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联发[1999]83号
colorbar.gif (1095 字节)


关于认真学习李岚清同志与部分海内外
青年材料博士座谈时讲话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青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青联,中直机关团工委、青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青联,中央金融团工委:

  10月8─18日,团中央、全国青联联合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清华大学国家现代材料信息网络中心共同举办了“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海内外青年材料博士服务企业活动”。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与参加活动的部分代表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海外青年学子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对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教兴国伟大实践提出了殷切希望。李岚清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对共青团和青联组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李岚清同志的讲话印发你们,希望各级共青团、青联组织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年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并深入贯彻讲话精神,进一步大力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为科教兴国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共青团中央        
全国青联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   

 

 

 


李岚清副总理在与参加“中国青年科技创新
行动──海内外青年材料博士服务企业
活动"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1999年10月18日)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今天,很高兴与来自海内外新材料领域的优秀青年专家见面。刚才,听了几位代表的发言,感到很振奋。我想起了1957年毛主席对留苏青年所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这些当时的青年已成为老年。看到你们,我们充满了希望,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总是一代比一代更加富有朝气,富有创新思维和开创精神。

  新材料是高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科学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把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列入我国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因此,在中国从事材料领域的研究开发,大有用武之地。大家从海外回国,带来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与国内的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进行交流与合作,达成了许多具有良好前景的合作项目。这对于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代表国务院向参加“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海内外青年材料博士服务企业活动”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国内的青年学者表示问候,对大家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

  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基本上解决了12亿多人的温饱问题,多数人已实现了小康水平,这是对世界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归功于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也离不开海外全体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诚奉献。

  党的十五大勾画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到建国100年时,中国将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国人民将达到现代化基础上的共同富裕,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的复兴。这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需要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可以说,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任重而道远。对于即将到来的21世纪,江泽民主席有一个非常概括的描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号召全国人民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这是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我想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教育涉及面比较宽,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讲了,主要讲科技。科技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基础科学研究,一个是应用科学研究。

  我们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总的方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即使不能马上利用它们的成果,也要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因为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理论,往往是技术发明和创新之先河。例如,本世纪如果没有相对论,没有量子力学,现在的科技大发展、大突破也就无法想象。我们在一些领域有优势,就要加强科学研究,应该为人类做出一些与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相称的贡献。这不仅是为中国,也是为了全人类做贡献。

  在应用科技方面,我们强调的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今年我们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主要是鼓励发展应用科学研究,会上解决的一个最大的体制问题就是应用科学研究部门必须进入企业或者把自己改制为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部门进入市场,在市场上竞争,经得起市场大潮的冲击。应用科研部门是一个能量很大的“反应堆",我们通过改革,把这些应用科技研究单位的科技人员的能量发挥出来,把它变成现实的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必然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高科技的重要性,全世界已普遍达成共识。在近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及其它地区性经济危机冲击下,总体来说,高科技产业不但没有受挫,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高科技产业。邓小平同志曾提出,“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是非常正确的,齐头并进往往是谁也进不了,一起熬穷日子。我们最希望哪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呢?按我个人的愿望来说,希望有创新技术和高水平的科教人员先富起来,对此全国老百姓不会有意见。我们鼓励科技人员创业,把他们的研究开发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市场竞争的优势,并造福于人民。

  竞争靠什么?我看主要靠有市场需求(包括潜在需求)、科技含量高的商品。现在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经济现象,就是高增长、低通胀、高就业,这正是人们所企望看到的理想的发展模式。所以高科技的发展对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至关重要。我们将沿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还要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按照科研人员的贡献来提高其待遇。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虚拟',二字。“虚拟',就是开发。抓两头,一是抓商品的研究开发,即研究开发软件,二是抓商品的装配、调试,抓市场的开发和售后服务,至于制造,主要靠利用现有企业去加工订货,不必自建工厂,也就是“哑铃式”的企业。我在东大阿尔派软件科技园参观,看到他们的工厂就是“虚拟”式的。它只管精密、高档医疗设备的研究开发,这是软件,接着把设计软件拿到有关企业去加工订货,然后把这些零部件拿来装配、调试,销售整机并提供售后服务。这就形成了“两头大"的“哑铃”发展模式,“两头”指研究开发与市场开发,中间的连接环节就是“虚拟"工厂,它可以调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发展,而且自己不背包袱。

  党的十五大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如果我们老是跟在其他国家后面,按他们的发展轨迹走,就永远不能超越;要有创新的思路,有跨越的思想。现在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跨越的思想,怎么能自立于世界之林?当然,这有一个过程。总之,我们要有新思路,要在开放条件下把握好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商业方面进行了一项大的改革,就是引进了国外的连锁商业。当时很多人怕国外的连锁商店进入中国,担心会挤垮中国的商店。事实证明,经过这些年,国外连锁商店在中国发展良好,中国的商业也吸收与借鉴了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发展了我们自己的连锁商业,上海华联就是成功的一例。可见,关键是我们要有创新的思维,要有新的观念,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方式,并在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去超越它,在发展过程中要有跨越思维。可以从较低的阶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直接进入更高的阶段。一些暂时落后的领域,往往更有发展潜力,前景更大。我们在材料科学发展等领域还比较落后,不少新材料还是供不应求,因此,现在也是这些领域科技人员创业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科技人员抓住机遇,参与这个领域的创业和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广大青年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青年一代是大有作为的。在这里,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青年一代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敢挑重担,不辱使命。我们正在迈向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你们这一代人身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培养科技人才的工作,特别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一定要抓得很紧很紧,这是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大战略。这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充分信任。青年最富有创新精神,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潜能。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实现跨世纪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第二,希望更多的海外留学人员以各种形式为国服务,参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几十万人留学海外。留学海外的青年学子很多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学习或工作。同时,海外学子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20年来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就有10万多人,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仍在海外的留学人员,也是心系祖国,许多人与国内已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和开发。祖国的繁荣和发展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报效祖国的极好机遇。我们真诚欢迎广大的海外学子回国工作,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回国工作的海外留学人员,政治上要充分信任,工作上要大力支持,生活上要多加关心,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对暂时不能归国的留学人员,我们本着“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精神,尊重他们的选择。我接触过很多海外华人、华侨,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们没有也不会忘掉自己的祖国,祖国没有也不会忘掉他们!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希望海外留学人员能够回国创业、或者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合作,我们都是欢迎的!

  第三,共青团、青联组织要为广大青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牵线搭桥、搭建舞台。由共青团中央、科技部、全国青联共同实施的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从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促进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推动青年科技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对接入手,很有意义,希望扎扎实实地把这一活动搞好。各级共青团、青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助手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积极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投身科技创新实践,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条件,努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教兴国战略作出贡献。

  第四,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青年创新事业和创新实践。在面向新世纪的进程中,我们寄希望于青年,寄希望于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在内的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注意倾听青年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把广大青年的创新热情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希望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携起手来,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工作,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我国的科技产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