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山新区成立于2007年1月,由锦州市的凌南新区和南站新区合并而成,总面积215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全区将打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全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驻区干部与区团工委结合区情,重点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建团力度,以区创业中心为突破口,召开了创业中心第一次代表大会,促进了全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调查研究,掌握非公团建工作第一手材料
为了解松山新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现状及对共青团组织的认知程度,驻区干部与区团委负责人深入全区重点企业。针对目前企业青年总体状况、企业文化状况、企业青年工作情况等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与青年谈心、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经过调研发现,松山新区非公企业200余家,大小不一,由松山新区创业中心承载的有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有30余家。由于新区成立不到两年时间,部分非公企业刚落户、对团建工作认识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团组织尚未覆盖到非公企业。通过座谈,我们了解到企业团员青年热心于团的活动,渴望成立自己的组织。有的大型非公企业负责人表示,要在最短时间内成立团组织,并支持团组织围绕企业发展开展工作。有的负责人表示,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成立群团组织还需一定的时间。
二、党政支持,找准非公团建工作突破口
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才能推动基层团的组织建设。驻区干部与团区委负责人认真梳理调研材料,并形成可行性调研报告,拟定《松山新区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此向区领导汇报。区领导高度重视,对实施方案提出批示:“希望成立党委的非公企业高度重视,尽快建立共青团组织。”在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团区委决定从区创业中心入手,由创业中心率先成立团委,从而指导非公企业建团,并以召开团代会的形式扩大非公团建工作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团区委找到区创业中心党委,创业中心党委书记表示全力支持此项工作,当即制定了工作的日程安排,并成立了召开团代会工作的筹备委员会。这样,非公团建工作就纳入到区党委工作的议事日程,也为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试点先行,非公团建工作成效初显
团区委坚持“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应有团组织,哪里就要有党的青年工作”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工作不断深入。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不断加深与非公企业主的接触和交流,使他们树立在致力于自身发展壮大、全力抓好内部经营管理的同时,积极建立团组织,以发挥团员青年员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发展。驻区干部与团区委负责人通过创业中心,先从规模较大的企业入手,中天汽车锦州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等企业率先成立团组织,随后全区相继有21家非公企业成立团委或团支部。已建立团组织的企业都配备了书记、副书记;不具备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加大了青年团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努力为建立团组织作准备,目前全区非公团建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四、科学发展,创业中心第一次团代会胜利召开
为了促进非公团建工作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团区委决定召开共青团创业中心第一次代表大会。经过团代会筹备小组的不懈努力,区创业中心代表大会于11月28日正式召开。会议有21家非公企业的45名团员青年代表参加。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锦州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第一届委员会,并召开一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锦州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第一届委员会书记和副书记。会议的召开、非公有制企业行业团委的正式成立,标志着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和组织建设进程步入新的起点,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迈向了新台阶。
(团辽宁省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