|     第二,应不断完善两岸青年社团交流的合作网络   经过长期的合作发展,两岸青年社团交流的基础性、骨干性合作网络已初步形成。下一步,我们将在继续推动全国青联层面整体性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两岸青年社团的合作网络。比如,我们将努力构建完善区域性合作网络,支持鼓励两岸四地的青年社团结合区域特色开展合作。大家知道,在台湾岛内的经济版图中,区域化格局非常明显,北台湾、中台湾、南台湾和离岛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各有特色。在这方面,福建等地青联组织与岛内青年社团进行了有益尝试。两岸青年社团应立足实际、稳步推进,打造一批内涵丰富、影响长远的区域性合作品牌,形成开放互联、良性互动的区域合作网络。再比如,我们将努力构建完善专业性合作网络,推动两岸青年企业家之间、师生之间、专业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细分群体,细化路径,进一步提高交流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们还将积极适应当代青年人际交往方式的新变化,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从时间和空间上拓展合作网络,搭建两岸青年社团和青少年交流的新平台。   第三,应努力提升两岸青年社团交流的系统效应   两岸青年社团交流工作涉及众多领域,联系的对象群体特征多样、专业背景各异、思想意识多元。尽管我们已经创造并积累了一些有影响的工作品牌,但在思路谋划、工作推进、形象展示、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系统性还需进一步加强。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交流活动的系统效应。一是要加强统筹策划。我们应着眼于交流活动的持续开展,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认真谋划、实现组织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活动效能的最大化,从整体上规划交流活动,做到有主有次、有分有合,形成一个纵向分层级、横向分类别、相关性强、兼容度高的交流活动“路线图”。二是要培育支柱项目。长期以来,我们开展的一些活动,尚未给人留下一目了然、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我们应强化系统思维和整体设计,加强对工作资源的集约使用和工作产品的有效整合,着力打造具有牵动力和辐射性的支柱项目,充分展示两岸青年社团交流的整体力量和整体形象。三是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把握工作主线、落实交流规划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应积极探索创新符合两岸青年行为特征的新载体、新方式和新路径,并善于将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活动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在更大范围、更长周期中发挥作用。   各位朋友,两岸青年交流事业走过了风雨坎坷、成就斐然的二十年。希望我们能继续携手奋斗,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万事顺遂,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2010年8月12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