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她体验了城市生活之外的生活;
十八岁,她读懂了他们渴望被关注的眼神;
大一的寒假,来自四川南充的十八岁女孩蒲丹,经过几番选拔,与她的“行知同盟”们一起来到了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麻窝乡牙窝村,度过了十天的支教生活。
淳朴的学生
“他们都很简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淳朴。”
经过近8个小时的车程,蒲丹和她的伙伴由茶店子到了牙窝村。刚下了车,一群浑身是泥的孩子就蹦跶着闯进了蒲丹的视线,蒲丹把之前准备好的糖果拿给孩子当中年龄稍大的女孩,让她分给同伴。
“没过多久,那个女孩径直走到我面前,捧着分发过后剩下的糖果说是还给我,连同本是属于她的那份。”
因为是寒假,所以除了村里的孩子,很多从外面打工回来的十七八岁的也来到了他们的课堂上,“虽然没有做升旗仪式的条件,但开学典礼还是井然有序的举行了。”
随机应变 展开教学
蒲丹在这次支教活动中担任的是音乐老师,出发之前,她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备了课, 然而到了这里,她却发现很多孩子并不具备他们的年纪该掌握的东西,于是她通过孩子们的“才艺展示”来确定她上课的内容。
“我一说让大家表演节目,四五十人的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这些八九岁的孩子们并没有怕生,而是很配合地动起来。”
“阿坝州是四川省较偏远的一个藏区,而且牙窝村在山上,所以这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不太了解”,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蒲丹渐渐体会到这样一个信息。
所以她的音乐课上,她将她小时候最的流行的“健康操”搬上了课堂,与孩子们一起扭起来,唱起来。
“他们很爱学习,课上一旦我对谁稍不注意,他们就会老师老师的叫我。”
十天的独立生活
为了不给当地人添麻烦,他们一行人在村委会办公室打地铺,并在上山之前到山下集市里买了蔬菜和肉以供十天生活的需求。
吃饭时间,在家中很难有机会一显身手的蒲丹挽起了衣袖,把她独立完成的菜献给了和她一起工作的朋友。莲藕炒肉,炒土豆……她当起了这里的大厨。
牙窝村没有自来水,要洗漱什么的都是要到井边打水,蒲丹想要洗头时都自己拿着盆子梳子来到井边,“我们是幸运的,水井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在另一个村子,村民想要用水都要走很远的路。”
通过几天的生活,蒲丹体会到村民取水的不易。
舍不得蒲老师
十天的时间对于蒲丹来说是短暂的,然而收获却是丰富的,这说的不只是孩子们常常从家里给她送来的蔬菜,还是她的不同年纪的学生对她说起的愿望,还是那串象征着情谊的藏珠、那张字迹还显得幼稚的纸条……
“蒲老师,以后我想当一名歌手”,“蒲老师,我可以叫你姐姐吗”,“蒲老师,要接我电话,要来看我”……
作为礼物,蒲丹把带来的沙漏、相框,还有她教的最有成就感的《农家的小女孩》这首歌的彩印MV图片送给她的学生,“我想让他们知道这首歌里的每个画面,让他们知道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情境。”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牙窝村大概有100个学生,却只有2个老师,我们十天的支教根本不能改变什么。” 蒲丹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爱他们,给他们修路,让新鲜蔬菜代替土豆,带他们走出信息闭塞。
由于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就是小孩和老人,所以她的学生中很多都会做饭,小小年纪就有很强的自理能力。
“他们总是认定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在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看望他们,这是我的承诺,也是我的心愿。”
蒲丹最后对记者说,这次经历给她十八岁留下最多的是别人只能听不能亲身感受的骄傲。(西南民族大学 赖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