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推广
上海市在中学开展“班班有歌声”
活动的联合通知

(1980年6月8日)

  现将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育局关于《一九八○年上海市中学生“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活动的情况报告》转发给你们。

  共青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教育局联合组织中学生开展“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活动,得到上海市八十多万中学生的积极响应。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绝大多数同学都学会了所推荐的二十首歌曲。许多校园里打破了以往课余时间的沉寂局面,到处响起了健康悦耳的歌声。“班班有歌声”活动的开展,促使广大学生精神振奋,力求进步,有力地抵制了不健康的歌曲对青少年学生思想的腐蚀。

  他们开展这项活动,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以教学班为单位,注意广泛地发动广大学生参加;并得到了上海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出版单位的热情支持。他们的经验很好,值得各地学习。

  各级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参照上海的经验,积极组织广大中学生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和班主任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邀请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出版单位为中学生谱写和出版更多的促进学生力求进步的歌曲。

  各地接到通知后,要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在广大中学生中积极开展歌咏活动,并将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团中央和教育部。

   

附:

一九八○年上海市中学生“班班有
歌声”歌咏比赛活动的情况报告

  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关怀下,共青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教育局于今年三月中旬联合举办了一九八○年上海市中学生“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活动。两个月来,全市一千多所中学(包括工读学校)一万八千多个班级的八十一万学生,积极参加了这个活动。大多数学校形成了班班有歌声,人人唱新歌的生动活泼的局面。通过层层比赛,全市有四十个班级分别获得最佳演唱奖和演唱优胜奖,共创作了五百多首中学生歌曲。许多学校领导、团队干部反映:“‘班班有歌声’活动,发动面广,反响大,效果好。”

(一)

  从目前初步了解的情况来看,这次歌咏比赛活动振奋了广大学生的革命精神,丰富了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空气,密切了师生关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身心健康,效果是很好的。

  “班班有歌声”活动,有力地抵制了一些不健康的“流行歌曲”对学生的侵蚀。普陀区光新中学地处工人集中居住地区,学校里劳动人民子女多,家庭教育基础差,一段时间以来,《何日君再来?》、《美酒加咖啡》等港澳“流行歌曲”在学生中广泛流传,学校领导早就想做这方面工作,苦于缺少办法。这次便抓住“班班有歌声”活动,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唱健康的、革命的歌曲。开始,有的人认为,推荐的歌曲不如“流行歌曲”有味道。现在,他们已被革命歌曲强烈地吸引住了。有的同学说:“我们再也不能去唱那些软绵绵、酸溜溜的‘流行歌曲’了,应当大唱健康而有朝气的歌曲,振作起精神,把心思用到学习上去”南市区工读学校女生分校有个同学,从小喜欢唱歌,港澳流行歌曲传来以后,她听得入了迷,曲不离口。正是一些庸俗无聊歌曲,促使她走向失足的道路。在这次“班班有歌声”活动中,老音乐家特地为工读生谱写了《她呀她》等富有教育意义而又动听的歌曲,还亲自到校进行讲解和教唱,使她感动得流下眼泪,表示要坚决悔改,重新做人。

  “班班有歌声”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促进了班集体的形成。徐汇区中国中学高一(3)班有个残腿的女同学,从小学到中学很少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学校开展班班有歌声、人人唱新歌比赛后,同学们在唱到《我爱我们的班级》这首歌中的词句:“互助中加深友谊,征途上步伐整齐”时,大家很快地想起了这位残腿同学,就主动地背着她去参加春游,还亲密地和她谈学习、生活,她也热情地表示要参加歌咏活动,当大家发现她歌唱得好,一致推选她领唱“青春啊青春”,她柱着拐杖站在队列前领唱,唱着唱着就哭了,她说:“我从来没想到象我这样残废的人会有青春,是班级这个温暖的集体使我的青春又焕发了。”

  “班班有歌声”活动促使学生身心愉快地投入学习。正如著名教育家、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同志所说的,要使学生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并注意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合理调节,有劳有逸,有张有弛,歌咏活动是能迅速见效的好方法。在他的亲自带头下,全校师生人人参加歌咏活动。学校行政还有计划地在几节紧张的课程后,安排一节唱歌课。同学们说经常唱唱这些革命歌曲容易消除疲劳,头脑好象灵活了,上课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听课的效率也高了。

  “班班有歌声”活动调动了广大音乐教师和班主任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美育教学。原来有的学校认为“唱歌唱不出升学率”,把美育教学实际上排除了。通过歌咏活动,不少学校尝到了甜头,不少校长、班主任都亲自抓了这一活动。有些中学从初一到高一都安排和恢复了音乐课,一批改行的音乐教师回到原岗位重振“乐”业。

  “班班有歌声”活动对中学慢班和工读学校学生的教育作用尤其显著。徐汇区六十四中学十一个差班集中在一幢教学楼,以前天天有学生旷课、逃学,学校只好把教学楼大门锁起来。“班班有歌声”活动开展后,把他们吸引住了,学校和团组织又因势利导,把他们的心思集中到集体活动和学习中来,开始转变了纪律松懈和作风散慢的情况。有个犯过错误的女学生写信给老师主动要求担任班级的唱歌指挥。有位家长来到学校高兴地对老师说:“真没想到唱唱歌会有这么大的作用,我家那个无法无天、打骂都没用的孩子,近来变好了!”某工读学校过去曾规定学生不许唱歌,认为“犯了错误还哼哼唱唱太轻松了”。“班班有歌声”活动使他们打破了“禁令”,每周安排两节唱歌课,还成立了合唱组,学生们通过大唱革命歌曲,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市政协参观团以及西德一代表团到该校访问,听了演唱很赞赏,连声说:“唱得好!”“再来一个!”

(二)

  “班班有歌声”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地开展,取得较大效果,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指导思想明确

  前段时期,社会上流行了一些颓废不健康的歌曲,这些靡靡之音首先侵入了青年特别是中学生的课余生活。而有的学校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德、智、体、美育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文娱生活的状况。学生的课余生活枯燥,校园缺乏生气,这种状况更使“流行歌曲”得以乘虚而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确定了“班班有歌声”活动的指导思想是:1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改变学校沉闷气氛;2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具有中学生特点的歌曲来充实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让那些不健康的有害的歌曲腐蚀青年;3着眼于班班有歌声,人人唱新歌,使活动真正有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广大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集体,热爱生活,树立以四化为己任的革命理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意气风发地开展“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现在看来,这个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因而使这次活动取得了效果。

  二、领导重视,层层发动

  一开始,我们就把活动的设想向市委副书记陈沂同志汇报,陈沂同志立即表示坚决支持,并在有关的会议上大力提倡这个活动。团市委和市教育局在发出了开展“班班有歌声”活动的通知后,还分别召开了校长和团干部动员大会,反复阐明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并把这项活动分别列入学雷锋、创三好计划和本学期教学计划中。为了加强领导,由团市委和市教育局的负责人,以及专门聘请的著名音乐家组成了领导小组,并设立了歌咏比赛办公室,由一位青年宫副主任具体负责。各区、县团委和教育局对“班班有歌声”活动也反复动员,并相应建立了工作小组,积极开展工作。学校行政领导、团队组织和音乐教师共同努力,搞好教歌、培训歌咏积极分子、学校选拔赛等各项工作。

  三、依靠争取音乐专业人员和有关部门支持,共同搞好这项活动

  要开展“班班有歌声”歌咏活动,首先要有一批具有鼓舞教育作用并为学生确实喜爱的歌曲,但是目前这种歌曲实在太少了。因此我们大力发动上海的音乐工作者积极为中学生创作新的歌曲,组织他们参观访问中学和工读学校,为他们的创作创造条件。上海乐团团长、著名指挥家司徒汉说:“象学生们不能对祖国和人民交白卷一样,我们一定要以满腔热情写出朝气蓬勃的中学生之歌来。”音乐工作者瞿维、践耳等三十多位同志,先后谱写了六十多首中学生歌曲。作曲家寄明同志曾经谱写《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歌曲,这次她抱病谱写了《我爱我们的班级》等歌曲,寄来后又三改其稿,精益求精。在市委有关领导同志的推动下,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印刷厂通宵达旦地编校、印刷,突击出版了45万册音乐家们创作的《中学生歌曲》二十首。音乐工作者及出版部门的支持,为“班班有歌声”活动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四、以班级为活动单位,最广泛地发动学生参加

  “班班有歌声”活动的特点是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活动和比赛,指挥也由本班同学担任,这样不仅使歌咏活动扎根班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好方法。在工作中,我们强调了要在歌咏活动中调动后进学生和工读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转变,因此对慢班和工读班一视同仁,只要演唱出色一样评奖、选拔参加市比赛。比赛采用层层选拔的方法,即在广泛发动、学唱的基础上,先由学校组织选拔赛,获得第一名的班级参加区、县预赛,各区获得前三名的班级参加市比赛。郊县因为学校分布广,交通不便,则由县自行组织比赛,获第一名班级列为市比赛演唱优胜奖。因此,使得这次活动的群众性空前广泛。

(三)

  为了把“班班有歌声”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下一步的打算是:

  一、把“班班有歌声”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今后每年举行一次,使之成为中学生传统歌咏活动项目。并设立“班班有歌声”最佳演唱流动奖杯,奖给每年比赛的前三至五名的班级。对连续三年获得奖杯的学校,将发给复制奖杯永久保存,以资鼓励。

  二、组织荣获“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优胜班级派的代表举办市中学生音乐夏令营,请音乐家、歌唱家进行音乐辅导,以鼓励中学生的歌咏的爱好,并培养歌咏活动的骨干。

  三、争取在出版部门的支持下,每年选编一册来自群众创作的中学生歌曲选,为广大学生开展歌咏活动提供精神食粮。

  四、总结基层在经常开展中学生歌咏活动方面好的经验,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