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办发[2003]1号 |
![]() |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2004年4月30日,是任弼时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届时,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联合召开全国性的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为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专门致函(中献发〔2003〕1号)团中央,要求协助、支持做好有关工作。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现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02年12月发出的《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征文通知》及有关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论文参考选题转发给你们,希望你们在本地区做好论文征集和向中央文献研究室报送论文的工作。任弼时同志的家乡团委、任弼时同志工作过的地方团委更有责任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有关具体事宜请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研究所联系(联系人:李玉琦,联系电话:(010)88567563)。 附件: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征文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附件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任弼时 弼时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组织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2004年4月30日,是任弼时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届时,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联合召开全国性的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现将论文征集和评选办法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和评选论文的原则是:广泛征集,重点组织,专家评审,择优入选。 二、会议入选论文为60篇,其中评选产生50篇,特邀10篇。 三、论文的评选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邀请专家组成评选组进行。 四、参评论文应是未发表的学术性文章,而不是纪念性、回忆性和评论当前工作的文章。参评论文请寄2份。截稿日期是2003年12月31日(以邮戳为准)。2004年1月组织评选,2月将入选论文退回作者修改,3月15日作者将按统一要求印好的论文寄回北京。 五、每篇论文不超过12000字(不含注释),并应附有500字的提要。 六、由数人合写的论文,每篇邀请一位作者出席会议。 七、准备撰写论文的作者,须填写“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选题登记表”,于2003年3月底前寄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八、论文参考选题附后。 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和科研管理部负责联系此项工作。联系人:吕小蓟电话:(010)83087920;杨明伟电话:(010)83086649。通信地址:北京1740信箱邮政编码:100017。 附件2: 任弼时生平和思想研讨会 1.任弼时的青年团建设思想 2.任弼时对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建设的历史贡献 3.关于任弼时的青年团建设理论 4.任弼时对党团关系的认识 5.任弼时与五卅运动 6.任弼时与20世纪30年代青年工作 7.任弼时对新中国青年团工作的思考及对今天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