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价值观必将感召更多的人投身志愿者行列。2009级学生将继承优良传统,挑起去贵州支教的大梁,完成天使未完成的遗愿,帮助山里的孩子走出深山。”接过“小亭”爱心支教实践队队旗的王哲郑重承诺。
武汉大学女大学生赵小亭日前在贵州山区支教途中,被山石击中头部,不幸遇难,被誉为“支教玫瑰”。7月28日下午,她所在的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赴贵州省贵定县爱心支教实践队,被正式命名为武汉大学“小亭”爱心支教实践队,以更好地传承“小亭”精神。
从这边到那边有一条爱的纽带
摇曳的烛光组成心形的青年志愿者标志,中间是“小亭走好”四个烛光大字。7月27日是赵小亭离开大家的第七天,当晚,武汉大学师生举办烛光追悼会,为小亭照亮回珞珈山的路。小亭喜欢的那首歌再度响起:“歌声是翅膀,唱出了希望,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和你一样。”
“小亭把生命留在了这里,也把爱留在了这里,我们会永远怀念她。”此前两天,在贵州省贵定县马场河小学的告别现场,马场河小学校长王光林声音哽咽,向大学生们连连道谢。
珞珈山与苗岭山区相距千里,武汉大学和马场河小学原本“素昧平生”。但是,正如马场河小学展板上的那句话:“从这边到那边有一条爱的纽带。”爱的使者,便是许许多像赵小亭这样的志愿者。2007年以来,武汉大学已有3届学生到贵定支教。今年,赵小亭和她的18名同学又来到这里,继续传递爱心。
武汉大学有1.7万余名注册志愿者。虽然赵小亭离开了大家,但她的故事激发了更多志愿者的服务热情。赵小亭的队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学生肖叶清说:“虽然小亭突然离去,但她走得光荣。我们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完成她没实现的梦想。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选择支教。”
虽然支教行动并不能直接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但大学生带去了一种示范效应。2009年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武汉理工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秦豹说:“志愿者进山不仅仅是体验生活,更是给山区送去爱和希望,我相信,大山里的孩子,一定会永远记住善良美丽的小亭老师。”
因在贵州支教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现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兼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的徐本禹认为,赵小亭的离去,不会影响志愿者到边远山区支教的热情。他对赵小亭心怀敬意:“她去年在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支教,今年又到偏远的贵州省贵定县马场河小学支教,我想,这是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