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下基层抓落实总结报告

(拟定稿)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一)

  今年二月下旬到十一月初,团中央机关先后抽调二百一十人次,组成十五个工作分团,分三批下基层抓落实,以实际行动落实党中央关于端正党风、转变机关作风的号召,推动了团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关于工作到支部,全团抓落实这一工作方针的贯彻执行。

  十五个工作分团各由一名书记负责、一名部长带队,分别到甘肃、北京、江西、云南、广西、黑龙江、广东、陕西、内蒙、安徽、山西等十二省区市,以及北京钢铁学院、复旦大学等十所全国重点大学和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两个省级团委,深入基层,开展工作。

  在下基层抓落实的过程中,工作团紧紧依靠当地党、团组织,和基层干部一起,主要办了四件实事:

  第一,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赴十二省区市的工作分团,在所到的二十七个县、近二百个乡镇里,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形势政策报告、致富典型巡回报告和开展致富讨论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1986)l号文件精神,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给全国广大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宣传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要意义,帮助青年冲破狭隘的小农经济观念,立志站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前列,争当发展商品生产的尖兵。云南思茅地区有些村寨青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过去从不上街卖菜,工作团的同志不仅向他们宣传商品经济观念,而且身体力行,挑着他们生产的菜到集市上去卖。这件事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大学分团围绕着如何看待当前形势、如何认识改革的方针政策等问题,深入到教室、宿舍、食堂,与大学生一起讨论,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共召开各种座谈会二百三十多次,接触学生三千多人,并找了五百多名学生个别谈心。这样,即活跃了学校的民主空气,又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改革、理解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协助基层团组织落实团的工作指导思想。各分团进点后,经过认真调查,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针对这一问题,各分团始终把落实团的工作指导思想放在首位。赴十二省区市的工作分团,积极引导和带领团组织,围绕脱贫致富开展活动。在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为广大团员、青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五百五十六期,培训了七万一千六百多人次;建立青年科技、信息组织一百五十多个,参加人数达一千多名。同时,还帮助许多青年制定了脱贫致富规划。在企业中,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劳动纪律,开展了立志建功活动。由于这些活动体现了以四化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的指导思想,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因此得到了党政部门的欢迎和广大青年的拥护,团组织在当地的威信也有了提高。

  第三,促进团的基层建设。一是培训团的专兼职干部。各分团从基层团干部人手新、业务生的实际出发,以较多精力,分层次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团干部培训班,坚持从团的工作ABC讲起,帮助基层团干部掌握团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据不完全统计,三批工作团共培训基层团干部两万多人。二是帮助基层团组织发展团员,壮大团的队伍。工作团在下基层期间共发展新团员三万三千多名,改变了这些地方团员与青年比例过低的状况。三是加强农村中学团组织建设。农村中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回乡务农,他们是农村团员队伍和各级团干部的主要来源,因此,工作团注意把农村中学当成业余团校来办,就团员发展、团支部建设和学生团干部培养等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四是适应改革要求,因地因时制宜,灵活设置基层团组织,帮助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使基层团组织增强内在活力,提高自转能力。五是指导颁发团员证试点工作。赴广东分团配合当地党、团组织试行团员证制度,为新时期团的组织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

  第四,帮助基层团组织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基层团组织自身难以解决而又具有共性的问题,如团干部专职不专用、农村团支部书记工作报酬不落实、团组织经费无来源、活动无阵地等问题,各分团主动向当地党委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争取重视和支持。各级党委就这些问题作出了政策性规定,为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二)

  通过下基层抓落实的实践,大家都感到收获不小,正象有些同志所说的那样:基层的工作实践确实考验人、锻炼人,它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本领得到提高,我们的心离基层和青年更近了。实践证明,工作到支部、全团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完全符合全团的工作实际,它不仅是增强基层团组织的自转力,全面活跃团的工作的重要保证,而且是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的主要收获和体会是:

一、了解了下情

  耀邦同志在一次谈话时曾指出:下基层抓落实很好,这对于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中国的国情、民情很有好处。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耀邦同志的这一指示是完全正确的。团中央机关青年同志较多,过去深入基层不够,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往往是若明若暗。这次下基层抓落实,给我们补上了这必要的一课。各工作团所去的地方,既有老、少、边、贫地区,也有沿海开放地区,还有部分机关和高等院校。通过深入这些不同类型的地区和单位,我们广泛接触了群众,接触了实际,进一步丰富了头脑,开阔了眼界,掌握了大量生动的实际材料,了解了三情(国情、民情和团情),体察了三心(党心、民心、青年之心),研究和探索了改革和开放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基层,我们亲眼看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到了正在富裕起来的农民对党的深厚感情。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生动而又实际的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家深深认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的幸福之源、变化之本,进一步看清了改革的本质、主流和发展趋势,提高了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下基层抓落实的实践,还有助于我们学会和掌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由于我们去的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各分团坚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注意基层的承受能力,不搞层层加码,不搞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不打乱当地的工作部署另搞一套。如甘肃、北京、黑龙江分团,首先从贯彻落实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入手,帮助基层团组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进一步拓宽了活动领域;陕西、浙江分团以整党带团建,依靠当地党组织,利用农村村级整党全面展开的有利时机,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江西、内蒙、云南、安徽分团,以脱贫致富为中心,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年掌握科学技术,走上致富之路。由于各分团的工作能够紧紧扣住当地的工作重心,抓住青年的兴奋点,同时又各具特色,所以收到了党政满意、社会欢迎、青年支持的综合效果。

二、融洽了感情

  在下基层抓落实的过程中,我们直接到乡村,蹲在点上,加深了与团员青年之间的了解,融洽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工作团的每一个同志都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不打官腔,不摆架子,主动和当地的团员青年以及干部群众拉家常,交朋友。书记处的同志也带头深入穷乡僻壤,看望群众,带头给团员青年讲团课,和他们促膝谈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工作团每到一地,首先都要了解当地团员青年的主要需求是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千方百计地为团员青年和干部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江西分团在永新县怀忠乡开展工作时,听说全乡有九万多亩荒山秃岭,群众想种草发展畜牧业,但又苦于无草种。于是,工作团就与团河南省委联系。几天后,河南的同志就带了五十斤生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草种来到这个乡指导种草。陕西分团在宝鸡地区开展工作时,了解到当地化肥短缺,就想方设法帮助当地群众联系了一部分化肥,解了燃眉之急。他们还帮助千阳县柿沟中学解决了学生上课无桌椅,喝不上热水等问题,受到了师生的赞扬。内蒙分团还同北京三八妇女服务公司联系,为敖汉旗的女青年输出劳务牵线搭桥。就这样,工作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团员青年的信任和支持,沟通了相互间的思想和感情。甘肃的一位乡团委书记听说团中央工作团来了,主动骑车、步行六百多里,为工作团的同志传递工作信息。广西一位少数民族青年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山路,来到乡政府要求给工作团带路。在北京绒毯厂蹲点的四位工作团的同志,被该厂聘为荣誉职工,厂领导亲自为他们颁发了证书。在各工作分团撤离工作点时,当地的团干部纷纷到车站送行,依依话别。有的同志激动地说:这种鱼水深情是我们坐在办公室里产生不出来的。只有深入实际,直接置身于群众之中,才能和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关,打成一片,培养出生死与共的深厚感情。

三、提高了能力

  我们下去的地方,大多环境艰苦,情况复杂。蹲到点上后,每个工作团员又是单兵作战,独挡一面,随时都要应付和处理各种具体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大有好处的,不仅促进了基层的工作,而且使干部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无论是刚来机关的新同志,还是从基层上来的老同志,对这一点都是深有体会的。办公厅有一名干部来到机关八年,只出过两次短差,还不是直接抓业务的。在下基层抓落实的实践中,他来到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一个牧区乡开展工作。经过两个月艰苦生活的磨炼和实际工作的考验,他的工作能力有了提高,受到当地团员青年的好评。内蒙分团有几名新来机关或过去很少下基层的同志,被分团领导派到了蒙汉杂居的敖汉旗和奈曼旗,每人负责一个乡的工作。他们克服了生活不习惯、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环境艰苦等困难,很快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他们组织团员青年以脱贫致富为中心,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介绍致富门路,传播科技信息,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中直和国家机关分团,所去的单位大都是中直机关和国家机关部委,团员青年的文化层次较高。他们针对这一特点采取了蹲点、跑面与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召开机关团的工作研讨会,举办团干部培训班,编写教材,亲自授课,直接对话,解答各种问题,千方百计地为基层办实事,使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能力。有些同志在总结下基层收获时说:实践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在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很多在机关里学不到的本领。

四、磨炼了作风

  在基层工作期间,工作团的成员从责任书记到一般干部,都注意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团每到一地,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团中央关于工作团在工作、生活方面的有关规定,坚持不住高级宾馆;不吃请;不索取和接受礼物;不购买紧俏商品;不搞变相旅游;不参加县以上团组织召开的与抓落实无关的会议。下去的书记们有的住办公室,有的住在县、乡的普通招待所,工作团员大部分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搞特殊化,下去跑面时,或步行或骑车,尽可能地不给当地群众增加负担。这些作法在基层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有一位乡干部说:你们以实际行动为端正党风带了个好头,象这样的工作团,再来一百个我们也欢迎!

  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干部健康成长,一要向上攀登,二要向下深入。当前,在各级团委机关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尤其应强调加强革命化建设。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现行方针、政策的学习;另一方面,要经常组织他们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团干部队伍,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三)

  今年以来下基层抓落实的工作实践,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团的工作需要破除脱离实际的不实之风。近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端正党风,纠正不正之风,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从团的系统来看,不正之风不多,但不实之风不少,把不少精力浪费在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上。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工作方法上的脱离实际。有的同志不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和团情出发,深入实际,研究问题,谋划工作,狠抓落实。其实,有许多问题只要到群众中一了解,到实际中一观察,是不难解决的。我们这次下基层抓落实就是要把一级喊给一级听变为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这样不仅活跃了基层工作,锻炼了机关干部,而且有助于在团内一扫玄学空气,摒弃形式主义,倡导求实作风。今后,我们打算继续采取各种方式,巩固并发展下基层抓落实的成果。

  二、领导机关要确立基层第一的观念。基层团支部是共青团整个肌体上的细胞,团的工作只有在团员、青年身上落实才有实效。因此,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强调件件工作在基层落实,说到底是对党的事业,对整个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责。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团的工作在有些方面存在着上面热闹,下面冷清的现象。团十大以来,各级团组织为搞活基层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今年的下基层抓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应该看到,基层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的工作方式可以变,但基层第一的观念不能变。

  三、要从全局角度研究团的工作如何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问题。今年团中央机关派出较多的同志、较长时间地到基层工作,既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甘苦,同时又从领导机关的高度看到了团的建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还将给团的工作提出更多的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形势发展,对团的工作领导机制、工作方式、组织设置等带全局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对团的工作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使团的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断发展,使团组织进一步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共青团中央下基层抓落实联络办公室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