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东县抓住今年全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强农村党建带团建和基层团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青年群众基础。
选好配强乡镇、村团干部
选好配强乡镇团委书记。在乡镇采取35岁以下党政班子成员兼任团委书记、配备专兼职副书记。现任优秀乡(镇)团委书记,可作为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人选优先推荐。新任乡镇团委书记应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并作为年轻后备干部,年龄原则上不超过28岁。拓宽团干部选拔渠道,要大胆使用年轻干部,将选调生、三支一扶志愿者、村任职的选聘生纳入到乡镇团委班子中来,切实加强乡镇团委后备干部建设。尤其要重视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工作,基层专职团干部任职不超过两届。
选好配齐村团支部班子。在村“两委”换届中配套进行团组织换届,推动村团支部班子的整体优化。村团支部书记原则上由35岁以下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两委”班子中没有35岁以下年轻干部的,推行农村青年能人、青年致富带头人等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或村青年委员,并积极培养进“两委”班子。到村任职的选聘生可直接选拔为村团支部书记、副书记。
创新基层团组织选举制度。有条件的乡镇选择3-5个村开展团委班子“公推直选”试点。加强团的委员会建设,乡镇、村团委(支部)委员扩大到5-7人,设书记1人,必要时可设副书记1-2名,至少吸纳2-3名青年致富创业能人、两新组织负责人进入团委会,增加乡镇、村团委(支部)班子中青年能人比重。
扩大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整顿规范团的基层组织。以乡镇“五好团委”(班子建设好、基础建设好、主题活动好、队伍建设好、服务青年好)、村“四有支部”(有班子、有场所、有项目、有活动)创建为重点,开展县、乡、村团组织“三级联创”。推进乡、村两级团组织按期集中换届,整治松散瘫痪团组织。结合全省农村团建“十佳百优”乡镇争创活动,大力加强全县农村团建工作,切实增强农村团组织的活力。
探索创新农村团组织设置。探索完善区域化的组织共建机制,采取独立组建、乡企(村企)联建、行业组建、跨区组建、工团共建等方式,积极探索建制村联合建团、建制村与属地学校联合建团、依托农业产业基地和产业协会建团等新模式。
改善乡镇、村团组织办公条件。推进乡镇团委规范化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档案管理,改善办公设施。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共青团“乡镇上网”工程,加快团的信息化建设。村级办公场所统一加挂团支部牌子,在内部布置上,标牌规范,制度上墙,档案完整。建好党团活动室,实现党团资源共享,设施共用,有效发挥其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服务青年的综合作用。以项目服务、阵地建设、社团培育、队伍发展和机制建设为重点,建设设施齐全、组织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青年中心、青年经济合作组织、青年产业协会,拓展团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手臂。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工作领导
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团的工作是党的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决定了团的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农村党建带团建和基层团组织建设统筹考虑,统一部署,同步进行,每年至少研究一次团的工作,召开一次团员青年座谈会,给团员青年上一次党课,参加一次团的主题活动,帮助团组织解决具体问题。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把加强农村党建带团建和基层团组织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制定有效工作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检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县级党委组织部和团委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意识,统筹抓好县域内乡、村党建带团建和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县委组织部、团县委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每两年对农村党建带团建工作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上报县委和团州委,凡是团建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党建工作不能评优,党组织负责人不能评先。
加大推优入党和青年干部培养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团干部和生产、工作一线的团员青年骨干中大力发展青年党员。继续坚持“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和发展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团组织推荐”的规定,真正使“推优”工作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使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对象。加大发展农村青年党员的工作力度,积极完善各类评选表彰、推优上岗等激励机制,鼓励团组织举荐各类优秀人才。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对乡镇、村团干部进行轮训;条件许可的,可通过挂职、轮岗、交流等方式使团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切实为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各级党组织要主动协调、整合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和帮助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基层团组织建立教育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训活动。各乡镇党委每年都要安排一定额度的党费,用于“推优入党”等党建带团建工作。乡镇每年安排一定工作经费,用于团委开展活动和工作。
(来源:团湖北省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