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天津市委《关于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活动情况的报告》很好。它为在少年儿童中进一步开展生产主义道德教育提供了经验,值得各地参考。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转变社会风气要从儿童抓起。建设高度文明的城市,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道德风尚。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固然要抓成年人、抓青年人,但抓好少年儿童则更有其长远意义。儿童中良好的风气形成了,会反转过来影响整个社会。希望各地团委参照天津市的基本经验,联系本地实际,运用多种形式,进一步抓好少年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在少年儿童中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活动,要注意遵循学校的教学规律,要有助于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思想教育要坚持潜移默化、深入细致的原则;评比竞赛只在可比的方面进行,不搞学习成绩和思想的评比竞赛;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名称,要因地、因校制宜,不必强求统一。希望各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的新鲜经验。
附:
关于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人人争戴 新风尚小红花”活动情况的报告
去年,团中央召开十二城市青少年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座谈会以后,我们在总结本市经验、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从今年三月份开始,以爱学习、守纪律、懂礼貌、讲卫生、关心集体、艰苦朴素等六个方面为内容,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开展了“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的竞赛活动。
“新风尚小红花”象征着进步、光荣、美德,体现了党和人民对下一代的关怀、期望,对少年儿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的号召一发出,各个学校立即掀起了“比谁进步快,比谁红花戴得多”的竞赛热潮。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这项活动已取得初步效果。随着朵朵红花的竞相开放,校风校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许多学校秩序井然,乱班乱堂没有了;卫生保持经常,突击大扫除大大减少了;尊师爱生、团结友爱的风气正在形成,老师们有更多的精力备课和研究教学了。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基本上做到了地上无纸屑、果皮、痰迹,墙上无脏痕,门窗桌椅无损坏。尤其可喜的是后进学生成批转变,打架大王变成了助人为乐的“红花少年”,好贪便宜的孩子变成了拾金不昧的好榜样,“蹲班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校内开花墙内墙外一样香,争戴“新风尚小红花”的活动开始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许多双职工上班没有后顾之忧了,学校的左邻右舍夏天可以开着窗户安静地午休了,附近的公共场所也不用“踏破校门坎”告状了。老师们说:“学生从来没有这么显著的进步,想不到一朵小红花有这么大的威力”。家长反映:“小红花使我的孩子变了模样,少先队这个活动搞得好”。为了鼓励孩子们继续前进,“六一”集中评比、表扬了一批有显著进步的少年儿童。仅各区就评选出“红花少年”五万多人,“红花中队”五百二十五个。在此基础上,团市委表扬了一万名“红花少年”,并颁发了“新风尚小红花”证章。
在开展这项活动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向全体少年儿童敞开进步的大门, 为每个孩子搭好上进的阶梯
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我们认识到,树立一代新风,就要面向一代人做工作。“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就要为人人创造戴花的条件,使每个孩子都能受到教育,有所进步。活动一开始,我们就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各学校通过开会动员、办展览、编歌谣、搞专题演唱会、开展“小红花自述”、“和小红花交朋友”等活动,明确、具体、形象地讲清这项活动的内容,使少年儿童都能“三知道”:知道小红花的含义和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目的;知道竞赛的内容和评比的条件、方法;知道这次活动人人有份,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样,就使孩子们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
在制定竞赛评比条件时,我们反复强调必须承认差别,力求切合少年儿童的实际,要使他们都感到抬腿能上,迈步能进,进而能取。从全市的情况来看,尽管具体标准各有差异,但能坚持了鼓励进步的原则,强调改正缺点就表扬,有了进步就戴花,使孩子们都知道“新风尚小红花”也是“进步光荣花”。为了体现这一精神,评比时大都坚持了“六个不”:不追动机,只要有进步的表现都欢迎;不搞“考验”,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戴花;不强调一贯,周评就看这一周,月评就看这一月,上半周、前半月做得不好,后半段进步了,也可以表扬;不强调全面,只要某一方面有进步,甚至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肯定、鼓励;不搞“一刀切”,对基础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主要看本人在原有起点上的进步;不搞百分比限制,只要符合戴花条件,有多少评多少。
在表扬奖励时,我们也本着调动全体少年儿童的积极性、鼓励后进变先进的精神,采取了一些破例、破格的作法。无论是受过处分的、连留两级的、有过不良行为的,只要转变得好,照样可以上学校的光荣榜,可以评为市、区级的“红花少年”,可以参加市、区的表彰大会,可以选为乘坐儿童专列赴京的代表。参加河西区表彰大会的后进转变的孩子就达百分之四十。这从未有过的荣誉、信任、期望,深深地打动了那些长期认为“进步无门,表扬无份”的孩子的心。组织、集体,尊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他们更珍惜组织、集体给予自己的荣誉。有的让妈妈买来镜框把第一次得到的红花喜报镶在里面;有的把第一次得到的小红花珍藏在精制的小盒里;有的戴上小红花,让爸爸带着去拍了一张“光荣照”。大批后进生就是从第一次受表扬、受鼓励开始走上了进步的道路,一朵花一朵花地争取,一步一步地前进。
鼓励进步,采取“六个不”和破例、破格的具体措施,向全体少年儿童敞开了受教育、求进步、争光荣的大门,为他们搭了上进的阶梯,使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都能放出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少年儿童的积极性。一些后进的孩子打掉了自卑感,不再自暴自弃,过去比较先进的孩子也克服了自满情绪。有的原来自认为是当然“小红花”的小干部、学习“尖子”,由于不剪指甲,不注意个人卫生,只顾自己,不关心别人,或者在校团结同学,回家不尊敬父母,在评选时落了榜,使他们受到很大震动,看到了自己的缺点,懂得了停滞不前是不光荣的,从而推动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向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
由于我们注意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做工作,积极投入活动的孩子越来越多,受表扬的面逐月扩大。
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好树新风的教育
树立新的道德风尚,是一项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只有帮助孩子们既知道应该怎么做,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使这项竞赛活动有比较扎实的思想基础。
在进行教育时,我们注意了遵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根据这次活动的特点,各校少先队分别开展了同新长征突击手见面座谈、参观区的劳动模范事迹展览、讲英雄人物的故事、学习本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的事迹等活动,普遍向少年儿童进行了“从小争戴新风尚小红花,长大才能戴上为四化作贡献的大红花”的教育,帮助他们懂得了爱祖国,首先要爱集体、爱学校;爱人民,首先要爱同学、尊师长;长大要为人民作贡献、立功劳,从小就要发扬成绩,改正缺点;争取进步,不断前进。这样,就使孩子们心中既有了大目标,又能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根本改变了过去那种口头上讲热爱祖国,手上拿砖头砸门窗,在外面“助人为乐”,回学校欺侮同学的状况。
为了把教育活动搞得扎实、有效,我们不是采取六个方面内容一起抓、各个学校一个样的做法,而是因校制宜、因时制宜。比较普遍的搞法是开展专题活动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抓。不同的地区、学校,也各有所侧重。塘沽区根据本地学生情况,集中进行“三美”教育(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小刘庄小学、大胡同小学等单位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开展“洁、齐、美”竞赛(清洁、整齐、语言和行为美),搞“要当小白鸽,不做小乌鸦”活动。有的学校文明礼貌方面的问题多,就着重进行“在校当好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社会上当好少年”的教育。
我们在进行这些专题教育时,要求尽量把知与行结合起来,讲清一个道理,培养一个良好习惯,树一个新风。岳阳道小学针对本校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比较多,一些学生不尊敬老师的问题,开展了“辛勤的园丁”的教育活动,展览老师的教案、批改的作业,调查访问老师下班以后干什么,回忆老师对自己的培养教育。在主题队会上,当队员们汇报访问的结果时,有的孩子为老师们带病工作、边哄孩子边备课、不顾自己的孩子有病坚持教学的崇高精神,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主动检讨自己不听老师话的缺点。参加队会的老师也很激动,在会标“辛勤的园丁”后面又写上了“祖国的花朵”。从这以后,孩子们打心眼里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关心老师、纷纷精心制作小礼物送给老师。下雨天,连二年级的孩子也知道给没有回家的老师送雨衣、雨伞。
三、把竞赛、评比、奖励活动搞得 既有声有色,又富有教育意义
“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活动一开始,我们就强调既不能忽视教育,搞形式上的竞赛,又要善于把教育贯穿在赛、评、奖的过程中。为了把竞赛搞好,我们除了从思想上进行发动外,还注意用有趣的形式、美好的形象,把孩子们吸引到活动中来,受到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中,许多学校的竞赛评比专栏布置得都很醒目、很美观,评比表扬的标记也很形象。互助道小学在校门口的墙上画了一棵苍劲的大树,按照六个方面的竞赛内容画了六根树枝,顶上写着“让大树开满红花”,然后把各中队评得的红花贴在树枝旁。绿叶衬花,红花比美,象征着全校的新风貌。塘沽二中心小学把竞赛专栏布置成一列火车,每一节车厢代表一个中队,被评为“红花中队”的集体,就在车厢上贴一朵红花,表示“满载新风尚小红花,乘坐时代列车,奔向二○○○年”。小刘庄小学给在“洁、齐、美”竞赛中获胜的班级贴上美丽的窗花,窗花上分别剪有三个小动物:小白鸽象征“洁”,大雁象征“齐”,凤凰象征“美”。在“六一”表彰时,从市、区到校,奖励的物品,表彰的形式,都富有教育意义,有留念的价值,能够在孩子们的成长史上留下美好的记忆。如颁发“新风尚小红花”证章、在队旗下照相、送红花喜报等等。这些都在少年儿童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奖的孩子感到光荣、自豪,其他的孩子也很羡慕,很受鼓舞,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小红花“升级”,急切地问辅导员:“明年还搞争戴小红花竞赛吗?”送喜报的锣鼓声,美丽的“新风尚小红花”证章,在社会上也引起很大震动。广大群众都为党对下一代的关怀,为“小红花”的遍地开放感到欢欣鼓舞。
在评比竞赛中,我们注意了讲究必要的形式,又不搞形式主义,尽量使赛、评、奖的各个环节,都能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比如评比,不搞包办代替,让孩子们当家作主,通过小队周评、中队月评、大队季评,让孩子们自己分辩是非、美丑。谁能戴花,谁不能戴,不能凭印象,也不光提名,要摆进步的事实,使孩子们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表扬好人好事时,各学校也尽量让孩子自己动口动手,如开展“绘画小红花”、“唱唱我们班的小红花”、讲“小红花”故事,以及设置“小红花”信箱。红领巾广播站和大队板报也安排“小红花”专题节目,开辟“小红花”专栏等。这样,评比竞赛活动本身就成了非常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出现了人人都来找“闪光点”、寻找人人的“闪光点”的动人景象。同学之间互相告状变成了互相表扬、互相学习,“老师要我这样做”,变成了“我要争取这样做”,这比按着孩子的脖子改正缺点的效果好得多。小刘庄小学学生高树发,过去爱打架骂人,接连二年未考上中学,是五年级的“老学生”。在这次竞赛活动中,他努力争取进步,第一个星期坚持没有打架,周末评“小红花”时,老师对他还有点不放心,想看看再说,谁知拿到班上讨论同学们都说他有进步,赞成给他戴花。这事使高树发很感动,激动得脖子都红了。他说:“集体这么爱我,我更要爱集体,为集体争光。”他把一楼到三楼楼道上的电灯擦得干干净净。从此,他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被评为班上的“红花少年”。
四、把培养良好的风气、习惯和发展 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精力充沛,爱玩好动,是少年儿童的特点。我们在抓道德规范教育时,不是消极限制,束缚他们的手脚,而是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培养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才能成长得更加健康、活泼,也避免了把守纪律、懂礼貌变成封建式的“循规蹈矩”。三个多月来,各个学校的竞赛活动开展得很热烈,其他活动搞得也很活跃。塘沽区利用本地有利条件,在三月份开展了“让我们的理想插上翅膀”的放风筝活动,四月中旬全区举行风筝会,一百五十个绚丽多姿的风筝参加表演,吸引了塘沽港的男女老少。河东区把五月五日定为“红领巾汇舞节”。今年五月,全区就有二万八千少年儿童参加这一活动,在区里举行的首届演出中,有二十二所学校的一千二百个孩子表演了“小红花舞”等十六个集体舞蹈。新汛官小学等单位开展了“歌海竞舟”、“让校园充满歌声”等歌咏活动。各学校还普遍恢复、建立了少先队的绘画、书法、种植、航模、无线电等兴趣小组和各种文娱、体育队。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少年儿童的生活,陶冶了美好、高尚的情操,使竞赛活动更有活力,使“小红花”更加艳丽多彩、生机勃勃。于家堡小学少先队把全校闻名的十九个“淘气包”,全部组织到合唱队、足球队、绘画小组中来,既使他们的精力、爱好、特长得到了正当的发挥,又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了教育、帮助。结果,这十九个“淘气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戴上的小红花(包括单项花)。其中十一人加入了少先队,五人被评为校级“红花少年”,一人被评选为区级“红花少年”。
三个月来,“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的竞赛活动受到了市委的关怀、重视,得到了社会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尤其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少先队的这项活动列入学校的教育计划,领导亲自进行动员、部署,经常检查督促。同时,我们团市委也不断统一团干部和辅导员的认识,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培训辅导员队伍,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搞好全市性的活动,推动基层活动的开展。由于上下左右认识一致,紧密配合,才使“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活动能够健康地开展起来,并取得初步成绩。鉴于这项活动开展的时间不长,我们的工作不够细致深入,虽然全市小学都开展了这项活动,但发展还不平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还做得不够,少数学校也出现了要求过高、不切实际的现象。目前,我们正在自下而上地进行总结,研究、制定深入开展这项活动的具体计划,决心把对少年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