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转发团上海
市委《关于增补团市委领导
班子工作的报告》的通知

(一九八五年一月三十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委,国家机关团委:

  现将团上海市委《关于增补团市委领导班子工作的报告》转发你们,供各地参考。

  团上海市委在增补领导班子的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走群众路线,在团的干部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这为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起用一代新人,加快团委领导班子四化建设,更好地为党培养输送优秀青年干部积累了经验,可为各地借鉴。中共上海市委对团市委领导班子建设很关心,把团干部队伍作为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基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为共青团更好地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提供了有力保证。

  最近,中央组织部转发了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团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报告》(组通字〔85〕6号)。文件传达了党中央书记处关于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方向。目前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领导班子正在或即将调整充实。望各地遵照中央指示精神,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积极物色、选拔那些符合新时期干部标准,德才兼备,适合做共青团工作的优秀青年干部进入团的各级领导班子,同时抓紧团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把团委领导班子建设好。

 

  共青团中央        
一九八五年一月三十日     

 

 

关于增补团市委领导班子工作的报告

  团中央书记处:

  最近,我们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帮助下,广泛走群众路线,在增补团市委领导班子的工作中进行了改革的尝试。

  这次增补工作前后历时两个月,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在全市范围推荐提名;第二、对推荐情况汇总、筛选;第三、组织考核测评,确定初选对象;第四、动态考核,民主评议,确定候选人;第五、民主协商,履行增补手续。增补后的团市委领导班子由原来五名正副书记增加到八名,平均年龄三十一岁,其中三十岁以下的占百分之六十二点五,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百分之八十七点五。同时还增补了六名常委。大家反映,这次增补工作充分体现了群众的意愿,贯穿了改革精神,不仅加强了团市委领导班子建设,同时也是一次团的干部制度改革的积极而有益的实践。

 

一、市委高度重视,把团的领导班子
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近几年来,团市委领导班子中的部分同志被选调输送到党政部门工作或读书深造。市委坚持“有进有出,及时增补”的原则,及时对团市委领导班子进行了补充。市委认为,及时选拔和配齐团市委领导班子,建设好团干部队伍,是加强共青团工作的需要,有利于党的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去年十一月,市委决定再次增补团市委领导班子。市委领导同志多次指出,要把配备团委领导班子纳入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之中,积极探索实践,认真总结经验,闯出一条选拔和培养干部的新路。为此,市委组织部与团市委共同组成增补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增补工作。市委三次听取了增补工作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市委的重视,组织部门的支持,为我们的增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充分发扬民主,依靠广大群众发现和选拔人才

  增补工作开始,我们首先在全市范围开展跨行业、跨系统的广泛的推荐活动,借以发现还处在低起点、远后方,尚未被组织了解的人才。我们召开了由区、县、局、大专院校和团市委机关、直属单位及部分基层团组织负责入共五百余人参加的民主推荐动员大会。会上正式下发了民主推荐书,请与会者会后酝酿提名。经过一周时间,全市共提名推荐出三百一十五位同志。增补工作小组对推荐情况进行整理,依照得票数、年龄、行业分布等加以汇总、分析、筛选,初步排出了四十六人的名单。接着,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查考核之后,我们又将四十六位同志进一步缩小到十九名,并请有关领导和群众对他们进行德才测定,确定其为初选对象。

  推荐过程中,有的同志对这次增补工作能否真正地采纳民意表示怀疑,认为这是“真主意,假商量,走走形式”。为了广泛发扬民主,我们在民主推荐和组织考核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由二百余名推荐者参加的民主评议会,改变过去选拔干部工作中的“封闭式”的作法,让广大干部群众和我们一起来鉴定人才,共同考核干部。

  十九位初选对象确定后,我们发现其中大部分不是团市委委员,也就是说,大多数增补对象将由市委直接任命。为了使市委的任命更能充分采纳群众意见,我们在团市委八届三次全会上对不是团市委委员的人选采取了投信任票的办法,让与会者进一步发表自己的观点。

  由于我们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因而在增补工作中掌握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干部名单,其中有团市委第三梯队的人选,也有这次新发现的人才。因而这次增补工作不仅配齐了团市委领导班子,团的后备干部队伍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三、探求改革新路,选配最佳班子结构

  通过民主评议会的形式,对初选对象进行动态考核,不仅充分体现了民主的精神,同时也是改革干部考核工作的积极尝试。参加民主评议会的十九名初选对象在会前一小时拿到了我们拟定的有关本市共青团工作的十一道议题,在会上任选一题发表见解,发言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与会同志根据他们的发言,采用写纸条、口头提问等形式,当场对他们提出质询,被提问者随即答辩。最后,与会者根据他们的发言和答辩,写出综合评定意见。大家一致反映,动态考核打破了选拔干部神密化的框框,体现了民主精神,增进了相互了解,增强了被评议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弥补了静态考核重考德、考绩而不能有效考能的不足,为选拔和培养干部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

  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据年龄梯次、文化程度、专业知识、系统行业的分布等六项因素,综合平衡,着重在群体结构方面,选配最佳功能的领导班子。新增补的三名副书记、六名常委中,最大年龄三十四岁,最小二十六岁;有硕士研究生一名,本科二名,大专一名,大专在读五名,他们中有学中文的,有学计算机、电子工程的,有学新闻、法律和政教专业的。

  由于这次增补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方式方法新颖,因而引起全市团干部积极的反响。参加增补会议的同志,无论是推荐者与被推荐者,评议人与被评议人,都以主人翁的态度,认真积极地发表感想、意见。基层团干部说,团市委在选拔干部中,在共青团工作的改革方面带了一个好头,我们要将改革的精神带回去,促进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活跃和发展。团市委机关的同志通过增补工作,也了解到基层团的工作实际,看到自己工作上的差距,增强了改进工作、开创新局面的信心和力量。

 

 

  共青团上海市委      
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