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走路都往下掉个性的人;他从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小混混”,一直混到“中国第二著名的英语教师”、百度年度风云人物、牛博网创办人、“老罗培训学校”的校长。
他叫罗永浩,人称“老罗”,自称“傻×老愤青”,38岁,朝鲜族已婚男青年。
2001年至2006年老罗在北京新东方学校任教,由于教学风格幽默诙谐并且具有高度理想主义气质的感染力,所以极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盗录其讲课内容在大学的校内网站上传播分享,这些音质奇差的盗录内容在2003年左右流传到了互联网上,旋即以“老罗语录”的名义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其中,“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已经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座右铭。最近他出了一本极具语言才华的自传《我的奋斗》,算是给剽悍的人生一个解释。
4月30日,面对本报记者,罗永浩用他自己的语言诠释了:“罗永浩”、“老罗”、“罗总”、“罗校长”四个不同时期的不同身份。
他这样说道:“因为我这个性格,剽悍的性格,走进这个社会,吃了不少苦头,但这改变不了我坚持做一个理想主义者。”
标签:罗永浩
挨打的高干子弟

罗永浩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被老师描述成一个“思想特别复杂的孩子”;他在学校里跟教育制度对抗了九年,最终高中辍学;他曾经摆地摊、开羊肉串店、倒卖药材、做期货、销售电脑配件、从事文学创作。在出名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罗永浩这个名字。
我1972年出生,罗永浩这个名字是我父亲起的,小时候我不是很喜欢这个名字。有一阵我装文艺青年写东西,还想给自己改一个挺装×的名字,但是在中国改名字手续太复杂了,所以就没改。
我从小就是个性格狷介的人,8岁读小学。初中严重偏科加逃学,初三复读一年,成绩可想而知。
高中读不成,还想读,后来只好靠走后门才进了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这是我刚正不阿的三十多年人生岁月中比较罕见的一个污点。
高中还是偏科,语文老师喜欢,数理化老师讨厌,加上来路不正,遭到同学的蔑视。到了高二下学期,我就退学了,在家里呆着,读了三四年闲书,吃了睡,睡了读,不爱运动,读成了体重200斤的大胖子。
在我接受体制教育的这几年里,不断地跟老师和学生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冲突基本上都是基于一些严肃的理由。
比如有一次老师让我们交一篇真实地描绘校园里场景的记叙文,标题是“我漫步在金色的校园里”。第二天我就交上去了,到了放学前的时候,老师拿着我的作文当众批评我,说:“咱们班表现都很好,只有罗永浩,一贯的哗众取宠。”我就很奇怪,因为我不哗众取宠,所以就不知道“一贯”是哪里来的。然后老师就说:“咱们班同学写得都很好,说‘五星红旗飘扬在校园上空’,只有罗永浩写的是‘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老师一连说了五六遍“哗众取宠”,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举起手说“老师,这个成语你用错了。我写的作文就交给您一个人,就算‘哗’也只是一个人,不可能是‘众’。现在谁把文章拿到五十多个人的班里大声朗读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哗众取宠。”
老师当时特别崩溃,把我家长请来了,我一看天都黑了,就跟老师说我会改,老师问我怎么改,我说改成这样“尽管校园里没有风,五星红旗仍然飘扬在校园上空”。然后老师完全崩溃了。
退学后,正好是90年代初期,受“知识分子要活得有尊严,就得有点钱”时代风气的影响,我就开始混迹江湖,先是摆地摊卖旧书,然后倒走私车、倒药材、做期货、卖电脑散件……后来跑到天津我姐那儿落脚,靠给东北的朋友发电脑散件和零星翻译一些英文技术文章维生。
在那个时代的父母里,我的父母算是很宽容的。我想可能源于两个原因。第一,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母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溺爱的倾向,这个东西是生物的本能。第二,如果你有一个哥哥一直调皮捣蛋,你也调皮捣蛋,但是你没他严重,那父母自然会宽容你。
我的父亲原来是和龙县的县委书记,我们家后来搬到延吉去了,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他做了州长也做了州委书记,所以在地方上算是个高干。但那时高干子弟并没有什么优待,反而高干子弟经常被人欺负。我那时候就经常挨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