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指导思想
推动跨世纪青年人才的培养

李克强同志在全国青年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九九七年六月九日)


  1992年全国青年外事工作会议以来,共青团外事工作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中联部和外交部的具体要求、部署和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上了一个大台阶。从数量上看,团中央、全国青联及其它全国性青年组织安排的进出国团组达7000多人次;从质量上看,青年外事工作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其中,有些工作档次高,层次深,意义重大,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同我们从事外事工作的同志们的努力和全团上下的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书记处向同志们表示感谢。

  今天我想就青年外事工作的指导思想谈三点意见:

  一、青年外事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青年外事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条经验,就是我们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根据青年外事工作的特点,不断深化指导思想。改革开放初期,青年外事工作顺应党政外交部门打开交往局面,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的需要,利用我们的优势和特长,在同外国的重要党派、议会和政府沟通联系渠道,创造外交氛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我们提出青年对外交往的四原则和三服务方针,四原则即和平友好,独立自主,平等互助,相互学习;三服务方针即青年外事工作要服务于党政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青年工作。四原则和三服务是青年外事工作指导思想的二个基本方面,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80年代后期,我国开放力度越来越大,中国日益走向世界,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青年事务中的意识形态色彩减弱。青年外事工作已经不能仅停留在一般交流上,而要更好地贯彻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点突出务实交流。经过讨论,我们将四原则修改为“和平友好,独立自主,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以促使青年外事工作向更加符合党政外交意图和务实性方面发展。实践证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为了保障我国不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落伍,我们迫切需要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我们看到当前青年国际交往更多地注重在活动中教育青年,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此还设立了基金,其意义十分明显。各国都十分重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特别是培养青年一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否需要深化和调整呢?我建议在四原则中重提“相互学习”,并把四原则修订为“和平友好、独立自主、相互学习、平等合作”。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修正,更重要的在于它反映了青年外事指导思想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将青年外事工作放到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与外交这一大局当中去思考,去运作的工作思路。我们要切实领会深化指导思想的意义。四原则和三服务方针的实质是青年外事工作要服从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要严格遵循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严格遵循我党的外交路线,要为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和共青团工作的深入开展服务。这是青年外事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

  当前,青年外事工作要在实践中坚决贯彻四原则,牢固树立三服务的观念。我们要认清所面临的形势,有重点地推动工作的发展。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青年人才

  我们现在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将全面迈进21世纪。

  21世纪将是一个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世纪。21世纪的竞争,很明显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批青年人才。培养人才是摆在共青团工作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首先要遵照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人才的标准,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养和教育青年。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具有专业水平,同时尤其应当具备国际眼光、世界知识和对外交往的能力,要学会同世界打交道,要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站住脚,要善于利用国际渠道为我服务。总之一句话,要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这是人才素质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实践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要求。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那么在下个世纪的竞争中,我们就会处于劣势。

  培养人才就要强调学习。学习是青年的首要任务。小平同志明确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一定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东西。江泽民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讲学习”,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其它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学习的目的在于壮大自己。不学不行,特别是本世纪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世界经济高度全球化,不紧跟世界的发展趋势,就会落后,下个世纪中国就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几代人的强国梦就不能实现。所以,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旧中国闭关锁国,导致了战败,导致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小平同志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民族英雄林则徐下决心虎门销烟,这是一个壮举,但林则徐不是没有弱点,他对当时的世界形势看不清,不知道英国资本主义已经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世界知识。当然后来林则徐比较清醒了,提出了“放眼看世界”。所以改革开放是极为重要的。开放意味着在坚持我们优良传统的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好的东西。只有通过学习,青年才能成为人才,才能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的青年对世界可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意识,但是只有“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能力”,青年外事工作正是培养青年人才“能力”的比较重要的途径。我们如果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参与国际大竞争能力的人才,然后通过他们再带动更多的青年,就会增强我国在未来世界舞台上的竞争能力,这就是青年外事工作的目标。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认识。

  三、青年外事工作要在坚持三服务的基础上着重推动青年人才的培养

  青年外事工作在继续坚持四原则和三服务指导思想的同时,还应该明确提出“一推动”,即推动跨世纪青年人才的培养,推动具有国际竞争能力青年人才的培养。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培养人才,青年外事工作同团的其它工作一样,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个主题,不能有例外。同时,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采取与其他战线,其他部门不同的方式方法,找准自己的切入点。青年外事工作要落实、贯彻“三服务”方针,落脚点应该放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青年外事工作为党政外交服务,重点做国外青年领袖、青年政治家的工作,也就要求我们的青年人才应该具备与其交往的能力;青年外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主要并不是招商引资,而是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经贸知识、懂得国际市场经济规律、善于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青年人才。根据目前的形势,青年外事工作在完成直接服务于党政外交和经济建设任务的同时,应着重推动跨世纪青年人才的培养,这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考虑到我们国家很大,青年人很多,让所有的青年人受益不大可能,而且,青年人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主要是让一些层次相对较高的青年具有国际交往的机会,培养他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使他们在知识结构、语言和交往能力等方面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若能培养出10万、20万具有全面素质的青年人才,这对于我们带领广大的中国青年参与下个世纪的国际竞争必将起到重要作用。青年外事工作一定要探索清楚,认识清楚这个问题,并为此打基础,做努力。

  同志们,青年外事工作以推动跨世纪人才培养为重点,体现了外事工作同团的整体工作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位参与外事活动的同志都应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不做任何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把每一次外事活动都当作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我们国家还不富裕,外事经费也很紧张,我们应该教育青年珍惜机会去学习,不能把出国仅仅看作是观光旅游。出国访问应有紧迫感和压力感,要使青年国际交往真正成为青年人才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不可多得的机会。为此,就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强调服从大局、遵守纪律。我赞成这次会议强调的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管理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外事工作的作用,是为了提高外事工作的质量,是为了使我们的工作在总体上看似数量不大,但却能散发出比较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