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人大代表,也非政协委员,只是东莞一个印刷厂的小老板。但突如其来的一场水灾,让他感到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性。他开始接连在网络和报纸上发表文章,“炮轰”东莞市政府有关部门。这些言辞犀利、思路大胆的文章,不仅受到了网民的追捧,也引起了政府官员的重视。有人质疑他参政议政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利益,他也坦言“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我这样,代表自己说话”。

2010年7月的一个下午,发生在东莞市水务局B会议室这张会议桌上的事儿,仿佛是某种隐喻。
长条会议桌的这一端,是数名包括东莞市水务局副局长在内的领导班子成员,但这些人的面前,没有任何标明身份的物件。在桌子的另一端,是肖功俊与几个朋友,在他们面前,放置着标明有各自名字的名牌。
这是一场特殊的公民座谈会,发起人是在网络上有东莞“头号炮手”之称的东莞屹立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功俊,随行者还有他的朋友,以“敢言”著称的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等人。
会议刚开始,孟浩便率先“发难”:“在座的水利局领导这么多,可我们一个也不认识。今天我们都有一个名牌,暴露在阳光下,却不知道对方领导是谁。我感觉到一种不平等,一种不尊重。”
水务局的相关领导赶紧侧过身去,对坐在身边的水务局人员一一作了介绍,然后嘱咐工作人员把名单打印出来。
这场特殊的“交锋”,便以这种颇有意味的方式开场,在随后的40多分钟里,肖功俊拿出早已准备的材料,指责水务局治水不当,并提出多条建议。水务局方面,也逐渐改变了起初沉默的态度,开始正面回应起肖与其他朋友的问题。
肖功俊为何与水务局大动干戈?此事可以追溯到两年前。2008年6月13日,东莞风狂电闪,暴雨倾盆,雨水和水库泄洪的水混入寒溪河,水位急速抬升。
肖功俊的工厂就在寒溪河边,洪水冲入他的工厂,吞噬了机器、纸张和办公设备。等到肖功俊知道消息的时候,一切都无以挽回。绝望中,他们扛出大米做沙袋,抵挡正在入侵的洪水,两名女员工则被闪电吓得瘫倒在水中。
从此后,原本从来不问政事的肖功俊,开始研究起这场导致他的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洪水。他发现,这场人为不当的泄洪,并没有遵守《防洪法》的规定,而且事后,没有相关部门对受灾者进行救助。
于是,他开始撰文,呼告人们对这场水灾引起重视,并从此开始了他的参政议政之路。
每隔不久,这个看上去黑黑瘦瘦,带有文人气质,却没有老板架子的企业家,就会在报纸或网络上发表一些对于东莞城市治理、道德建设以及社会风气等大大小小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不仅观点独到,而且因为代表了底层大众的最根本利益,而深受百姓追捧。
肖功俊坦言,每一次发表的文章,都来源于他的生活,所以他才能把文章写得那么深入浅出。
一篇他质疑东莞社会治安状况的文章,就来自他真实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小厂开货车的年轻司机只有22岁,就在东莞进行货运的途中,被人活生生地把车抢走,把人杀掉,尸体被丢弃;肖功俊本人在东莞生活十多年,前后报案20多次,但破案率为零。
他写下了《没有掌声的荣誉》,来质疑东莞被评为全国综治优秀城市。他认为一个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的标准应该是,“坐公交车可以放心地打瞌睡、在马路上可以坦然地打手机、女人可以随时用时尚漂亮的手袋,这样的标准不能算高吧?!”
2008年11月,正值金融危机肆虐,此时,肖功俊撰写的一篇名为《东莞:风暴眼中的世界工厂》的网文横空出世,引发了上千万的网络点击率,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也对“万言书”作出700多字的批示,要求将此篇网文印发市、镇领导参阅,并“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收借鉴,转化为工作措施”。
一个网名“我是梁山伯”的网友在文中提到:“我注意到一个叫肖功俊的印刷业老板,写了篇万言书,里面提到了三家联保,共同贷款,互助过冬。据说此人不太为官方所喜欢,本地媒体都没有报道,其中原因我还不清楚,但我认为此人深谙企业情况,这些意见提得很有水平。”
作为回应,肖功俊也写下洋洋万言的《我是祝英台,我以小老板为荣》,并在同日发表2.2万字的网文《东莞:无法持续的现在,方向不明的未来》,又引起巨大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