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员:
在全国青联八届一次全委会即将开幕之际,我受全国青联第七届常务委员的委托,在今天的预备会上向大家报告全国青联八届一次全委会筹备工作的情况。
根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章程》的规定,全国青联第七届委员会于今年7月任期届满。经全国青联七届五次常委会决定,并报党中央批准,全国青联八届一次全委会定于本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全国青联恢复工作以来16年,主要是第七届委员会5年来的工作;制定全国青联今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修改全国青联章程;选举产生全国青联新一届领导班子。
党中央对召开全国青联八届一次全委会非常重视,去年11月,党中央书记处专门听取了全国青联的工作和全国青联八届一次全委会筹备工作的汇报,指出:开好全国青联八届一次全委会,对于进一步团结和动员海内外各族各界中华青年,在跨世纪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祖国的统一、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对全国青联工作和八届一次全委会的筹备工作也作了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为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全国青联于去年底成立了八届一次全委会筹备工作的有关机构,开始着手各项筹备工作,经过7个月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会议的文件、人事、会务等方面的筹备工作至今已全部完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文件工作的筹备情况
起草一个好的工作报告和准备好会议的各类文件,是筹备会议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开好会议的重要保证。文件筹备工作一开始,便确立了文件起草目标:即会议的主要文件必须体现我国面向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进军的时代气息,反映青联工作的实际,体现青年的特点和青联的特色。文件既要勾划出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又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手段和激励广大青年奋发进取的措施保证。为了使文件起草工作达到这一要求,全国青联秘书处于今年初,便抽调了以上的人力,分赴山东、上海、广东、河南、青海、甘肃、内蒙古、福建等16个省(区、市),共召开了80余次包括全国、省(区、市)各级青联委员,青联干部和党政部门领导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联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遇到的新问题,成功的新经验,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确定了工作报告的写作提纲和青联章程的修改方案。
广泛征求意见,是文件起草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今年3月,工作报告详细提纲提出后,根据提纲内容,文件组又拟出征求意见提纲,印发各省(区、市)征求青联干部和青联委员的意见,至5月,工作报告草稿和章程修正案比较成型时,又印发全国备省(区、市)青联,普遍征求见意;同时呈送有关方面,听取意见。可以说,工作报告的一些重要内容,章程修正案的一些重要条款,都是采纳了各方面意见后拟写的。
反复讨论修改,是文件起草过程中的又一特点。将要提交全委会讨论审议的工作报告,已十易其稿;章程修正案也六易其稿,且每次修改的幅度都是较大的。全国青联的领导班子和团中央书记处,对会议的一些重要文件,都曾举行专门会议,集体讨论,提出重要的修改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工作报告日臻完善,章程修改草案渐趋成熟。当然,工作报告和章程(修正案草案)还要在全会上认真讨论修改,使其更加完满。
可以说这次会议文件的起草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过程。这次会议的文件广泛吸纳了青联委员、青联干部和有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大家的意愿,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是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成果。
二、关于人事工作的筹备情况
协商产生委员,是全国青联八届一次全委会筹备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这一工作历时半年多,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确定全国青联第八届委员会的组成方案。经过征求多方意见,反复酝酿和研究,我们确定了全国青联第八届委员会的组成原则,这就是:必须从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需要出发,选拔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必须从我国即将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和祖国统一工作新格局的需要出发,适当增加台港澳侨方面的委员;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扩大科教界、产业界等的委员比例,在总体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族各界的优秀青年代表,适当考虑年龄、性别等结构,优中选优,提高委员的文化层次。根据这个原则,经全国青联七届五次常委会通过,正式下发了《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组成方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名额分配方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推荐办法》等文件。
二是同各会员团体及有关方面认真协商委员人选。根据全国青联第八届委员会的委员名额分配方案和委员推荐办法,各会员团体和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委员条件推荐和考核人选,在征得委员候选人所在单位的同意后,又报经所在省(区、市)党委组织和统战部门的同意,最后上报全国青联。全国青联的主要领导和秘书处则严格按照第八届委员会的组成原则,与各会员团体对选送的委员候选人,进行逐个审议、反复协商,在确保委员质量的基础上,协商产生了本届1006名委员。
三是在完成委员协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按以往惯例,参照全国政协做法,对本次会议主席团及本届常委会人选的组成同有关方面进行协商,为选举本届常委会作了准备。并将本届委员的有关资料编印造册。
目前已经产生的八届全国青联1006名委员中,上届留任的有256名,占委员总数的25.5%;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55名,占委员总数的25.3%;大学、大专学历的602名,占委员总数的59.9%;少数民族委员149名,占委员总数的14.8%;女委员213名,占委员总数的21.2%;非党员比例占委员总数的50%;委员平均年龄35.2岁。委员中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7名,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7名。
全国青联第八届委员会在构成上有以下特点:
1.界别结构合理,代表层面更为广泛。本届委员中适当增加了民主党派、归侨、侨眷、港澳人士、台湾省籍、产业界、科教界的委员,使委员会的界别结构更为合理。本届委员会包括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劳动职业,不同文化结构以及港澳地区、国外侨胞、台湾省籍的青年代表,充分体现了青联作为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广泛代表性。
2.人才优势更加突出,委员总体素质普遍提高。本届委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委员比上一届增加10个百分点,本届委员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442名,占委员总数的43.9%,同时还吸收了一大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代表人物,荟萃了各族各界青年群英,充分体现了青联组织的人才智力优势。
3.委员会规模进一步扩大。本届委员会总数1006名,比上届第一次全委会时增加了341名;今后每年还将增补100名委员。规模的适度扩大,有利于及时吸收不断涌现出来的青年优秀人才,以保持青联组织的青春和活力。
三、关于会务工作的筹备情况
本次会议会期5天,本着“团结、鼓劲、民主、求实”的精神,对会务工作作了精心的设计,周到的安排,会上既有隆重热烈的开幕式,又有认真求实的讨论交流,还有轻松活泼的联谊活动。本次会务的安排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1.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关怀。本次会议安排了隆重的开幕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开幕式并接见全体与会委员,党中央领导同志还将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期间,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还将分别与各界委员座谈,听取各族各界青年的有关反映。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热情关心,表达了祖国和人民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2.突出人才智力的优势,突出“科教兴国”的重点。“科教兴国”是富国强邦、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科教兴国”倚重的是人才智力,而青联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智力。为响应党和国家发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在广大青年中掀起“科教兴国”的热潮,本次会议在这方面作了较大比重的会务安排,拟举行“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报告会、“新老科学家共话‘科教兴国’”座谈会等。我们相信,这样的安排富有现实意义,又有助于突出会议的重点。
3.将会内交流与会外宣传相结合。青联组织是青年统一战线组织,青联委员的界别多、行业广,因此,交流与联络不仅是青联组织的需要,也是广大委员的要求。为此,大会除了在正式内容上安排委员的界别座谈与交流外,还在会余时间安排委员的联欢活动,以便大家结交朋友。交流信息、增进友谊。会议期间,委员们还将就祖国统一问题进行座谈。
同时,本次会议还加强了宣传的力度。会议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华儿女杂志等新闻单位,将以专栏、专题节目等形式对会议和青联工作、青联委员作宣传报道,以便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会议和青联组织,扩大青联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希望有机会接受采访的委员予以配合。
各位委员,本次会议的筹备工作是认真的、充分的,各会员团体和全体青联委员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会议的有关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我对参与和支持本次会议筹备工作的各会员团体、广大青联委员、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