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办公厅转发
辽宁省青联《关于在"七五"期间
开展献计献策活动情况的报告》
的通知
(一九九一年四月十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青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全国学联,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
现将辽宁省青联《关于在"七五"期间开展献计献策活动情况的报告》转发给你们,供各地在开展"青春献‘八五',奉献在本职"的建功立业活动中参考。
关于在"七五"期间开展献计献策
活动情况的报告
在全国青联开展的为"七五"建设出成果、做贡献竞赛活动中,我省青联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与青年成才这个最佳工作切入点,设计开展了具有辽宁特点的"献计献策"活动,一抓五年,常抓不懈,收到了可喜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省有2100多名全国、省、市青联委员,10000多名青年学协会会员和700多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40000多名中青年知识分子、在校研究生、大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3000多条,撰写优秀论文5454篇,不少建议被各级经济部门所采纳,创造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五年来,我们开展"献计献策"活动的主要作法和措施是:
一、统筹规划,全面发动
1986年初,省青联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走访二十几个有关经济部门,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行业的几十位青联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分别召开青联委员、青年学协会负责人、各市青联负责人和各界别组负责人等十几个小型座谈会,进一步掌握了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行业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辽宁省青联"七五"竞赛活动的五年规划》和《关于在全省青联委员和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开展献计献策活动的意见》,号召全省各级青联组织、各青年学协会以及广大中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开展并参加献计献策活动。省青联还召开了各市青联秘书长会议,做进一步动员和发动,全省十二个市青联也从实际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发动。
二、争取重视,赢得支持
《规划》出台后,省、市青联就青联组织的现状、工作对象及这次活动的详细准备情况主动向党政领导和有关经济部门汇报,增进了方方面面对活动进展情况的了解;组成七个青联委员联络小组,分别与省计经委、体改委、农委、科委等部门建立经常联系,以便及时得到有关部门的经济信息,使献计献策活动始终围绕我省所面临的最困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来进行;直接向省、市主要领导索取重要的献计献策题目,召开献计献策会议时,务请省、市主要领导参加,对献计献策活动提要求,作指导,与中青年知识分子共同探讨,使活动的层次比较高,增加了对广大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吸引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献计献策活动。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活动一开始就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省委书记全树仁曾多次肯定这一活动,并要求省市和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和支持。
三、抓好示范,牵动全局。
在全省的发动工作基本完成,广大青联委员和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之后,省青联及时着手准备全省第一次献计献策会议。1986年5月份,省青联组成六个论证上小组,对青联委员撰写的700多份论文和提纲进行了充分论证,最后筛选出辽东地区开发、横向经济联合、金融体制改革和出口创汇等四个专题,并请有关的献计献策人到沈阳试讲,论证小组帮助他们对论文和发言材料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与此同时,省市青联把其它的论文和献计献策题目进行分类建档,并与省有关业务部门联系,积极进行推荐。6月中旬,省青联在沈阳首次召开全省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七五"计划献计献策会议,十一位青联委员和中青年知识分子作主题发言。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计经委、农委、体改委、科委等有关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省领导明确指出:"这项活动是青年统战开作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是挖掘智力资源,培养和发现人才,加速振兴辽宁的有效途径,各级党政机关要进一步落实中青年知识分子政策,使献计献策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各有关经济业务部门也对献计献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主动索要其它有关论文。各市按照省里的模式也开展了各种活动。鞍山钢铁公司、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市研究生会等单位相继召开了献计研讨会。不到三个月,全省十二个市都分别召开了一至二次献计献策会议。并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新闻发布会、经济形势研讨会、企业诊断会等多种活动形式。
四、选准课题,确保质量。
课题的选择是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本着急党政所急、应社会所需,服务青年成才所求的原则,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根据全省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来确定活动的主攻方向的主题。在1986-1988年间,主要是围绕辽东半岛对外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亟等改革和加强的有关对外贸易、金融体制等问题开展活动。在1987年召开的"为辽东半岛开放献计献策"会上,省委领导指出:"省青联组织全省各条战线青年专题研讨辽东半岛的对外开往,这个题目选的很好,与省委目前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了。"1989-1990年间,重点是围绕如何防止经济滑坡开展工作。当时,针对辽宁省出现的严重经济滑坡,省青联开展了"共渡难关献计献策"主题活动。省青联先后多次组织全省中青年知识分子、企业家就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等与省领导进行交流和讨论。为了提高调研水平,确保献计献策的质量,在活动中我们认真抓了以下环节:一是从市青联开始把献计献策者所提出的各类问题分类建档,并在组织论证的基础上,择优选送省青联:二是省青联及时与有关业务部门沟通并组织专家论证,对价值较高的用书信或走访等形式将论证的修改意见反馈给本人,由本人再行调研修改;三是修改后先到省青联试讲,最后提交大会交流。
五、宏观把握,具体指导。
为保证健康扎实地开展好献计献策活动,我们始终注意从宏观上把握全局,在活动中具体指导。省青联先后下发了11个文件,20多个通知,及时贯彻全国青联、省青联有关精神,从大的方面把握活动的进展,根据不同时期特点开展阶段性活动;省青联先后在大连、抚顺、锦州三市召开现场会,交流大连市在献计献策活动中发挥青年协学会作用的经验,抚顺市“双季短途”竞赛的经验,锦州市青联界别组在献计献策活动中活跃青联工作的经验;建立省青联常委及委员到各市走访、指导工作制度和省青联秘书处内部分片包干责任制,每年组织部分青联委员和青联工作人员到各市进行调研和巡回检查,加强对活动的具体指导;在《辽宁青联》刊物上开辟专栏,在《辽宁日报》青年之友栏目上定期刊登文章,重点介绍一些好的经验、作法、优秀论文等。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全省献计献策活动向纵深发展。
六、跟踪服务,注重实效。
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使广大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是献计献策活动的重要环节。1987年,当省青联得知朝阳市一家水泥厂因技术问题濒临破产时,马上想到东北工学院一青年讲师在献计献策中提出过有关解决办法,随即组织东北工学院部分师生帮助厂家解决技术难题,使工厂扭亏为盈。大连市青联在接待日本某一旅游团时,了解到日方来华的经贸意向后,及时牵线搭桥,使有关单位仅用两天时间就与日商签定了六项合同。日商高兴地说:"我们来大连本是旅游的,没想到青联组织对经济工作还有如此广泛的了解,使我们得到了意外收获。"
七、抓好宣传,举荐人才。
在活动中,省青联始终注意发挥新闻媒介作用,加强与新闻单位的沟通并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省青联每次比较重大的活动和献计献策会,省内各大新闻单位都给予了详尽的报道,总结宣传了一大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类模范青年知识分子,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投身于竞赛活动之中。
与此同时,我们注重为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成才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的条件。1989年,省青联与省委组织部一起开展了向省委,省政府推荐优秀青年专家工作,从全省各市推荐的三百多名青年专家中为省委选拔了21名青年咨询顾问。每年还向有关业务部门推荐一批各类青年专业人才。
八、抓好评比,增强后劲。
在整个竞赛活动中,省青联始终把考核评比工作作为增强后劲的一个重要手段。活动伊始,我们对各市青联关于活动的规划组织情况、落实措施、实际效果等进行考核立档。省青联每年还召开一次评议会,根据日常考核情况,结合民主评议结果,对活动进行总体评价,排出名次,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团市委党组,使整个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竞赛气氛之中。五年来,在献计献策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有两名青联委员在"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中光荣中选,在"七五"期间,省青联共进行四次年度评比,一次中期评比,今年初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表彰。
实践证明,献计献策活动是青联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青联委员和广大中青年知识分子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有效途径,应该切实抓好。但有两个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一是,活动要面向广大基层组织,改变单兵作战的状态。青联委员参加献计献策活动是直接面对青联组织的,活动的初级阶段需要这起批骨干率先的作用,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和活动水平的提高,就要不断使活动向面上拓展,向基层扩散,广泛引导和组织各行各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踊跃参加献计献策活动,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在"八五"期间开展"百家竞赛",即组织全省一百家有影响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中青年知识分子集体参加全省的竞赛,带动各基层组织参加活动,形成以各级青联委员为骨干,以"百家"为主体,面向广大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竞赛体系,使"八五"竞赛活动向纵深发展。二是,要在竞赛成果的推荐、普及和推广上投入更大的力量。尽量增加竞赛活动成果评比的权威性,广泛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成果评鉴工作;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为成果的普及、推广提供更多的机会;适时召开成果新闻发布会和成果博览洽谈会,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