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批转团湖北省蕲春县委
《坚持移风易俗,提倡婚事新办》
的报告

(1981年11月23日)

 

共青团中央通知:

  湖北省蕲春县各级团组织,最近大力倡导婚事新办,坚持移风易俗,为广大青年及其家长办了一桩好事,为改变社会风气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现将共青团蕲春县委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尽快作出今冬明春开展婚事新办宣传教育活动的规划,争取在本地区、本单位范围内把这件事情抓出实效来。

  蕲春县的经验说明,共青团的工作,一定要在那些群众反应强烈、影响社会风气、牵涉青年利益的问题上想点子,用气力,做工作。城乡婚事大操大办之风的蔓延,一些农村包办婚姻和变相买卖婚姻的抬头,在广大青年和群众心目中已成一大“社会公害”。抓这件事,煞这股风,正是顺乎了民心,顺应了潮流,因而尽管时间不长,却已开始见到成果。

  蕲春的经验还说明,团的工作要打开局面,关键是要有一个振奋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中央一再指示我们,建设精神文明,改变社会风气,要坚持韧性战斗;同时又要善于选突破口,每年都要抓几件能见效的事情。近来,城乡各级团委为解决婚姻方面的不良风气问题,做了大量调查、宣传、示范工作。许多地方提出,应把倡导婚事新办作为当前农村“五讲四美”活动的内容之一,实践证明是可作的。当然,城乡情况不同,各地农村也互有差异,但蕲春以及其它地方在这件事情上的认识和做法,应该说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当前社会风气方面问题很多,我们一定要更加振作精神,在党委领导下,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办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努力当好党的助手,带领青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

  今年上半年,我们响应团中央等九个单位的倡议,带领青年开展“五讲四美”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后来渐渐地凉了下来。怎样把“五讲四美”活动引向深入,特别是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去呢?经过调查,我们把移风易俗办婚事确定为活动的突破口。因为在婚恋问题上当前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良风气,许多人为它大伤脑筋。抓住了这个问题,就抓住了青年之心,抓住了父母之心。实践证明,这是很对路子的。今年六月下旬起,我们把“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作为下半年的首要工作来抓,由此将“五讲四美”活动引向了深入。

 

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七月上旬,团县委的同志分头到三个公社和县直机关进行了调查,开始感到在青年恋爱婚姻方面的问题确实很严重。七月中旬,我们召开团委书记会议,要求各公社、镇、场团委先进行调查研究。高新铺公社团委书记、副书记和党委副书记一起,调查了十五个大队,六十四个生产队,与七十多个干部、一百多个青年、三十多个家长进行了座谈,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团县委先后收到调查材料一百多份,掌握了正反典型三百多个。通过这些调查,我们深感目前婚恋问题上的歪风邪气很严重,表现有三:

  第一,结婚讲排场,比阔气,辅张浪费。有一个青年党支部书记结婚,由大队会计在账上挨家挨户扣礼钱,多的六块,少的两块,总共扣了五百多块钱,办酒席五十多桌。有个人家姑娘出嫁时故意显富,搞嫁妆游行,一会儿用人抬,一会儿用汽车拖,一会儿用木般渡,通过马路、水库,绕行了十几里路才进屋。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之下,一些家境贫困的人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形成了“比着干,逼着干,硬着头皮干,干部带头干”的局面。

  第二,变相买卖婚姻相当普遍。其表现是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直接或间接地要彩礼。彩礼的名目繁多,有见面礼、看屋礼、过门礼、红白喜事礼、三节礼(端阳、中秋、春节)、婚前礼(又叫报日礼)。每个礼都要花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有个女青年要与对象解除婚约和一个窖匠订婚,但要退还彩礼八百零三元。她父亲说:“五天之内,如果窖匠拿八百块钱来,我女儿就给他。不然就不给。”第五天,那窖匠真的送来了八百块钱,这个女青年也果然成了窖匠的未婚妻。彩礼成了订婚的核心问题,而彩礼实质上就是个“钱”字。有的青年说,现在是“婚姻大门朝钱开,有情无钱莫进来”,以此讽刺见钱开亲的不良风气。

  第三,包办、干涉婚姻的现象又重新抬头。目前全县有一千八百多名青年因婚姻不自主背上了思想包袱,其中男的有六百多人,女的有一千一百多人。有一对青年恋爱,遭到多方粗暴干涉。女方的父亲威胁女儿说:“你要跟他,我把你沉掉。”后来这一对青年一起逃走了,至今没有回来。

  这三股歪风侵入了许多家庭,成了束缚青年的枷锁和绳索。它所带来的危害有五个方面:

  一是给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清水河公社团委调查了八十七名已婚男青年,从订婚到结婚的经济开支是:花钱千元以上的占百分之三十六;花钱千元以下五百以上的占百分之四十四;花钱五百元以下的只占百分之二十;而其中借俩的占百分之八十。很多家长办不起孩子的婚事而发愁。我县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过去生儿怕抽丁,现在生儿怕定亲,老树拔了根,亲戚抽了筋,父母还不起儿孙债,更不想儿孙来报恩。”娶媳妇难,嫁姑娘也难,喜事成了难事。

  二是剥夺了一些青年的婚姻自由。近两年来全县有七百多名青年因送不起彩礼而被迫解除婚约。还有一种情况是女青年因家里退不起彩礼而勉强结婚。有一个女青年,父母给她包办的对象是个癞痢头,她很不喜欢,但家中用了男方一千二百多块钱,退不出来,她只好含泪出嫁了。有些青年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逃跑。近两年来,全县由于婚姻不自主而被迫出走的有八十七人,其中男四十七人,女四十人。

  三是把少数青年逼上了犯罪道路。刘河公社有个共青团员叫胡景德,为了搞钱送彩礼,盗窃国家资财,被判处一年徒刑,对象也告吹,落得人财两空。近两年,全县有二十三名青年因送不起彩礼而走上犯罪道路。

  四是增加了社会矛盾和纠纷。彭思公社有个女青年不同意父母包办的婚事,因退不起彩礼而未能解除婚约。今年六月,男方带了二十八个人突然闯到她家,抢亲没有抢到就抢东西,还把她母亲打昏在地。亲家成了冤家。还有些家庭因办婚事负债而引起不和,这样的情况,目前在全县有八百多家。

  五是逼死人命。刘河公社有个青年,勤俭度日,好不容易聚了一点钱,找了个对象。不到两年,他就被女方刮得家贫如洗。去年,女方又提出端阳节要送一批价值三百元钱的彩礼,他已欠了一身债,无法弄到这么多钱,眼看对象要告吹,感到极度痛苦,就在端阳节前一天晚上,用事先预备好的雷管和炸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近两年来,全县有四十五名青年为婚恋问题而自杀,其中男十五人,女三十人。

  事实告诉我们,铺张浪费、变相买卖婚姻和包办、干涉婚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已经给许多人造成了灾难,若不解决,还会给更多的人造成痛苦。我们认为,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为千千万万的青年和家长分忧解难,为扭转不良社会风气而斗争,是我们共青团当前的重大责任。

 

用愚公移山精神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婚事新办”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了。当我们重新突出地提出这个问题时,有人怀疑:“移风易俗”的口号喊了二三十年,可是“婚价”越来越高,包办婚姻依然存在。“文化革命”中横扫“四旧”,又批判,又斗争,也没有解决问题,现在有什么妙法子呢?有人议论:刚解放思想,又搞左的一套,订婚、结婚是人家的私事,管那么具体干什么?有人摇头:现在党风不正何以正民风?我们烧香,人家泼大粪,香气还没有臭气浓哩!有人害怕:抓这个事得罪人,再说我还没有结婚,弄不好就把对象玩掉了,再到哪里去找呢?总之是认为,这个问题管不住,管不着,管不得。鉴于上述认识,我们在抓“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团干部精神状态。自七月以来,我们召开了四次公社团委书记会议还分头下去跑了不少地方,每次会,每到一地,我们都注意给团干撑腰打气,重点讲了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不能认为“文化革命”中没管住,现在就无法管。那时候,“沿途设卡堵送礼,组织民兵冲酒席,嫁妆就是‘红宝书’,外带扁担和箢箕,突出政治办婚礼,‘火线结婚’不休息。”这一套左的做法,违反人情,不得人心,群众当然要反对。我们现在不能重复那一套,但是,也不能因为过去管错了,现在就撒手不管。乱管不行,不管也不行。只要我们管得恰当,使群众认识到这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好事,他们会欢迎的。

  第二,不能认为这是个人私事,我们管不着。目前的这种不良风气已经给许多人造成了麻烦和痛苦,而且把一些青年人逼出了家门,逼上了死路。怎么能简单地认为是个人私事呢?共青团是青年利益的代表者,我们管这件事不是多事,而是关心青年,是为四化建设服务。

  第三,不能认为党风还有问题,我们抓这件事就没有用。党内确有少数人在那里带坏头,但也确有很多人带好头,我们县委和县政府的一些领导同志,在为儿女办婚事上是带了好头的。我们不能只看反面,而不看正面。现在,党中央非常重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工作,就会取得好效果,党委也会支持的。

  第四,不能认为“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是对自己不利的。抓这项工作可能要得罪一些钱迷心窍的人,但大多数人会支持我们,因为我们是在为大家办好事,并不是害人,有些团干本身就深受不良风气之苦,送不起彩礼,办不起婚事,甚至找不起对象。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也是为团干自己造福。

  我们团县委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是逐步明确、提高的。原先,我们感到不良风气积重难返,靠共青团叫一叫,恐怕无济于事。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是清楚的,感到不抓就是失职。我们怀着“抓一下比不抓总经强一点”的心情,还是下决心抓这件事。后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看到我们的行动得到了党委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感到事情并不象我们想的那样难。我们自己有了信心,各级团干也增强了信心,都决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抓移风易俗。如漕河镇团委书记胡洪峰,十天之内跑了四个公社的五个大队,分别上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四对青年参加了新式婚礼,许多团干说:“抓与不抓,确实不一样啊!”

 

舆论先行典型引路

  婚姻嫁娶上不良风气的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有种种反面舆论在起作用。人们不是自觉地要那样干,而往往是在的面舆论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这些反面舆论很有力量,它可以左右人们的行动。有时候比党和政府的号召还有影响,比法律还厉害。例如“抬头嫁姑娘,低头娶婚妇”;不送礼是“尖”,不收礼是“贱”;女青年给对象买东西是“吃里扒外”;大办嫁妆和酒席是“有志气”;姑娘自己找对象是“没有家教”;“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等等。这些舆论是无形的枷锁,束缚着许多人的思想和行动。

  因此,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重要的是造正要舆论,用各种形式宣传共产主义道德,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新人新事,以转变反面舆论。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一是组织八十九名青年向全县倡议“用社会主义思想处理恋爱婚姻问题”,倡议的内容是: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把婚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找对象要注意思想品德;订婚不要彩礼,结婚不讲排场,不搞铺张浪费,以《婚姻法》为武器,与包办和干涉婚姻自主的现象作斗争。《倡议书》印了四千份,发至基层,差不多每小队一份。

  二是召开广播会。团县委于九月份召开了一次全县广播大会,组织三个先进典型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的事迹。当时集中听会的有六万多人,全县八万九千多只喇叭,一齐广播,千家万户都听到了大会实况。县广播大会结束会,有十二个公社党委负责同志紧接着向本社青年和群众发表了广播讲话。此后,陆续有一些公社和许多大队又召开了广播会。

  在是请示党委发文件。九月底,团县委就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问题向县委写了请示报告。后来县委批转了这个报告,进一步引起了各级党组织、各个部门对这项活动的重视和支持,有三个公社党委也为此分别发了文件。

  四是编印《宣传提纲》,简要地解释了八个群众中议论较多而界限又不十分清楚的问题。如:我国现行的婚姻制度是什么?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有什么危害?什么样的姑娘“身价”高?订婚、结婚可不可以送礼、收礼、请客?姑娘出嫁可不可以带嫁妆?结婚要不要举行婚礼,采取哪种形式好?我们将这个提纲发至团支部,帮助基层团干部弄清了一些是非界限,对他们的工作起到了参谋作用。同时,对青年也起到了自我教育的作用。

  五是请广播站连续宣传报道。高新铺公社广播站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广播了这方面的稿子三十五篇。十月一日,狮子公社广播站长吃午饭时,听说公社团委下午为一对青年举行新式家庭婚礼,他放下碗筷,冒雨赶了十五里路去录音,晚上七点钟就播放了实况报道,四千三百只喇叭都响起了鞭跑声和新婚子的歌声,一下子哄动了全公社。

  六是运用文艺形式进行宣传。团县委在县直组织了青年业余文艺爱好者参加的恋爱婚姻音乐会,还向全县广播了实况。各公社电影队也配合团委作了大量宣传工作,八十九名青年的《倡议书》,几乎每个电影队都在放映之前宣读过多次,影响很大。有的电影队还在团委协助下制作和放映了有关内容的幻灯片。

  七是召开订婚青年和家长的座谈会。这样的座谈会全县召开了二百多次,有两千多人参加。这种形式与大会比较起来更有针对性。更能打动人心。有一位中年妇女在座谈会上说:“今天来开会的五个姑娘中,我的女儿要钱最多,我感到很不好意思。我有两个儿子,上面抓这件事对我也很有好处,我很拥护,保护保证今后要女婿多用钱。”这样大会小会相结合,既有炮声隆隆,又有泉水叮咚,舆论就广泛深入了。

  不良社会风气这所以这么严重,不仅有反面舆论的作用,而且有反面典型的作用。一个反面典型往往可以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有时候,我们辛辛苦苦做了许多工作,却被一个反面典型削弱了或抵销了。所以,我们不仅要用正面舆论去克服反面舆论,而且要用正面典型去取代反面典型。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保护典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不良风气盛行的情况下,一些移风易俗的先进人物往往受到落后者的讽刺打击,这就非常需要组织的保护和支持。花园公社女青年田连生体贴对象家里困难,从不伸手要东西。她在男方受伤造成终身残废,欠债五百多元的情况下,仍然忠于爱情,与他结了婚。父母哥嫂先不同意,要她找第二个婆家,她没有依从。旁人为她叹息,她毫不后悔。我们强调各级团组织要坚决保护先进典型,敢于伸张正气,抵制邪气。先后在全县突出宣传了田连生、江响林忠于爱情不要彩礼的事迹;宣传了家长王桂生带着女儿上女婿家退彩礼的事迹;宣传了县委书记、副县长为儿子办婚事厉行节约,不讲排场的事迹。我们在宣传典型的同时,还十分强调团干带头。在向全县发《倡议书》的八十九名青年中,百分之七十是大队以上团干。近两个月,在全县带头举行新式家庭婚礼的青年中,就有团干二十八人。这些,都起了很好的引路、示范作用。

  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在全县掀起了舆论高潮,大家都知道“上面又在抓旧思想了”。高新铺公社有个婆婆听了广播后说:“上面抓这个事抓得好。不然我三个儿子下亲,每人八百块钱,就得二千四百块,我到哪里去搞呢?”有个女青年最近找了个对象,男方要她上街去买衣服,她说:“现在上面大会讲,小会讲,号召办喜事要勤俭节约,我不要那多衣服,你不用多花钱,不然被上面抓住了,拿去当反面典型宣传,我们就要出大洋相了。”可见,我们一造舆论,就改变了一些人的思想和行动,使正气上升了,邪气下降了。

 

改革婚礼推陈出新

  结婚是青年处理恋爱婚姻问题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良的风俗习惯在这个环节上表现得最为集中,最为突出。按法律规定,结婚只要领取结婚证就可以了,不一定要举行婚礼。但是,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喜之一,哪能不庆贺一下呢?提倡结婚不举行婚礼,在目前,农村许多人还接受不了,所以,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革婚礼上面。

  我们对旧式婚礼作了分析,它的弊病有三:一是讲排场,大办嫁妆,大宴宾客,给婚后生活造成困难;二是恶作剧,洞房里乌烟瘴气,新娘子受罪,受侮辱;三是搞封建迷信,如哭嫁、坐轿、看日子、拜天地等。但它也有长处:热闹、吸引人。反对旧式婚礼,就应该用新式婚礼去代替它,不然群众就无所适从,或者还是搞旧的一套。所以,我们就对旧式婚礼进行了改革,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了新的形式。

  我们提出了新式婚礼的“六字原则”和两种形式。“六字原则”是:俭朴、文明、热闹。两种形式是:集体婚礼和家庭婚礼。集体婚礼适合于城镇或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家庭婚礼适合于人口分散的农村。无论是集体婚礼还是家庭婚礼,都不请算命先生看日子,不哭嫁,不坐轿,不大送大收彩礼,不大办酒席,不宣扬封建思想。不举行婚礼时,散发喜烟、喜糖、瓜子、花生等。但是并不反对适当办一些酒席招待要好的亲戚朋友,也不反对少量收取亲戚朋友的礼物。过去抬嫁妆女方敲竹杠,要男方嫁妆钱;现在由团支部书记组织人去抬嫁妆,这钱就省了。过去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现在去掉这个礼节,改为向来宾和父母鞠躬。过去的撒帐词有不少“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之类的封建糟粕;现在去其糟粕,吸取精华,编了新撒帐词。大公公社团委为一对青年举行新式婚礼时念的撒账词是这样的:“洞房花烛,春光似锦,婚姻美满,爱情纯贞。喜事新办,推陈出新,鸳鸯比翼,佳偶自成。白头偕老,相敬如宾,尊老爱幼,和睦四邻。计划生育,牢记在心。生女如凤,生儿龙腾,精心培育,人才早成,勤俭持家,劳动为荣,热爱集体,处事公平,科学种田,争当尖兵,贵府生辉,喜气盈门。紫气东来,万里鹏程,胸怀四化,阔步长征。过去,闹洞房,搞恶作剧,说下流话;现在说笑话,唱歌,做游戏,没有人胡闹。这样,新式婚礼既不同于封建的旧形式,又与“文化革命”中那一套左的做法区别开了,同时还照顾了民间风俗习惯。因为新式婚礼是团组织张罗的,所以花钱少,其热闹程度又大大超过了旧式婚礼。新婚青年及其家长认为团组织出面张罗婚礼,是看得起他们,抬举他们,而且为他们减轻了经济负担,所以很高兴。在农村举行集体婚礼,很多人还不大习惯。但对新式家庭婚礼,大多数是很欢迎的。两个月来,全县已为八十四对青年举行了新式家庭婚礼,目前又有不少准备结婚的青年找团组织挂号,要求给他们张罗婚礼。

  几个月来,我们在婚事新办中做了一点工作,这主要是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县委常委集体听过我们的汇报,县委书记经常找我们询问情况,到团干会议上讲话,还亲自召开科局长会议和公社党委书记会,要求把“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列入议事日程,并从领导机关抓起,从领导干部做起。县委宣传部、县妇联、文化馆、广播站、计划生育办公室和公、检、法三家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很大支持。特别是各级妇联组织和团组织密切配合,做了很多具体工作。我们的工作仅仅开了一个头。抓“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既要同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作斗争,又要同几百年来的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还要克服存在于千百万人当中的落后习惯。这是一场持久战。靠一阵子工作是不行的。我们决心继续把这项活动抓住不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