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应当胜过我们——胡耀邦同志在共青团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1982年12月31日) 你们开会的文件我们都看到了,选举的情况怎样啊?(王兆国同志:选举经过反复酝酿和预选,进行得很顺利。)最少的票多少?(王兆国同志:一千七百九十多票。)那意味着这个票比较集中。平均年龄呢?(王兆国同志:平均年龄三十一点五岁,比上一届小一点三岁。)大家觉得这次会开得怎么样?‘(众答:好!)我看,恐怕这是团的历史上开得最好的一次代表大会。解放以前我不清楚,解放以来开过五次团代会,这次恐怕是开得气氛最热烈、水平最高的一次。比历次大会都开得好。这还不是后来居上啊!大会上大家要我讲话,我没有讲,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胡启立同志已经代表党中央讲了话。这篇讲话是经过书记处集体讨论的,是很有水平的。(胡启立同志:是乔木同志亲自修改的,书记处集体讨论的。)启立同志已经代表中央讲了话,如果我在大会上再讲一篇,那就很可能产生这么一个误会,就是年轻的同志讲的话不算数。这个不好。同时,我提出不再在大会上讲话也是经过中央书记处讨论决定的。实在要讲,就在大会后的全会上讲一讲。因为有些同志一再提这个要求;请你们回去把为什么我没有在大会上讲话的理由解释一下。 胡启立同志代表党中央讲过的话,我就不重复了。我今天讲另外一个题目,叫做“你们应当胜过我们”。什么叫“你们”呢?我这里讲的“你们”,指的不单单是你们三百一十四位团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而是包含你们全团的干部,也包含现在各条战线上的年轻干部,是上千万、至少是五百万人以上这么一个范围。什么叫“我们”呢?我指的是那些老党员、老干部,或者用你们的话来说,叫做老一辈,也包括着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你们应当胜过我们”,就是说青年同志应该胜过老一辈。提出这么一个口号,要变成我们全党的一种舆论。团的干部一定要了解,你们的身上肩负着双重任务:第一重任务,你们要带领、团结和教育团员、青年,为四个现代化英勇奋斗,或者用你们的话来说,叫“站在四个现代化的前列”,这是一重任务。还有一重任务,就是你们要准备接替老一辈,把我们党和毛主席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就是说,既要把团的工作搞好,同时还要准备接替老一辈。每个年轻的干部不管你在哪一条战线上,都要充分理解这个双重任务。 为了说明这个双重任务,特别是为了说明第二重任务,我分三层意思来讲一下。 第一层意思,就是你们应当胜过我们。今天这个时机选得好,正是一九八二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八三年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加一岁了。对六十岁以上的人来讲,过一年,就离八宝山近一年。青年、少年儿童是盼望着过年,老年人一过年就象“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我这里是指六十岁以上的,或者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同志、老革命,这个“老”的意思,就是终究要消失,要退出历史舞台。这是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消失,是比较文雅的话,实际上,就是要死亡,要拉倒,要呜呼哀哉。现在我们的干部,六十岁以上的人恐怕有两百多万,处在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的主要是这么一批老同志。这些老革命被历史推上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他们行不行呢?又行,又不行。行,就是说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党和人民中间建立了一定的政治威望。一个经验,一个威望,这都是在斗争中间,在长期斗争实践里面建立起来的,是很宝贵的。说他们不行这一面,指的是:第一,毕竞年纪老了。第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得不够。我们中国革命是从农村起家的,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取得胜利的。长时期的战争环境,加上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忽视,使我们许多老同志文化程度不够,加上年龄大了,这方面确实是不行了。作为一个人来讲,总是要从历史上消失的,但是人类是不会消失的。一件事情,总有完结的时候,但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是不会完结的。比如说,我们这个第十一次团代会吧,从开幕到闭幕,总有结束的一天。但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那是不会完结的。老一辈开创的事业,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总是越来越发展壮大,越来越向高级阶段前进的。我们这些人,有些可以完成六五计划,有些可以完成七五计划,有些可以完成“翻两番”的任务。我看,六十五岁以上的人,要到二○○○年,看到“翻两番”的实现,那就是八十三罗!这个比较困难。 那么,“翻两番”靠谁啊?主要是靠现在的中青年干部,靠现在五十五岁以下的人。翻了两番之后,下一步又怎么走?现在我们还不可能设想那么远,但是可以预见,那个时候的建设规模会更大,事情会更复杂。比如说,台湾回归以后怎么办?香港收回来怎么办?解决这样一些问题,都需要接替老一辈的人有越来越高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才能。历史向前发展,就要求年轻的同志强过我们,胜过我们。 这个是实话,没什么客气的。革命者在任何时候都要面向实际讲真理。所以,每个年轻的干部都要看清这一点,看到我们的老一辈总有一天要退出历史舞台,就要想到自己的历史责任,想到自己十年、二十年后应该担负的重担。这个叫历史赋予的责任,应该是“当仁不让”。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你们能够强过我们,胜过我们。第一个是讲应当,第二个是讲有可能。年轻的同志要强过老一辈,有哪些有利条件呢?你们学习的条件要比老一代人好。三、四十年以前,我们许多同志就没有条件上学,也没有条件自学,至少自学条件很差。比如说在延安,那时哪有现在这么多书啊?连工具书也少得很,教员也很少。现在学习的条件比那时优越得多。又比如,现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很正常,真正实行“三不主义”,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今天上午政治局开会,陈云同志还反复讲这个道理,说有不同的意见有好处,可以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立于不败之地。这同十年内乱期间的情况大不一样了,那时,谁提不同意见,就会成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现在我们全党、全国的政治空气很好,当然也可能有那么一些地方没有完全转过来,给“小鞋”穿的情况也会有,但这个毕竞是不合法的嘛! 有一种说法,说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是“荒废了的一代”。我是不赞成这个话的。“文化大革命”中许多青年没有读到书,荒废了,可惜了,这也是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荒废”,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不是全部的事实,也不是全部的道理。近几十年,我们的国家总的来说是处在大变化、大动乱、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是四十年代末,我国从旧中国变成了新中国。现在三、四十岁的人就是出生在这个大变化的时期。这个大变化,许多人都是清清楚楚的。老一代清清楚楚,你们的亲人,祖父、父亲或母亲都清清楚楚。我们现在的人,要说起太平天国是怎么一回事,一百多年以前是什么情况,那就没有切身感受。恐怕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也不很清楚。但是,现在懂得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中国情况的人,却多得很。这一代青年成长在十年动乱的时期,他们中间许多人被耽误了,这固然可借,但是如果再想一想,十年动乱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遭到多么大的灾难,受到多么大的损失,好好体会一下,是可以从中悟出一点道理来的。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堂很好的政治课。我们党经过拨乱反正的伟大转变之后,现在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从大变化到大动乱,再到大发展,这就是三、四十岁的人经历的历史过程。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要冷静地对待,不要只想到受摧残的方面,吃苦头的方面。往往有这种情况,那种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经历,只要我们回过头来,用正确的态度、正确的观点对它重新加以认识和体味,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那么,不好的东西也可能变成很好的东西。所以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二十几岁的人,三十几岁的人,四十岁左右的人,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大变化、政治局面的大变化,两方面的经验都有,这很难得啊。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错误的应该怎么防止,正确的应该怎么发扬,这种经验是买不到的,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虽然从读书这个方面讲,“文化大革命”这十年是荒废了,但是就政治经验来说,是丰富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革命实践是一个最伟大的学校。年轻同志经历社会的大变化、大动乱、大发展的阶段,这本身就是个实践,是进了这个伟大的学校。所以同志们不要以为我们只是吃了苦头。某些青年吃了苦头,犯了错误,也有它一定的好处。我们有的部门往往有个缺点,就是看到一个青年犯了错误后,从此就认为这个人不好了。毛主席过去经常告诉我们,犯错误不可怕,打了预防针可以增强免疫力。犯了错误,一旦觉悟了,改正了,可能在政治上会更加成熟,可以学到比任何时候更多的东西。恩格斯有句名言:“必须从亲身经验中学习,从本身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我想,我们不要轻视两种经验,一种是正确的经验,一种是错误的经验,特别要使我们的同志注意不要轻视错误的经验。 我们应该使更多的同志理解革命实践是最伟大的学校这个道理。特别是年轻的同志要勇于到实践里面去。在实践中,只要虚心地体察情况,勤于思考和钻研,就会学到很多东西。单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行的。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做基础,它就不会牢固。理性认识同感性认识的关系,间接知识同直接知识的关系,经过实践,就好理解得多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有许多同志受过罪,这是个什么滋味呀?如果能够用心体会这个历史经验的话,那么,我们将来就会正确地对待犯错误的人,就不会随便给人家戴帽子。青年要勇于实践,要懂得在实践中间是能够学到许多东西的。从中国的环境来说,今后这几十年,是中国人民最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增长自己的才干的几十年。当然,对每一个人来讲,那还要看你采取的态度对不对,努力的程度够不够。你们可以超过老一辈,胜过老一辈,强过老一辈,这是从自然规律来说的,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说的。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在这方面给青年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有利条件。我不是说一切的条件都好,我们的条件也有比较差的方面,但终归比过去好得多了。这是第二层意思。 第三层意思,你们要靠自己发奋努力,真正超过我们,真正强过我们。你们应该超过我们。你们现在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强一些,比如在文化程度等方面。但从总的方面来说,你们现在还不如革命老一辈,还不能说你们已经超过了我们。所以,从我们的希望和要求来说,青年应该超过我们,但是现在还没有,而且不一定人人都可以超过我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总会有垃圾、废品、沉渣。鲁迅的作品中不是讲过沉渣泛起吗?所有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有渣滓,社会生活也是这样。我们希望青年中要少出这种渣滓。要努力进取,奋力争取超过、胜过、强过我们这一代。应该怎样奋力争取?你们的工作报告讲了很多,胡启立同志的祝词、乔木同志的文章也都讲到了。你们团章又规定了对团干部的五条要求,即政治要坚强,学习要刻苦,工作要勤奋,作风要扎实,品德要高尚。你们已经规定了那么多,如果说还要提点希望的话,我就讲一条,就是要时时刻刻地同自己的弱点、缺点作斗争。我们每个同志都有自己的弱点、缺点,甚至错误。但据我看,青年人中有两个带普遍性的弱点,一个叫抓不紧自己,一个叫瞧不起群众。对自己抓不紧,对别人看不起。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长者、贤者向青年人打这个招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讲这个事情的。毛主席几十年来也经常向青年人打招呼。但许多人往往是在四、五十岁以后,才回头来想自己,觉得年轻的时候耽误了、懈怠了,经常吃这种“后悔药”,就是后悔当年对自己抓不紧,对别人瞧不起。二十几年前,我同北京团的干部讲过一个例子:有这么个学徒,他的师傅姓杜。开始学的时候,他很虚心,口口声声叫“杜师傅”。学了一年多,他觉得自己的本事同师傅差不多了,就改称“老杜”。三年以后出师了,就给师傅起了外号,叫“肚(杜)皮朝天”了。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很大的错误。青年人有股闯劲,什么都不怕,敢说,敢干,这是好的。但是,一定要防止对自己抓不紧,对别人瞧不起。 上个月,我们书记处开座谈会,我讲过,世界上全知全能的人是没有的。只要善于团结大家一起工作,善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善于同党内外同志合作共事,就可以算是一个好的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有过教训,就是以为一个人横冲直撞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一个人横冲直撞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只有靠大家的积极性,靠团结和组织的力量,才能把事情办好。这个话从正面说,就是要求同志们任何时候都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地联系群众。中央书记处几次谈到我们的体育队伍。为什么我们有些球队,如女排,就打得特别好,而有些球队就不行呢?大家一致的意见,就是觉得女排对自己抓得很紧,高标准,严要求,教练如此,队员也如此。毛主席过去经常讲,周总理也经常讲,不怨天,不尤人。我们做工作会有困难,大家回去以后工作局面也不一定就打得开。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埋怨,首先不要埋怨人家,也不要埋怨环境。总是应该先问问自己想了办法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总不会吃亏,总不会上当,或者可以少吃亏,少上当。任何时候都要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任何时候都要密切地依靠大伙,一起做工作,一起搞建设。我希望共青团员、团的干部都带头这样做。 我们现在正在提倡精神文明,我觉得这中间有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要搞好新老关系。老一辈应该把青年人超过自己,当作一生中最大的愉快;而年轻的同志,应该把学习老一辈、超过老一辈,看作是历史赋予的最大的责任。当然这个话,你们自己不要挂在嘴上去说,而是要真正地苦干、实干。我要讲的主要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你们能不能办到?团中央委员每年总要来开一次会,你们要想办法,建立一种考核制度,每年都考核一次嘛。我们的目标这么远大,理想这么崇高,对干部检查检查,考核考核,我看应该。革命就是竞赛。希望同志们在我们这个万马奔腾的时代里,都不要落后。当然总还有落后的人,暂时落后了没有关系,我们不打棍子,赶上来就是。希望同志们不要落后,也相信同志们不会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