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关于以“百校百街结对”为抓手
深化大学生社区援助的通知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

  大学生社区援助自去年启动实施以来,得到了大多数城市和学校的响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是活动开展的第二年,在巩固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要以“百校百街结对”为抓手,加大机制建设的力度,形成一批大学生社区援助示范街区,创造成熟的经验,以事业化的方式扎实有效地在高校中推进这项活动。

  一、基本做法

  大学生社区援助百校百街结对,就是在全国重点组织100所高校与100个街区结对,签定长期援助协议,选准援助项目,集中资源,加强指导,建立有效机制,开展援助服务。以“大学生社区援助文明示范区”作为对“百校百街结对”成效认定的方式,对成绩突出的结对社区授予“大学生社区援助文明示范区”称号,力争通过一年时间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一批示范街区,培育一批开展社区援助的典型,为下一步开展社区援助活动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二、主要任务

  大学生社区援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项目选择和机制建设,以“百校百街结对”深化这项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形成稳定的援助项目,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各级团组织要善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学校和社区政府形成合力,共建文明社区。

  1.形成相对稳定的援助项目。百校百街结对的组织过程中,各级团组织尤其是高校团委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社区实际,选择社区居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项目进行服务,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援助内容,并长期坚持下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结合社区的特点,逐步形成1-2个特色援助项目。国有企业的结构性战略重组是今年改革的一个重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会相对突出,今年的社区援助项目要把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作为一个重要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制定得力措施,下大力气抓好。

  2.建立简易有效的运行机制。机制的作用,在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规范活动的内容,把活动纳入长期稳定的发展轨道。从便于操作出发,简易有效的机制更有生命力,百校百街结对要着力探索和建立起这样的机制。各级团组织应在社区援助去年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

  高校和社区间的长期联系,提倡通过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提倡大学生到社区挂职;推行大学生社区援助服务卡制度,学生持卡服务,通过服务卡进行服务成果认定,加强对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充分依托现有的社区服务设施,建立大学生社区援助站或援助中心,形成相应的制度;设立社区援助热线电话、社区援助信箱和社区联络员值班制度,及时反馈社区居民的需要;倡导实行“社区荣誉居民”制度,强化服务时量概念,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达到一定服务时量的学生授予荣誉居民证书,给予奖励,并以此作为学生毕业时的重要资证向招聘用人单位推荐。

  3. 创建大学生社区援助文明示范区。活动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创建文明社区上,在进行广泛深入地检查了解的基础上,团中央将按照严格的达标标准,10月份从百校百街结对中评选十个左右“大学生社区援助文明示范社区”,并予授牌,进行集中宣传,对授牌后成效降低的结对者,实行摘牌制度。

  三、要求

  1. 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规划。各省级团委应成立由民政、教委共同参加的大学生社区援助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政策推进本地的活动。各地活动领导小组应根据全国大学生社区援助的整体方案,提出本地活动的年度推进方案,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协调,检查、督促各个环节和项目的落实,同时,建立健全扶持激励表彰机制,形成对本地活动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2.寻求更多的政策支持。在开展“百校百街结对”活动的同时,各地要积极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合发文件,寻求更多的政策支持,创造各方面合力推进活动的有利局面。

  3. 努力建立推进活动的物质保障。在活动中,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大学生社区援助推进基金,扶持社区援助项目。奖励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提倡各地创造条件设立基金。

  4.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力度。今年的活动侧重求实效、出典型、出经验,在新闻报道上,应比去年更加深入,通过对活动典型的深度报导,树立社区援助的社会形象,引导活动健康发展。在宣传步骤上,以五月份和十月份作为宣传的集中时期,加大力度,形成高潮,其余月份则保持宣传经常有声音。团中央将在全国选择校街结对比较有成效的省份进行重点报道。各地要高度重视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新闻报道的力度。

  根据各地活动的开展情况,团中央将在年底对大学生社区援助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省级优秀组织奖和大学生社区援助先进学校。

 

  附:大学生社区援助百校百街结对表

 

 



大学生社区援助
“百校百街”结对名单

省份 结对学校 结对街区
北京 北京大学 海淀区中关村街道
清华大学 海淀区万寿路街道
北京师范大学 海淀区北太平庄派出所
北京化工大学 朝阳区和平街道
天津 南开大学 河西区尖山街道
天津大学 南开区学府街道
天津师范大学 河西区马场街道
天津医科大学 和平区新兴街道
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 石家庄市长安区
华北电力大学 保定市北市区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市站前一条街
山西 山西大学 太原市坞城街道
太原工业大学 太原市兴华南小区
山西矿业学院 太原市万柏林小区
山西财经学院 太原市老军营小区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 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
内蒙古师范大学 呼和浩特市大学路
包头钢铁学院 包头市沼潭街道
辽宁 东北大学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道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市西岗区
辽宁工学院 锦州市古塔区南街街道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阜新市东苑小区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市沙河口区
吉林 吉林大学 长春市宽城区
吉林工业大学 长春市二道河子区东站街道
吉林工学院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街道、永昌街道
长春光机学院 长春市南关区永吉街道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市和兴街道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市文政街道
黑龙江商学院 哈尔滨市共乐街道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市敬老院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 宝山区海滨街道
华东政法学院 长宁区华阳街道、黄浦区广场街道
第二医科大学 卢湾区五里桥街道
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汇区徐家汇街道
上海外贸学院 长宁区天山街道
江苏 南京大学 南京市鼓楼街道
东南大学 南京市兰园街道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市五台山街道
南京化工大学 南京市中央门街道
苏州大学 苏州市双塔街道
浙江 浙江大学 杭州市灵隐街道
杭州大学 杭州市艮山街道、西溪街道
浙江医科大学 富阳市下城区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市朝晖街道、大关街道
浙江农业大学 杭州市采荷街道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市稻香楼街道
安徽大学 合肥市西园街道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市宁国包河街道
福建 厦门大学 厦门市思明区街道
福州大学 福州市鼓楼区杨桥新村
龙岩师范专科学校 龙岩市凤凰隔街道
江西 南昌大学 南昌铁路局机务段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南昌市上海路街道
江西师范大学 南昌市东湖区省政府大院
山东 山东大学 济南市山大路街道
山东师范大学 济南市文东路街道
山东工业大学 济南市佛山苑小区
青岛海洋大学 青岛市单县路大院
青岛建工学院及驻青高校 青岛市四方区援助中心
河南 河南大学 开封市顺河区宋门街道、新开门街道
郑州大学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街道
河南医科大学 郑州市二七区五里堡街道
湖南 湖南大学 长沙市望月湖居民区、长沙市第一福利院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市聋哑人学校、荣湾路小学
中南工业大学 长沙市公交公司
长沙铁道学校 长沙市汽车南站
广东 中山大学 广州市新港街
广州大学 广州市登峰街
广东药学院 广州市南华西街
广东民族学院 广州市棠下街
广西 广西大学 南宁市城北区五里亭街道
广西中医学院 南宁市明秀小区北湖街道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市七星区五通街道
桂林工学院 桂林市七星区六合路街道
四川 四川联合大学 成都市望江街道
华西医科大学 成都市武侯区
成都理工学院 成都市成华区双林路街道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市吉祥街、奎星楼街
西南民族学院 成都市浆洗街道
重庆 重庆师范学院 沙坪坝区渝培路街道
四川外语学院 沙坪坝区烈士墓街道
西南政法大学 沙坪坝区烈士墓街道
云南 云南大学 昆明市五华区青云街道
昆明大学 昆明市春苑小区
昆明医学院 昆明市西华小区
云南农业大学 昆明市省军区黑龙潭干休所
陕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市电视台家属院
西安医科大学 西安市市朱雀大街
西安矿业学院 西安市雁塔区敬老院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市长延堡街道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宁市碑林区绿化办公室
甘肃 兰州大学 兰州市城关区
兰州铁道学院 兰州市安宁区孔家崖村
张掖师范专科学校 张掖市劳动街道
青海 青海大学 西宁市二十里铺街道
青海师范大学 西宁市虎台小区
宁夏 宁夏大学 银川新市区朔方路街道
宁夏医学院 银川市盲聋哑学校
新疆 新疆大学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街道
新疆工学院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