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发[2003]26号 |
![]() |
一、实施目的 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共青团组织实施的一项优化课外活动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计划,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育人为目标,以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学校党政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实施目的是以素质拓展计划统揽中学共青团工作,通过对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经历和成绩进行客观记录和评价,实现中学共青团参与素质教育的有形化;通过中学生素质拓展手册与雏鹰奖章、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紧密衔接,实现大、中、小学实践教育活动的系统化;通过促进中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协调发展,实现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 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深化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法制教育、志愿服务、成人仪式等活动,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技创新创造活动。开展创造发明、科技竞赛、科技夏令营、科技周等活动,帮助中学生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创造精神,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 技能训练实践活动。开展生产实习、公益劳动、勤工助学、技能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关注中学生个体差异,科学引导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健康审美活动。开展各种体育和艺术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种培训,帮助中学生培养健康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具备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情操。 为保证素质拓展计划的顺利实施,争取把计划的实施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中;争取教育、劳动、人事等部门和其他社会力量在政策、信息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协同有关行业协会通过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颁授,推动中学生接受初步的职业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试行《中学生素质拓展手册》,以思想道德教育等活动的记载为内容,建立记录中学生各学年参加素质拓展计划客观情况的评价机制,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依据。 这项计划,分三年左右时间在各省(区、市)全面展开。2003年,确定105所学校(名单见附件)先行试点;2004年,实施学校达7万所;2005年,力争覆盖全国所有学校。 三、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中学共青团参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服务中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举措,要加强对计划实施的领导。省级和地市级团委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协调本地活动计划的实施。争取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领导小组,认真规划,建立制度,精心实施。根据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分类指导,增强工作针对性。 配套推进。做好素质拓展手册和雏鹰奖章、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衔接工作,在中学生升学和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先在部分学校试点。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切实考虑学生内在的、长远的需求,做好计划推进的试点工作,逐步统一品牌,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稳步推进。衔接工作先从有自主招生权的部属和省属高校做起。 构建机制。以计划统揽中学共青团工作,中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教育等工作,均应围绕计划作出安排,并以素质拓展手册的填写和认定过程作为活动的工作机制,确保素质拓展计划全面、长期地实施下去。构建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附件: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学校名单
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学校名单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