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批转团沈阳市委
《关于开展“三热爱”教育的情况报告》

(1981年12月5日)

 

共青团中央通知:

  现将团浓阳市委开展“三热爱”教育的报告转发给你们,供参考。

  开展“三热爱”教育,是摆在各级团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这项工作抓好了,可以激发青年的政治热情,增强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帮助青年满怀信心地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各级团组织要把“三热爱”教育当作一件大事,下功夫,花气力,狠抓落实,务求收到实效。

  沈阳市团组织抓“三热爱”教育,首先帮助团的干部解决畏难情绪,坚信四项基本原则,坚信青年一代的主流,坚定搞好“三热爱”教育的信心。同时,针对青年缺乏历史知识、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清的弱点,从“史”入手,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法和形式,启发青年的思想觉悟,端正他们对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三热爱”教育活动中,沈阳市团组织不是回避矛盾,而是采取摆事实、讲道理、送温暖的方法,既解决认识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使“三热爱”教育更有说服力。他们还注意联系各行各业工作的实际,把青年的积极性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具体行动上来,使精神力量化为物质成果。

  希望各级团组织在推广浓阳经验的同时,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为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经验。

  从去年四月中旬开始,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在全市青年中开展了“我爱祖国我爱党”的教育活动。今年六月以来,我们又以“爱党”为重点,深入开展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一年多来,“三热爱”教育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从“史”入手,帮助青年全面了解党

  为什么有些青年为党缺乏感情?为什么有些青年对党有这样、那样的精涂认识甚至错误认识?经过调查分析,原因之一是他们对党缺乏全面了解。这一代青年生活、成长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不少人对党的历史茫然不知,而被林彪,“四人帮”污损的党的形象却在他们心灵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有些青年常常用偏见的目光审视党、审视社会,于是便得出了许多错误结论。因此,要使青年热爱党,就要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党。我们通过报告会、团课;参观党史展览、东北革命烈士展览;举办以爱党为主题的绘画、图片、书法展览和主题团队会;推荐反映各个时期党的活动的书籍、歌曲、影片;开展党史知识问答等各种活动,使青年了解我国的近代史,了解党光辉的战斗历程,从而增强对党的感情。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之后,我们又以《决议》为教材,深入进行爱党教育。黎明机械公司团委在组织青年学习《决议》时,开展了讲故事的活动。为了帮助青年理解《决议》中的“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他们围绕四大历史人物(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四次战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六次重要会议(党的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六届七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讲历史故事。这种形式吸引了广大青年,青年们反映说:“在认真学习文件的基础上,用讲故事的办法了解党的历史,领会文件精神,这样学新鲜、有意思。”通过讲故事,青年们认识到: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虽然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但都失败了;学东方、学西方进行改良不行;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却没有找到中国的出路,只有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英勇斗争,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找到了民族复兴的道路。这样,青年们比较自然地得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我们不通过诗歌朗诵、文艺演出等形式,歌颂党的伟大、祖国的可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歌颂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丰功伟绩,造成一种浓厚的爱党气氛,使青年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东北第六制药厂的一个青年工人,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党,曾办了个名叫《瀑布》的刊物,“揭露”党。在教育活动中,他认识到自己对党的看法是片面的,决心以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现在,他利用业余时间写剧本,歌颂党领导下出现的新人新事。

 

二、接触实际问题,解开思想“扣子”

  一些青年人,由于缺乏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看问题缺乏辩证法,所以对党的某些政策不能正确理解,对党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在思想上结下许多“扣子”。要使爱党教育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下去,就要下功夫解开青年思想上的“扣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各级团组织在青年中重点解了这样几个“扣子”:

  第一个“扣”:党内存在不正之风,党还光荣、伟大、正确吗?这是青年中有代表性的一种模糊认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而党员的模范作用如何,对党的形象又有着直接影响。青年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往往是从周围党员的表现开始的。因此,为了解开这个“扣”,我们开展了“访问周围党员”的活动。一些单位团组织把本单位党员的事迹编成教材,给青年讲课。七二四厂团委组织青年对全厂四千零三十六名党员进行了了解,其中被评为优委党员、先进生产者、立功受奖的达一千四百八十二人,占党员的百分之三十六点七,而搞不正之风的仅占百分之零点六。市百货公司团委发动青年摆企业之“最”,即: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为企业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谁?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工作最出色的是谁?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献工最多的是谁?敢讲敢说、勇于负责、最受群众欢迎的是谁?热心帮助同志、做思想工作最多的是谁?结果,摆来摆去大都摆到了党员的头上。这样,青年们看到绝大多数党员是好的,搞不正之风的是少数。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帮助青年从思想上、理论上认识到: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并不是党的性质决定的,它是旧社会和“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影响的产物;不正之风并不是党风的主法,它没有使党的性质发生变化;党中央为了端正不正之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且取得了很大成效。当然,要使党风根本好转,还需要一个过程。通过访问周围党员,青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原来认为党员不如群众的青年说:“以前只看党员的毛病,不看党员的优点,这回对党员真正了解了,对党的认识也全面了。”有的团委因势利导,号召青年向党员学习。五三工厂团委发动团员、青年把党员的先进事迹写成散文、报告文学、故事,通过厂报、板报、广播进行宣传,既教育了青年,又激励了党员。有的党委看到青年这样做,开会或发文件要求党员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纠正不正之风,爱护党的形象,为群众做出表率。同时,我们还给青年讲清,有些不正之风,和青年自己也有关系。比如为了升学、住房、调换工作等,有的青年给父母施加压力,逼父母为自己走后门。从而,使广大青年明确,纠正不正之风青年也有责任。

  第二个“扣”:有的青年由于看到就业、升学、住房等实际问题一时难以完全解决,就错误地认为党没给什么温暖,对党爱不起来。为了解开这个“扣”,我们开展了“摆温暖”、“送温暖”的活动。

  “摆温暖”,就是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摆本单位生产的发展,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摆个人成长。一些单位还组织生活有改善的青年摆了党对自己的关怀和体贴;“回头浪子”摆子党、团组织对自己的帮助和教育;有了工作的青年摆了党和国家如何承受困难,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等等。通过“摆温暖”,广大青年认识到,我们这一代青年所经历的那些磨难,是“四人帮”造成的。解决青年的切身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党中央在克服“四人帮”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困难方面,特别是在改善人民生活、关心青年成长方面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党是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我们不能因为目前还有一些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就说党不关心青年。百货公司团委组织青年搞家庭对比:你家的生活水平和五十年代相比有什么变化;你家的生活设备与五十年代相比有什么变化;你父母、哥哥、姐姐结婚时家具设备有什么变化。对比的结果是家家有变化,户户有提高。青年营业员张芝荣说:“我父母在旧社会结婚时,被是借的;六九年大哥结婚时,做了里面三新的两铺两盖;七六年二哥结婚时,除做了崭新被褥,还打了立柜、沙发、写字台;三哥结婚时,除了二哥有的之外,还有落地灯、电视机和存款几百元。这些变化哪里来的?是党给带来的。”许多青年说:不摆不比思想糊涂,一摆一比清清楚楚,党的温暖就在我们的身上。

  “送温暖”,就是为青年办一些好事、实事、帮助青年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青年从中感受到党的关怀。例如,关心青年的政治进步,推荐优秀青年入党;关心青年的文化技术的提高,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捐献资金,帮助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青年;广开门路,组织和引导待业青年自谋职业;热心搭桥,帮助青年解决婚姻恋爱问题;在单位的支持下,盖简易房,帮助青年解决结婚无房的困难,等等。许多单位团组织在“送温暖”活动中,启发青年增强对党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送温暖”的同时,我们还向青年讲清党和国家的实际困难,讲清应该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讲清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使他们体谅党和国家的困难,主动为党分忧。

  第三个“扣”:三中全会以来,党对一些政策做了重大调整,这是不是“倒退”?为了解开这个“扣”,我们采取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算帐对比等方法,让青年从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取得的效果中,澄清糊涂认识,自己解开“扣”。辽中县牛心坨公社老虎岗大队,原来有些青年担心实行生产责任制方向不对,怕走错路。团总支组织青年调查、对比,使大家认识到:责任制是生产管理方法上的改变,不是所有制的改革,它调动了千家万户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广大农民走上了劳动致富的道路。通过调查,许多青年端正了对责任制的认识。有的青年说: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多打了粮食,多挣了钱,赶集、串亲戚、搞副业的时间也多了,党的政策确实给国家、给集体、给个人都带来了好处。黎明机械公司机动处团委为解除某些青年对党的现行政策的怀疑,引导青年算了四笔帐:公司产值上升帐——一九七六年亏损,一九八○年盈利,产值创历史最高水平;职工福利帐——粉碎“四人帮”后,全公司新建住房五万八千多平方米,有一千三百二十六户职工搬进新居。去年公司人均收入增加了一百六十一元;青年就业帐——二年时间有九千多名职工的待业子女在本单位安排了工作;家庭收入帐——仅以六下二车间为例,粉碎“四人帮”后,百分之七十五的职工长了工资,百分之五十六的家庭买了电视机。

  解“扣”教育,排除了不少青年思想上的疑团,拉直了他们心中的问号,使他们从心眼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现在全市团员、青年中要求入党入团的增多了,劳动热情提高了,关心国家、关心集体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三、引导青年以实际行动爱党,
把“三热爱”教育落实到建设两个文明上

  通过“三热爱”教育,许多青年澄清了对党的模糊认识,加深了对党、对祖国的感情,焕发出了很大的政治积极性。为了把广大青年的革命热情变为他们的革命行动,我们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同爱沈阳、爱单位、爱岗位结合起来,引导青年立足本职,为党争光,以实际行动做党的好儿女,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先锋和闯将。

  把“三热爱”教育和“五讲四美”活动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许多青年为了表达对党的热爱,热心为社会、集体、军烈属、五保户、少年儿童做好事,送去党的温暖。七·一前,为了庆祝党的生日,我们组织了六百多个青年服务队,近三千名青年在全市五条主要街道,义务为群众服务。这次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赞扬,收到表扬信二千多封。

  把“三热爱”教育和突击手法动结合起来,促进了青年以实际行动为四化作贡献。一些单位团组织开展了“我为祖国做些什么”、“怎样做党的好儿女”等讨论,开展了“向党的生日献厚礼”、“爱党爱国比贡献”等活动。许多青年以积极工作、刻苦学习、大搞技术革新、增产节约等实际行动,争做党的好儿女。工交战线开展了“在工厂做个好工人,在社会做个好青年,在家庭做个好子女”、“爱工厂、爱岗位”的活动。农村团组织开展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做我们村里好青年”的活动。学校团组织开展了“爱学校、爱班级、爱师友”的活动。这些活动调动了各方面青年干四化的积极性,仅工交基建战线的青年上半年就搞小改小革一千三百一十三项,提合理化建议一千八百二十项,增产节约价值达三千三百五十六万元。

 

四、几点体会

  1.不回避矛盾,要敢抓要害问题。“三热爱”教育,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有些问题,例如,端正青年对党内不正之风的看法,解决起来不那么容易。但是,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青年,是能够蔟破难关、取得成效的。这就需要我们不回避矛盾,并且想方设法解决矛盾。只有解决了青年经常遇到的问题,解开他们的思想“扣子”,才能使他们澄清模糊认识,增强对党、对组织的热爱,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这里,武装团干部的思想,振奋团干部的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今年,我们在“解扣”过程中,曾两次召开团干部座谈会,统一思想,“会诊”难点,群策群力,解决问题,鼓励大家敢于抓要害,善于攻难点。

  2.从直观教育入手,用事实说话。进行“三热爱”教育,如果一开始就倾盆大雨地讲理论,效果并不好,因为有些青年缺乏接受某些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直观教育,坚持用事实说话,效果更好。现在许多青年,理论上比较贫乏,但他们是重事实、信事实的。例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通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讲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等,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在进行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时,请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作、生活过的同志做报告,现身说法;在进行政策教育时,引导大家搞调查、作对比,从个人、家庭、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认识到现行政策的正确性。通过这种办法进行教育,青年从感情上易于接受。

  3.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摆事实是必要的,但不能只停留在就事论事上,否则教育的成果既不能巩固,又不能提到高一级的水平。人们对问题的认识都有个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感觉的东西不一定能深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因此,在“三热爱”教育中,我们在直观教育的基础上,号召青年学理论、用理论,学好毛主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实践论》、《矛盾论》,学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