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年文化建设 改革青年文化工作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五日)

李源潮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要使共青团的文化工作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首先要认真研究青年文化工作的新形势,明确青年文化工作的新任务,确定青年文化工作的新政策,以及研究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这就是这次全团文化工作会议的目的。这次文化工作会议的主题是“改革与加强”。

  下面,我就青年文化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一些总结和分析,并且具体地就“积极服务、推进改革、加强领导”三项任务谈一些意见,供同志们参考和研究。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青年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和开放给青年文化工作带来了新背景。首先,改革开放给青年文化活动带来了新的选择空间。中外古今文化思潮的相互交融、吸收、冲突和竞争,使青年的文化行为和文化思想都有了更强的选择性。原来共青团文化工作中传统的“大合唱”方式,已经显得不够或者不太适合了。其次,改革和社会的发展推动着青年在文化方面的新追求。如今我国青年中存在的各种思潮和各种疑惑,正是当今中国社会文化观念转换、变迁和青年们积极参与文化更新的结果。在这种追求的实践中,青年的文化消费水平、文化需求层次和精神生活中的文化理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改革和社会的发展对青年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地说,现代社会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青年的文化水平、文明修养和文化生活方式提出了新的衡量标准和客观要求。再有,改革开放也给青年文化工作带来了新条件和新形式。各地青年的业余文化小群体纷纷兴起,青年文化兴趣趋于多层次、多样化,现在如果再用过去的办法,靠一个通知,统一规定几个活动,不照顾青年文化特点开展工作已经行不通了。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青年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和共青团工作的发展中越来越居于重要的地位。青年的文化活动,正成为共青团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的载体,在某些环境中甚至是青年最容易接受的导向载体。在充满矛盾的社会生活里,青年的文化活动是调节青年心理情绪,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文化活动,可以把部分青年中的不满情绪和过盛精力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同时,青年文化活动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成为提高青年的素质,增长青年才能的重要途径。青年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和青年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团的文化工作成为全团最普及、最重要的常项工作之一。

  在改革、开放中,青年文化建设开始进入新的社会领域。各大、中城市和江苏、安徽、内蒙古等省区的青年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性的大型青年文化联欢活动的兴起,各类青年文化群体的产生、天津、沈阳等地青年文化小区、协作区的建设,标志着青年文化从跨系统的横向联谊,逐步向社会化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团组织协调社会力量,扬长避短,形成合力,造成青年文化工作的整体优势。这种新领域里的新作为构成了青年文化建设的新趋势。

  改革、开放促进了青年文化建设的力量不断增长。首先是孕含于青年之中的青年文化主体力量增强了。湖南株洲市近年来发展了三十多类、一千五百多个青年文化社团,联系了近三万青年人,他们举办了青年社团成果展览,社会影响很好。其次是社会给予青年文化的物质支持增强了。自一九八○年党中央批转团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文化工作的意见以来,各级政府已经拨款近七亿元建设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这推动了各级团组织建设文化活动事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北京、深圳等地的社会出资办青年文化活动为青年文化活动的社会化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其三是青年文化活动同社会专业文化力量的联系增强了。许多专业文化单位和工作者参与组织青年文化活动,青年文艺活动竞赛也培养、发现和输送了一大批专业文化人才。

  从总体上看,几年来青年文化活动的水平提高了,力量增强了,工作发展了。广大搞青年文化工作的同志很努力,很辛苦,是在比较困难的环境下做了比较积极的工作,将在这次会上受表扬的三十个单位就是全团的一部分代表,我们应该向同志们表示真心的感谢。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们整个社会和一整代青年所经历的伟大历史进步中,青年文化工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中青年的要求,不能适应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全团工作改革的要求。我们加强和改革青年文化工作的任务还很重。

在共青团改革中青年文化工作的新任务

  我们常说的团的青年文化工作包括开展文化教育、组织文化活动、实施文化建设、进行文化引导四个基本内容以及为此与社会相联系的其他工作。在共青团改革的格局中青年文化工作担负着更加重要的任务。

  提高青年的文化素质是共青团为发展生产力而奋斗的基本任务之一。全党、全社会都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共青团工作当然也要围绕着发展生产力的目标而奋斗。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提高青年的文化素质是直接为发展生产力打基础的工作,是推动改革,特别是引导青年积极地参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本条件。现在要加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几个基本困难之一,就是群众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以及由此带来的民主经验的不足。尤其在中央作了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新体制发展的要求和青年现有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引导青年参与改革、投身改革,不抓这项基础性的工作不行。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帮助青年提高文化素质是多年来社会公认的共青团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共青团培养四有新人基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在大变革的年代里尤其是这样。

  团的文化活动是进行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培养“四有”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坚持不懈、旗帜鲜明地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传统、品质等各方面的培养。但是这种教育和培养光靠空口讲大道理不行,要有有形的载体和渠道,而文化活动正是对人的思想和情操能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载体和渠道。鉴于青年的文化兴趣和文化活动中的主动性,把思想教育寓于文化活动之中,在形式上可以更生动活泼,在心理上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加融为一体,从实践看往往能收到因势利导的效果。

  团的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团的基层工作中有四个常项建设。即:在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带领广大青年建功立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可以说,青年文化建设在团的各项基层建设中有较易发挥的广阔空间,是在基层比较能得到青年认同的工作,也是我们活跃基层的比较熟悉的抓手。上海石化总厂,在《企业工作条例实施细则》中突出了文化工作,也带动了日常的竞赛和教育活动,这是有眼光的做法。

  团的文化工作是团自身改革的重要战线。团的改革不仅是体制改革,而有更广的内涵。共青团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对青年的服务,密切和青年的联系,在保持共青团先进性的同时,加强团组织和工作的群众性。而加强对青年的文化服务是我们加强为青年服务力所能及的一个突破口,在许多场合甚至是事半功倍的突破口。从我们党和团的奋斗史来看,密切和青年的文化联系,一直是我们加强和青年联系比较广阔、比较融洽的战线,是团结和影响青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所以在团的自身改革中,不仅不应该排斥或者削弱青年文化工作,而且应该把青年文化工作作为团的自身改革的一条重要战线来抓。

  今天,团的文化工作应该有更广泛的内涵和更多的层次。不能仅限于原来被人认为的只是蹦蹦跳跳的范围,而要开拓新领域。团的文化工作包括提高一代人的文化水平、文化情趣、文化理想,也就是说要提高整个青年一代的文化素质。团的文化工作也包括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才智,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这种建设工作不仅应有精神的文化产品,而且也包括物质的文化设施和产品。团的文化工作还包括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各青年文化活动,满足青年的文化需求。所以,我们开展青年文化建设,它的意义和形式都不仅仅在于娱乐,而是为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改革的发展,是为了一整代人的发展,是整个共青团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在八五年的天津群众文化工作会议上,团中央提出了“提倡有益,允许无害,抵制有害”的青年文化发展政策。今年在南京文化工作研讨会上,团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共青团文化工作的方针:“服务、引导、建设、提高”,这一次更明确了青年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从与会同志的意见看大家是赞成的。服务是出发点,就是为青年主观和客观的文化需求服务,为共青团工作的全局服务,实质上是为生产力质量的提高服务;引导是我们的责任,就是引导青年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生活的方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轨道上健地也发展;建设是基本方针,就是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的,美好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阵地来替代和抵制腐朽没落的文化影响,这包括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包括个人的文化建设和集体、社会的文化建设;提高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提高青年的文化素质和青年文化活动的水平。

更积极地为广大青年的文化需求服务

  加强和改革团的文化工作不能坐而论道,既要研究,又要实践。我们应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典型,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地、全面地组织为青年的文化服务。当前总的要求是“审时度势,改革创新,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在为基层和青年的文化服务中,可以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积极地组织各类多层次的群众性青年文化艺术活动。这几年来各地开展的社会性青年文化艺术活动各有特色,上海起步较早,北京连搞了四届,天津、哈尔滨、大连、西安、桂林、常州、沈阳、深圳、杭州、银川等近百个大中城市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有几十万甚至百万青年参加,江苏、甘肃、安徽在基层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了全省性活动。这种相对集中的群众性的青年文化活动对振奋青年文化工作很有好处。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按照青年的意愿,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这类活动,应该注意三个为主:一是以群众性为主,用少量专业力量指导;二是以基层活动为主,用少数社会性活动推动;三是以分散、小型活动为主,用少数集中性竞赛提高。把握好这几点,就可以避免做表面文章或使活动流于形式。

  2、积极地推动基层的自主性青年文化活动。青年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文化活动不能单打一,要多样化,立足基层、指导基层,激励基层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普及是基层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要求,山西太原、江西的南城县、广州市以及民航开展了许多普及性的多样化活动,效果很好。铁道团委克服基层团组织分散的困难,开展了“文化一条线”活动,因地制宜把文化工作落实到了基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开展的连队军营文化活动和两用人才培训促进了部队的基层建设,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北京团市委在基层青年参加的“我喜爱的文体活动”的征文比赛基础上,根据基层反馈上来的信息,逐步使北京市的青年文体活动成系列、有布局,使全市性的活动普及到了基层。南京团市委组织的“绿草地”活动,调动了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很有影响。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广。

  3、满足青年的创造需求,引导青年在创造文明、表现健康与美的各类舞台上,施展才华,发挥才智。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向社会显示自己的心理需要。中央领导多次讲过要让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走正道扬名。我们要通过文化活动和科技创造活动,为青年们创造求知、求乐、求美的新条件,让青年在为社会服务中发挥自己的文化才能,从而走正道扬名和使自己的表现心理得到满足。上海和深圳的“大家乐”活动,就是一种较受欢迎的形式。吉林省长春市的“开发智力”活动,培养了人才、推动了经济建设。云南、贵州等民族青年开展的各种智力开发活动也很受欢迎;国家和中直机关团委为青年知识分子创造条件,提供舞台,使这些单位的青年为改革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我们文化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青年们的才思能够实现,人才各得其所,释放出青年中潜在的各种文化科技生产力和创造力。各级团组织要创造更多的具体形式使这个目标得以实现。

  4、全面建设共青团文化活动的新阵地。这几个团的文化阵地有很大的发展:建成或在建的青少年宫已达八百多所,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全国青少年夏令营地的布点已超过十个;“青年之家”等各类青年活动阵地已达四十多万个;青少年报刊已发展到七十余家,青少年读物的种类和质量也很可观。目前我们应该注意更重视三个方面的建设任务:一是逐步摸索在向商品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中把现有的青年文化阵地养好,用好,管好的经验,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在农村逐步建立“家为基础,站为中心,宫为指导”的农村青年活动阵地网络,宣教、学习、培训、文化活动“四位一体”,外加自创经费,使农村基层团组织有个具体有形的立足之地。湖北团省委联合八家单位,共抓阵地建设,使湖北县以下的小集镇为中心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有了很大的发展。福建的三明在这方面干得很好,正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网络。三是把青年文化活动的触角更多地延伸到大众传播渠道上去,联合社会力量建设青年文化阵地。团中央宣传部正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建青年电视节目,目前已有较好的开端。对建设文化阵地的问题,我们的眼光要放得远一点,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共青团将在新的社会政治结构中活动,在属地原则下组建的团组织如果建好了一个活动阵地,会使将来团的工作有一个可靠的立足实体。

  5、继续推动各类青年文化教育学习和创造活动。要进一步推动和普及青年自学活动、青年读书活动,农村青年扫盲工作、青工文化技术培训工作,青少年发明活动,技术、技能竞赛和各种形式的提高青少年文化科技素质的活动。辽宁的本溪钢铁公司、青海西宁供电局有很生动的经验值得推广,这是我们的常项工作,要持之以恒,加强指导,注重实效。

推进团的文化工作的改革

  当前团的青年文化工作的困难和矛盾很多,其出路在于改革。这件事,早已起步,现在更应该积极稳妥地探索前进。团的文化工作的改革当前可行的是否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青年文化工作原有的思维模式,在观念上开拓新的思路,在工作中开辟新的领域。要改变青年文化工作只从政治教育出发,只以政治效益为唯一标准的思维模式,要研究青年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心理,要从社会对青年的客观要求和青年主观的文化需要出发,从人的发展着眼,尊重和研究文化工作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服务之中的新内容、新形式。要正确认识和发挥文化工作本身的巨大的、长远的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工作不应局限于“一统化”的定式,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改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要使青年文化产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的竞争,创造出团的文化活动的新内容、新形式,形成团的文化活动的独特的优势。

  2、改革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办法。当前,文化消费在青年的经济消费中占越来越重的比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共青团自身经费的限制,使我们的文化活动阵地不能再象过去一样,是单纯福利型的事业。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多数纯福利型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既没有把活动搞活,使青少年们满意,也不利于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为青少年服务。这些年来中央和地方投资了几亿元建设各地的青少年宫,形成了共青团最有实力的阵地。但是这些文化活动阵地的管理水平和使用率与建设的速度很不适应。我们每一个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同志,都应该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要改变这种状况,出路在于改革。山东、河南、内蒙、新疆、陕西等地创造的改革办法各地可以参考。一是在青少年活动阵地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竞争机制引入青年文化干部的管理,有条件的应该实行聘任制。干部和职工都可以在实绩考核与业务考核后聘任。要尽快改变个别地方把活动阵地作为安排子女、关系户场所的现象。安徽省淮南团市委不徇私情、坚持条件,认真选调少年宫工作人员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二是要改革现有青年之家的管理和使用的方法,在农村新的经济体制下,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之家养不起,管不好,因此要使青年之家适应改革情况下的农村实际,在不改变其培养四有新人,为青年服务性质的前提下,可以试行招标承包。承包给个人或乡、村企业,给一定的政策,既保证青年之家的开放、使用、发展,同时又让承包者有所收益。具体办法可由基层团组织用民主的方法决定。青年之家可以和企业合办,也可以家校合办、城乡镇合办、军民合办、个人和集体合办。总之,因地制宜走多样化的路推进青年之家的活动和改革,应该是县、乡两级团委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之一。三是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把单纯服务型的文化活动阵地逐步改造成为服务经营型的青年活动阵地,要在依法守纪、不损害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进行经营自助,当然这是很复杂的事情,不能盲目乱来,要把握依法律按政策办事;要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要任用懂经营守法纪的专业人员。把住了这几条,这项改革的风险就不会太大。上海和哈尔滨的青年宫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广东的深圳、辽宁的海城、山东的烟台,也有以文补文,以宫养宫的新做法。各地可以学习借鉴。

  3、多方开发社会文化资源,走青年文化活动社会化之路。青年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主要服务、消费对象。许多从事社会文化工作的部门和同志都非常愿意扩大自己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我们要更好地联络、团结、运用和扩大社会上一切关心、支持和服务于青年文化活动的力量,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覆盖更广大的青年。要开掘青年文化活动的社会资源,汇众人之力,聚各方之财,使青年文化活动更加繁荣和发展起来。北京团市委、甘肃的酒泉、天津河西区、云南的昆明在这方面都有创造性的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4、组建青年文化活动的新队伍,发挥青年自己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青年文化素质的提高,青年参加文化活动的主体意识和选择意识越来越强,各种类型的青年文化群体和组织不断涌现,这些群体中的大多数对青年文化建设是起积极作用的,我们不要把他们看成异己力量,而应该通过团结、联络、支持的办法使之成为共青团联系引导有多种文化爱好的青年的桥梁。这有利于形成青年文化工作多元化的新格局。辽宁、四川、河北的沧州、湖南株州、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都有这方面的好经验。现在青年中各种文化人才如泉喷涌,这些人才是我们开展青年文化活动的宝贵的骨干。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团、协会、兴趣小组,团结引导他们。也可以把这些青年文化小群体通过整顿、引导,联系在各地青联组织的名下成为我们开展青年文化活动的一支依靠力量。这是“顺势而成,则事半功倍”之理。

加强对青年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团对青年文化工作的领导,其要求是多方面的。当前比较突出的有三条,一是要制定青年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二是要推动青年文化工作的长远发展;三是要加强团的文化队伍的长远建设。

  青年文化建设既然是共青团的一项基本的、长远的建设内容,我们就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用系统工程的办法来建设这项事业。系统工程之首要问题是制定明确的系统目标,因此,各地要努力探索当地青年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当地青年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防止青年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短期行为”现象。现在各地都开始普遍重视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的基本建设,这是好事,但还不够。还要对青年文化建设有一个全局的通盘规划。

  推动青年文化工作的长远发展,是当前省市级团委文化工作的重点,也是这次会议要落实的重点任务。第一,要加强对青年文化工作和活动的调查研究。要掌握青年文化发展的动态、趋势,加强青年文化工作理论的研究,理顺青年文化工作和团的全盘工作的关系。第二,要加强对各层次、各界青年的分门别类的指导。要研究城市、农村、校园和企业青年文化活动的规律,并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第三,要加强对青年文化建设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团组织要研究和尊重青年文化建设的本身规律,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对这项建设工作采取主观随意性的办法是不利于建设的稳步发展的。不能“一个书记一个路子”。各地要努力使文化建设成系统,有成熟的、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团的干部是“有水快流”,团的文化工作应该是一步一个台阶地、连续不断地发展。

  加强团的文化队伍的长远建设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青年文化队伍的领导力量,省、市一级有个领导青年文化工作的机构是必要的,可以象北京团市委那样设文体部或文体科,也可以与青年宫的领导体系结合成立青年文化工作委员会。上面的队伍可以小些,下面的可以大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不在多,唯精唯勤”。一定要配备那些文化和政治素质好、热心于这项工作的同志。其次,要制订必要的青年文化工作干部的政策,充分发挥各地青少年宫等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的干部、专业人员的力量。目前全国专职青年文化工作者有近六千人,这支队伍是青年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潜力现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制定一定的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加强青年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各级团校应创造条件,举办青年文化干部的培训班、专科班或研究班等,为各级团委培训文化管理干部,各级青少年宫活动阵地也要把培训基层文化活动骨干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各种层次和渠道的培训,使我们文化工作的业务水平能有更大的提高,从而克服基层团组织文化活动老在低水平上重复的现象。在南京文化工作研讨会的基础上,团中央宣传部起草了《关于改革和加强共青团文化工作的意见》,其中有许多具体的规定。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将发团中央正式文件,要求全团贯彻执行。

  青年文化建设和工作是今年以至今后团的宣教科文体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每个基层支部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希望广大团干部和青年文化工作者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少说空话,提倡实干,认真研究和实践,在改革中用我们自己的努力创造青年文化活动百花齐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