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 中宣部 人事部国家教委
国家科委 总政治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全国老龄委 中国残联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
向优秀共产党员张培英同志
学习的通知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厅(局)、教委(教育厅、局)、科委,团委、妇联、老龄委、残疾人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政治部:

  张培英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助理研究员、一等伤残军人、离休干部。她一九二六年出生,一九五○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十年来,张培英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毫无保留地把一切献给党的事业,在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青少年工作者、全国和全军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曾3次荣立三等功,17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和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等。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她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纪念建党70周年大会上作事迹报告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逝世。她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张培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解放前夕,她参加了地下革命工作,积极投入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运动。入伍后,她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为一名军事医学战线的科学工作者。一九六○年夏天,她因公被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50%,其中40%为三度烧伤。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要组织照顾,不计职务待遇,主动申请担任了青少年校外辅导员。二十多年来,她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忍受着烧伤致残以及糖尿病、心脏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十多所中小学校,经常走访学生家庭,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校外教育事业上。她心中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凡是她看到、听到、想到的对群众有利的事情,都满腔热情地去做。她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却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积蓄为孩子们购买课外读物,添置教学设备,多次为教育、社会福利事业和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先后4次骨折,两次复发心脏病和小脑出血,不等伤病痊愈就投入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生前留下遗愿,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

  张培英同志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退离休干部的杰出代表,广大残疾人的学习楷模,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光荣标兵。大力学习、宣传张培英同志的崇高思想和模范事迹,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倡导和树立公而忘私、先人后已的社会风尚,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事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委、中国残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号召全国人民群众和全军指战员广泛开展向张培英同志学习的活动。

  要学习她热爱党、忠于党,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她战胜疾病,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发扬共产党人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自强不息,拼搏不止;学习她公而忘私、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多做好事,为社会多作贡献;学习好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艰苦奋斗,永葆本色;学习她面向未来、培育后代的可贵行动,以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关心、教育青少年一代,使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要把开展向张培英同志学习的活动,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出部署,抓好落实。要把学习张培英与学习雷锋、焦裕禄和其他英雄模范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多做贡献。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张培英同志的思想品德,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勤政为民。新闻、出版、文化、教育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张培英同志的先进事迹,使张培英同志的革命精神在广大共产党员、人民群众和部队干部、战士中发扬光大。

附:张培英同志简要事迹

 

张培英同志简要事迹

  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助理研究员、离休干部、青少年校外辅导站站长张培英同志,一九二六年十月出生于云南省普洱县。一九四八年于云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执教。一九五○年参军,先后在云南军区后勤部卫生学校、第四军医学校、第三军医学校、第七军医大学和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九五八年入党。一九六○年因公烧伤致残,被评为一等伤残军人。一九六九年起负责校外辅导工作。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纪念建党70周年大会上作事迹报告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终年65岁。张培英同志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青少年工作者、全国和全军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曾3次荣立三等功,17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和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等,被选为北京市海淀区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

  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矢志不移

  张培英同志在青年时代就追求真理,向往革命。上大学时曾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一九四八年秘密参加我党的外围组织--云南民主青年同盟,担任"民青"支部书记。一九四九年迎接云南解放,为保护学校、掩护地下党、抢救解放军做出了贡献。

  一九六○年夏天,在一次意外的煤气爆炸事故中,张培英因公被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50%,其中40%为三度烧伤。为了继续为党工作,在住院治疗期间,她以顽强的意志忍受住治伤、植纸、整形等治疗带来的痛苦,坚持恢复功能的锻炼。当听说组织上让她离职休养时,她用十指九残的手给组织写了一份又一份要求工作的报告。其中这样写道:"我身上的鲜血都是党给的,没有党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一个共产党员不为党工作是多么痛苦啊!"十年动乱,张培英看到一些青少年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逃学旷课、结伙打架,十分不安,心想:这不是我的岗位吗?于是,她主动承担起军事医学科学院八百多名中小学生的校外辅导工作。

  张培英二十多年如一日,把全部心血倾注在青少年教育事业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九日下午,医科院召开纪念建党70周年大会,张培英作为优秀党员代表向全院党员作事迹报告,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启发广大青年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接好革命事业的班。她最后说道:"共产党员活着的价值,就在于能为党工作,否则,活着就没有意义。离休后,我曾因心脏病和小脑出血几次住院治疗,越是这时,我越是感到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更需要加倍努力工作……"这时,她脑溢血突发,倒在了讲台上,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二、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下一代,呕心沥血

  张培英深深懂得,青少年工作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工程"。她常说:"我虽不能为党进行科研攻关了,但可以为孩子们多做些事情,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军事医学科学院有中小学生八百多人,分布在附近七所中学和两所小学,为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配合学校、家长抓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她经常到学校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品行和遵守纪律情况,向老师转达家长的要求,到各班听课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每逢寒暑假期间,她精心制定活动计划,请老红军、老八路给孩子们讲革命传统,使他们懂得革命果实来之不易;请派出所和保卫处的同志运用典型案例给孩子们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对孩子们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使孩子们爱社会主义、爱公物、不浪费;组织孩子们学雷锋做好事,开展夏令营、义务劳动、制做标本等活动,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观念。每当假期来了,她就从学校抄回学生的成绩,组织评比,鼓励孩子们积极上进。

  在正面引导、普遍施教的同时,她还注重对后进学生进行重点教育。一些孩子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犯了错误,张培英就会同学校、家长、机关和公安等有关部门一起认真研究,及时采取挽救措施,据统计,自一九八五年以来,全院在校中小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占20%,高于学校"三好学生"正常比例的两倍。

  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鞠躬尽瘁

  子女的学习牵挂着每个父母的心,为孩子辅导功课成为每个家庭的负担。为了使家长们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张培英把那些高考落榜和应届毕业生组织起来,东奔西跑地请来老师,办起了各种复习班、补习班。有一年,院里有四十多名6岁半的儿童,按规定应该入学,但因学校暂没有教员和教室,半年后才能接收,家长们十分着急。张培英多方联系,取得了学校和上级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内办起了一个班,与学校同步教学,半年后学校条件具备了,把这个班全部转达了过去。对此,孩子们的家长都十分感激。

  "共产党员要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张培英就是以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为人民群众做了一辈子好事。有的学生一时交不起学费,她给代交;有的学生缺少作业本、参考书,她买好送去;有的学生病了,她就带去看病;有的学生父母上班或者外出,家中无人料理,她主动帮助照料。一位副研究员去日本进修,其爱人在离营区很远的农业科学院上班,孩子中午无人照料。张培英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把孩子领到自己家,给他做饭,让他睡午睡,送他上学,晚上和星期天陪着他学习。这位副研究员听说这些情况后,从日本写信给军事医学科学院领导,衷心感谢党的关怀,表示一定努力学习,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凡是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有益的事,张培英都看成是份内的工作。有的学校一时缺少教员,她帮着聘请,老师病了,她带着营养品去看望;开学前夕,她带着学生到学校打扫卫生。一次,她去探望一位生病住院的老师,发现陪床的老师爱人需要铺盖,她连夜从自己家抱来棉被。为了不耽误老师上课,她拖着重病的身子,每周两次提前去医院替老师挂号、取药,使这位老师非常感动。

  张培英是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他总是以主人翁的姿态了解群众疾苦,为他们排扰解难。有个农贸交易市场原来设在一个要道路口,经常阻塞交通,影响孩子们上学。对此,她建设有关部门把市场移到一远离交通要道的地方。她发现经常有各种汽车在一所小学门前的马路上试刹车,严重威胁着孩子们的安全,便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呼吁有关部门作出规定,禁止在这条道路上试车。近几年来,她向区人大提出了102项议案,大多数被采纳,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群众工作和生活的难题。

  四、把一切献给党,死而后已

  张培英经常这样教育年轻一代:"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的岗位是什么,而在于你是否为党的事业献出全部力量"。她自己就是在校外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为党默默奉献。张培英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家具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旧品,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长期交纳超过规定数额几十倍的党费,经常用自己的钱给孩子们买书,给学校送书,多次为教育,社会福利事业和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一九七八年,她拿出家中仅存的500元钱为辅导站买了一台电视机,供孩子们学习使用。

  她除了烧伤留下的残疾外,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胆结石、关节炎等十几中疾病,但为校外辅导工作,她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夏天,被烧伤后的皮肢排不出汗来,浸得出血,但每年暑假期间她总是整天泡在孩子们中间,白天组织游览,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晚上张罗着各个补习班上课。冬天,关节炎发作,疼得钻心,但她没有在家休息过一天。一天下午,张培英在家访途中,不慎摔伤,诊断为左脚第五掌骨粉碎性骨折,打完石膏已是深夜11点多了,第二天一早,她就对老伴说:"孩子们快放假了,必须订出假期活动安排,还要到学校去了解孩子们表现,假期要办的6个补习班,请教师、印教材的事还都没有着落,我得去。"她让老伴借来一辆手推车,让儿子把她推到辅导站。整整一个假期,她每天都是这样让家人用手推车推着去照料辅导站的孩子们。

  进入一九九一年,张培英身体一直不好,领导和医院再三催促她住院治疗,但她不顾病情发展仍坚持工作。进入六月份,她几乎每天都出现病症,全靠药物支撑身体,但她从不讲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仅每天照常上班,而且加班加点,为孩子们期末考试四处奔波、制定、安排暑假计划和活动。

  在荣誉面前,张培英从不自满,她总是说:"党给我的太多,我做得太少,自己要加倍工作。"她生前留下遗言,丧事一切从简,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