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去年开始实施“新市民工程”,让新生代农民工有房住、有技能、有保障
新闻背景:江西省赣州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15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6.8%。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多,仅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务工的就有约30万人。他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却又面临着逐步被城市边缘化的尴尬。赣州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市民工程”,包括保障工程、就业工程、素质工程、安居工程等,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
住得起房 扎得下根
前不久,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务工6年的会昌县白鹅乡下安村村民赖海波,参加了章贡区首批518套新市民公寓的申购。以低于经济适用房的优惠价格在城市买房,这个让许多进城务工人员梦寐以求的心愿,如今在赣州已经成为现实。
在赣州市打工五六年了,来自赣县的钟辉说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尴尬:不会农活,像农村里的城市人;又觉得自己跟城市格格不入,像城市里的农村人。“市里出台的新市民安居工程,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来自赣县的王忠华夫妇在赣州城区务工已经七八年了。这么多年,夫妇俩都是租房住。听说赣州为农民工修建新市民公寓,王忠华直呼:“真是太好了!听说每平方米只要1500多元,比商品房便宜一半。等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们就把父母都接过来,那时候,我就是城里人了。”
为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转移进城,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赣州市明确提出:用2年左右时间,投资40亿元,建成新市民公寓3万套,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吸收至少10万农民工进城居住,成为新市民。
通过政府投资、市场运作、企业自建以及闲置房改建“四种模式”,快速推进新市民公寓建设。截至今年2月,已开工建设新市民公寓2234套,已有702套即将交付使用。
为了让进城务工人员真正住得起、留得下,该市选择在进城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工业园区合理确定建设地点,让部分农民工实现在城市安家立业的梦想。为防止新市民公寓“变味”,该市对购房人条件有针对性地作了一些设置,在此基础上,依照“企业员工个人申请——相关部门审核认定——张榜公示”的程序,严格把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