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中骏的眼睛一双一单,留着一头过肩的黑人卷儿,扎着时尚的花头巾。他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断断续续地自我介绍道:“我叫骏,我是个厨师。”
从外形上看,很难相信这个看起来一副摇滚歌手范儿的小伙子,是一个有着13年经验的厨师。事实上,从14岁起,由于家里条件困难,郑中骏不得不开始接受专业的厨师训练,业余时间去饭店工作以补贴家用。他最擅长越南菜和法式越菜。
不过,和其他厨师不太一样的是,从2006年起,郑中骏就开始了他长达5年的游历生涯。他背着自己的厨具,独自走遍了整个澳大利亚,然后又经过老挝、越南、泰国、中国……没钱了,他就找一家饭店打工,直到赚够了旅费,再继续上路。
“厨子到哪里都很好找工作。”他半开玩笑地说。
这种喜爱游历与冒险的性格,和这个年轻厨师的血缘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是祖籍广东潮州的越南人,母亲是老挝人,他却在加拿大多伦多出生。
“很难说我是什么地方的人,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带着些许漂泊感,22岁的他踏上了旅程。
每到一个地方,这个背包客就要打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美食,拜访当地最好的厨师,聊聊天,交换一下同行的心得。他遇见过很有经验的老厨师,对他倾囊相授;也遇见过热情的旅游同好,和他一起寻访美食。
为了学习如何灌制腊肠,他曾千里跋涉,来到广西的一个小山村。制作腊肠的老师傅告诉他,腊肠虽然普通,但想要做得好吃,不仅材料要精挑细选,对刀工、填装、风干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用细致的刀工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均匀切碎,灌进最新鲜的肠衣,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调味。
类似这样看着简单的食物,制作过程都是很严格的,“错一点点都会影响口感”,这个远道而来的小伙子深有感触。
当然,也有不愿意分享独家秘方、要求骏离开自己厨房的厨师,遇到这种情况,骏往往会仔细品尝这些厨师的菜品,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出一些制作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