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
关于组织青少年学会游泳和进一步
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的联合通知
(1979年4月7日)
建国以来,在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下,我国的群众性游泳运动有了很大发展。每年“七·一六”前后,许多地方举办群众性的横渡、畅游江河湖海,组织武装泅渡,发动广大群众下水游泳。对增强体质,提高中华民族健康水平,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起了积极作用。各地要把这项已经形成传统的季节性活动,坚持抓下去。今年游泳季节将到,各地体委要密切配合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安排好群众性的游泳工作,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一定规模的横渡、畅游江河湖海的活动。特别要注意组织青少年的游泳活动,使更多的青少年学会游泳。为此,特将广州市体委总结的《学校建简易游泳池是普及游泳的好办法》(摘要)发给你们。希望参照他们的经验,本着自力更生、勤俭办事的精神,除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水域,开辟游泳场地和提高现有场地使用率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兴建一些简易游泳池,以解决青少年学习游泳的问题。在开展游泳活动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十分重视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事故。
各级团组织要主动配合有关方面,积极倡导这项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具体组织工作,号召团员、青少年积极参加,努力学会游泳。
每年夏季组织群众性的游泳活动,应当作为各级体委和团委的一项经常工作。国家体委和团中央一般不再每年发通知,各地应当尽早布置,把这项活动适时开展起来,并把活动情况及时报给我们。
附:
学校建简易游泳池是普及游泳
的好办法(摘要)
近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经验,有计划地兴建了一批简易游泳池。全市中、小学中,现有简易游泳池一百三十三个,幼儿园也有四十三个,对普及游泳,起了很大作用。
群众创造领导支持积极推广
毛主席号召三亿人都来游泳。早在一九五八年,广州六中利用江河搞简易游泳场开展活动,做出很好成绩。番禺县万倾沙小学利用河涌搞简易游泳池,培训出一名游泳一级运动员、十多名二级运动员。但是,在市区内能不能搞简易游泳池,怎样搞法,还没有实践经验。一九七三年,海珠区前进幼儿园利用原来给孩子玩水的小水池,多放一点水,开展活动,使一批批幼儿学会了游泳。一九七四年,越秀区净慧路第二小学从地面砌起一个长八米、宽四米、高一米二的小游泳池,有人说它“象个小豆腐块,有啥用?”但实践证明,池小作用大。一九七四年建池,到一九七七年除一年级刚入学新生外,几乎全部师生都学会了游泳,还开展了业余训练。连开始持怀疑态度的人,现在也说它是普及游泳的好办法。市委和文教办负责同志十分重视群众这一创造,充分肯定,热情支持,并提出年年建一批,由市、区、学校三结合解决经费和材料。各区也很重视,越秀区区委书记亲自召集会议,要求各部门协同来办。荔湾区教育局积极组织小学有步骤地兴建一批简易游泳池。一九七六年市内四个区原有简易池三个,现已增到五十五个。兴建简易游泳池的学校,不仅师生齐动手、家长也支持,有的帮助设计,有的帮找材料,有的帮助运输。
投资小占地少办法好
这些简易游泳池多是用砖和水泥从地面砌起的,也有的是下挖上砌的,面积平均六十多平方米。这种小池,占地少,可以利用学校边角地兴建。池小,水浅(深一米二左右),池底可以少用或不用钢筋。池底接近或平地面,不用专门的排水工程。这样用料少,施工简易,建池时间短,花钱少。净慧路第二小学游泳池只花了七百多元,一吨多水泥,没用钢筋。荔湾南小学利用边角地建设的十五米长、二点四米宽的小游泳池,也只花了一千元和三吨半水泥。农村的简易池,一种是利用河涌、灌溉渠道,用竹木围建的,一种是引用自然水,挖土砌石建起来的,比市区建的更加省钱省料。
在提倡建简易的小池中,有人认为“要建就建正规的大池”,我们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做好说服工作。凡有条件兴建正规的大池,我们欢迎和支持,市里也有几个大池,但目前普遍的兴建有困难。能建小池,比坐等条件要好。就基层来说,一是建大池,池底水压大,用钢筋多,需要经费材料多,施工要求也高,不要说小学经费少,就是中学也不容易建。建小池,经费材料少,容易办到。二是目前大池的供水和水费问题难以解决。大池灌水到三天,小池一个夜晚就灌满了,天天都可以使用。三是对少年儿童学游泳来说,池小容易组织游泳教学,便于安全管理。几年来,我们着重在小学建简易游泳池,有条件的幼儿园也提倡建。因为少年儿童比较容易学会,小的抓好了,普及就落实了,同时也为提高打下了基础。
初见效果
一、大大节省了时间,方便了学生,有利于游泳活动的开展。市、区、县原有十五个公共游泳场地,但还是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特别是适合少年儿童学游泳的更少。除少数靠近游泳场的学校外,多数学校离场较远。组织一次游泳就得调课,花半天时间,大多用在来回走路上。到了游泳场,池大、人挤、水深,少年儿童难以学会,还容易发生事故。每组织一次,都要兴师动众,从校领导、班主任到体育教师,都得跟着去,怕出事故。积极的学校,每年最多组织二、三次,有的几年也没组织一次。现在有些学校自己有了小游泳池,像荔湾南小学七百多师生,每周能轮流参加几次游泳活动。我们也总结推广了组织游泳教学的经验,学会游泳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多。越秀区六十所小学中,有十所已建简易游泳池,夏季坚持开放使用。一九七八年新学会游泳的学生就有一千六百六十八人,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二五,比其它五十所学校新学会的总人数还要多。
二、为提高游泳技术水平,培养后备力量,提供了条件。净慧路第二小学修建简易游泳池稍早一些,在普及的基础上开展业余训练,为市中心业余体校输送了五名学生,为越秀山游泳业余体校输送了一百多名学生,为区业余体校输送的学生就更多了。净慧路第一小学一九七七年才建成简易游泳池,在普及的同时开展业余训练,还挑选三十名学生坚持冬泳训练。在本校训练,不占文化学习时间,老师、家长都欢迎。
三、各区建起了一批简易游泳池,对没有建池的学校也有利。净慧路一小还安排一定时间给附近的海珠北一小学生游泳,促进了该校的普及,去年新学会游泳的学生也占百分之十四。公共游泳场的拥挤现象也减轻了,可以多安排学游泳专场,各区也可以分片组织游泳普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