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与孩子“蹲下来”说话

王小丫给孩子们签名
中国共青团网7月1日讯(记者 张晓琳 通讯员海悠 季彬摄影报道)参加过网络素养大讲堂的人都能感觉到,大讲堂是一个特别的讲堂。在这里,没有权威、没有说教,孩子们与专家、学者、名人们面对面平等对话、坦诚交流。面对未成年人,嘉宾们没有架子,没有居高临下,用教育界的行话来说,就是面对未成年人,“请蹲下来说话”。因为唯有与他们目光平视,平等交流,真诚相待,才能赢得未成年人的信任与理解。
网络本来就是开放的、多元的、现代的,网络素养教育更要提倡这样一种理念,这也是社会所应该倡导的新型未成年观。要求确认未成年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能因为他们的相对不成熟而抹杀和忽略他们的独立人格、自我意识。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是每一位成年公民的责任,2007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第二十七条),“尊重”显著地摆在了“保护”和“教育”之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其中,10-19岁网民占比为31.8%,规模超过1.22亿人。如果再加上10岁以下的网民,到去年年底,中国未成年网民已超过1.26亿人。搜索引擎用户的年龄分布比全国网民总体的年龄分布更为集中,其中10-19岁的用户占36.0%。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学生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达81.0%,小学生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达到82.3%。
为什么未成年人热衷于互联网呢?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比有多元性、平等性、互动性。互联网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能尽情翱翔的空间。网络让他们不再受学校家庭条条框框的限制,让他们不用再忍受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唠叨,不再担心是被动地接受者,不再担心自己的观点不能表达,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最佳化地表现自己。他们受到了尊重,网络上他们是独立的自我。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就是这样逃避现实,在网络聊天、游戏中找到平等,找到快乐,找到理解,找到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