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同志在部分省市中学
团的基础建设暨实践教育
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根据录音摘要整理)

 

同志们:

  听了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我感受到贯穿其中的一种精神,这就是锲而不舍,拼搏进取的精神。几年来,中学共青团战线的同志们,在看来有限的园地上辛勤耕种,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体从事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同志表示敬意!

  今天主要就四个工作方面的问题和大家一起研讨。

  第一,把中学共青团工作作为全团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

  中学共青团工作是全团工作的一个重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曾多次讲过,但总起来看重视的还是不够,还是需要从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在经历了今年春夏之交的风波后,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团员教育,非常关键的问题是从基础级段抓起。如果错过了这样一个有利的时机,那么就会给下一步工作带来很多的问题和更大的困难。

  我们应该看到,中学现有1550万团员,相当于全部团员的1/4。这些团员离开中学后都要输送到各行各业的团组织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团员的素质关系到全团的素质,中学共青团的工作水平影响到全团的工作水平。特别在地(市)、县共青团工作的对象中,学生团员不少于2/3,甚至是1/2。地(市)、县学校团的工作所担负的责任可以说比其他战线更重。农村团的工作搞得如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农村中学团的工作是不是做好了。所以地(市)、县一级更应该把中学团的工作作为一个侧重点来抓,在这个问题上,全团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从上到下共同抓好中学共青团工作这个源头。

  我们还应该看到,大部分中学生毕业后要成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劳动者主要由中学来培养,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奠定,思想、道德等基础的奠定,主要是在中学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生的素质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总之共青团工作要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就必须把中学团的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第二,努力加强中学团的基础建设。

  关于中学团的基础建设,过去我们称之为基础教育,现在看来讲基础建设更准确一些,更全面一些。它包括两个方面: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是比较零散,不够扎实。现在需要把中学团的基础建设进一步扎扎实实地抓下去,而且要逐渐形成一个系统。

  关于组织建设,从宏观上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团员比例过高。大学团员比例相对高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上大学的同学大多数还是优秀的。但是大学团员比例高达90%以上,重点大学达到95%以上,从组织角度讲就很难保证先进性。这个问题是在中学阶段形成的,大学团员有99%是在中学发展的。二是重点中学团员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中学。有的重点中学高中阶段团员比例高达90%以上,而抽样调查表明,有些一般普通中学团员比例不到60%,最低的仅是4%。同时,有些农村中学管理不够健全,尤其是与农村团的组织衔接不好,使得中学团员到农村后就流失了,这种现象还比较多的存在。中学团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造成的,突出表现在中学阶段的两次入团高峰:一次是在初中升高中阶段,一次是在高中升大学阶段。这样造成重点初中团员比例达到60%,重点高中团员比例达到80%以上,而普通中学却在10%以下。我们应该看到,能上大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量的学生是从普通中学到劳动岗位上去,而这些学生没有完整地受到共青团组织的教育,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通过加强团的组织建设等适当措施逐步调整中学团员结构,是中学团的工作一个很大的课题。这一课题也要求我们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一般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这几年抓实践教育就贯彻了这个指导思想。抓基础建设要拿出具体的落实方法,能不能用3至5年的时间逐步加以调整。调整的过程就是我们普遍加强中学团的工作的过程。目前中学团员的不合理的结构,也反证了我们对中学团的工作并没有做到普遍的重视。因此,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关系到我们培养数以千万计,数以亿计的初级合格劳动者的大问题。

  关于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团的基本知识教育不够扎实,团的基本素质不够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学的同志们进行了许多尝试,如开办团校就是一个好方法,它对于提高中学生团员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素质,对提高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起到综合的效益,值得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但是目前中学生团校基本上还局限于团队衔接,应该把组织建设、思想建设联系起来考虑,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综合效益。少年团校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要扩展一下,完善起来,把团校作为中学团的基础建设的主要抓手。要抓好这项工作,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组织措施,不仅在团内要制定出措施,还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整个中学教育系统中,这样才有了坚实的后盾和广阔的前景。我建议在基础建设方面要加强调研,重点突破,避免匆匆忙忙地花样翻新,造成短期行为。

  第三,继续深化实践教育活动。

  实践教育已经开展5年多了。5年来,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取得了成功,获得了社会效益。由于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实践教育已经突破了过去团的工作和活动很难避免的“年年抓,年年在初级阶段”的情况,已经从初级水平提高到中级水平。我们有了一些重要的典型经验,这些经验是比较深刻、扎实的,能给人很多启示。

  现在的问题是普及率不高。普及率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在某一时期内,如在重点突击阶段参加人数的普及率,一个是长期推进过程中的普及率。现在有些城市的普及率在90%以上恐怕是前者。我们解决普及率不高的问题重点是后者。每一个中学生在校的几年里,每年都应有相当的时间参加实践教育活动,在这个意义上看,现在的普及率还是低水平的。抓普及就是要使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在宏观指导上,我们应该制定规划,明确农村中学、城市中学和一般普通中学、重点中学、职业中学大致应达到的标准。各地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推进计划”。在制定规划和计划的过程中,要主动找教育部门商量,明确不同类型的学校应该安排多少学时进行实践教育,这些学时哪些应该纳入教学规划由教育行政部门去安排,哪些应该列入教育规划由我们来安排。这项工作要一个中学一个中学的认真落实,我们的团干部要从中培养做实事的作风。农村中学要继续作为主攻方向,侧重点是抓技能培训,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城市中学要有所突破,这几年城市的典型经验和农村相比还有差距,城市中学的实践教育要更多地同基础建设相结合,突出国情教育。总之,实践教育要在重点示范和普及提高两方面再下功夫。

  第四,进一步提高中学团干队伍的素质。

  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共青团工作的关键一环。我们现在拥有一支8000多名中学专职团干部的队伍,还有一支数量可观的兼职团干部队伍。这些年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作出了很多成绩,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更可贵的是他们很少谈自己的待遇问题,更多的是要求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今后我们要认真解决对中学团干部使用多,培养少的问题,一方面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一方面认真抓培训工作。

  团中央应带头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和国家教委、北京师范大学制订一个计划,从明年开始搞一个专业证书班,为中学团干部的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和业务水平提供函授,毕业后发相当于大专的文赁。团中央希望有条件的地市根据自己的情况,针对团干的不同基础进行不同类型的培训,争取在3至5年内把中学团的干部正规地轮训一遍。

  总起来讲是一个重点:即中学共青团工作是全团的工作重点之一,两个抓手:即基础建设和实践教育,一个关键:即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一个重点主要是对地(市)、县团的领导同志讲的,两个抓手是对在座的同志以后从事中学团的工作的同志们讲的,一个关键是对团中央和团省、市委讲的。如果我们四级团的组织能够努力地抓中学团的工作,那么中学团的工作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会为全团工作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很快就到九○年了,以上也是对明年中学共青团工作安排的考虑和大家通个气,也能在安排下一步工作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