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4日,我们迎来了首批237名四川亲人入湘接受治疗。伤病员在新“家”感受到了湖南人的热情。
汶心无溃。一年之祭,是为铭记,更为重生。
如今,在什邡、北川、汶川、绵竹等地震极重灾区,随处可见紧张施工中的一座座校园、一条条公路、一排排永久性住宅,建设者来自北京、山东、湖南、广东、江苏……
没有什么能够摧毁这片土地的希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于明天的追求。
废墟上正崛起美好的家园。
昨日下午,在赶了9个小时的路后,记者在理县一板房区内,找到了湖南省对口支援理县灾后重建工作队。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工作队成员廖剑波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施行全国18个援川省市都没有的项目,那就是重建震区人民心灵家园的“社会工作和心理援助项目”。廖剑波说:“心灵重建,别的援川省市没搞过,我们湖南人就是要敢为人先!”
两个月拿出“心灵重建”方案
“5·12”地震使成千上万的家庭遭到破坏,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去年7月,湖南省对口支援理县灾后重建工作队副队长谭学亮来到了理县,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他都要面对震区人民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神。
谭学亮心里沉甸甸的。一次,他在理县一处工地上查看时,听说有个爱心组织“娄底残疾人爱心互助会”经常帮助震区人民做心理咨询,对恢复震区人民生活信心很有帮助。谭学亮当即找来廖剑波和湖南民政学院教授史铁尔商量,看看能不能用政府的力量将这个爱心活动做成重建震区人民心灵家园的项目。3人当晚即敲定框架,经过近两个月的研究,湖南援助理县“社会工作和心理援助项目”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整个方案分为“心灵驿站”、“社工姐姐信箱”几个小项目。
“心灵驿站”帮女干部减压
在湖南社会工作服务站,廖剑波与史铁尔开办了“心灵驿站”,专门帮助震区人民减压。理县女干部高燕在地震中曾看到许多人死去,加上随后而来的抗震救灾工作的压力,她出现了消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在“心灵驿站”内,史铁尔用专业仪器一检测,发现高燕的压力指数为130(正常人的压力指数在60以下),立即开始对高燕进行心理宣泄辅导,进行催眠治疗和音乐治疗等。这些治疗极大地舒缓了高燕的情绪。一个月后,高燕压力指数降到了70左右。
坐轮椅的何泽强站了起来
两个月前,来自娄底的志愿者苏建飞来到杂谷脑镇灾民安置点,他的第一个服务对象是残疾人何泽强。现年47岁的何泽强,在9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双腿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地震中何泽强家房子垮塌,他搬进了灾民安置区。
苏建飞到来时,何泽强坐在轮椅上一动不动,神情很漠然。苏建飞也是残疾人,他了解残疾人的心理。苏建飞露出了自己同样残疾的腿,这才引来何泽强的注意。忽然,苏建飞看到何泽强的脚蹬了一下,凭经验苏建飞看到了希望。通过检查,苏建飞发现何泽强的腿部仍然有力量。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苏建飞对何泽强进行专业训练,如今何泽强已能走20多步了。“感谢湖南人,让我站起来!”何泽强嘴里念叨着,目光中充满希望。
“信心比黄金贵!”廖剑波借用了温家宝总理的话,他表示“社会工作和心理援助”项目组已经组织了多名湖南高校心理学教授,专门给理县培养一批心理学专家,以保证重建震区人民心灵家园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