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忠诚镌刻在世界屋脊,他们把温暖送到雪域高原,他们是日夜守护高原和谐安宁的雄鹰……”这是一位诗人对武警西藏总队第二支队特勤官兵的由衷赞美。
在拉萨,每年临近春节,十里八乡的藏族同胞都要手捧哈达,带上自制的酥油茶、糌粑面,自发地来到特勤中队慰问官兵。在这座繁荣祥和的日光城里,到处传颂着特勤官兵们的英雄故事。
掉皮不能掉斗志,缺氧不能缺精神
2007年8月,一个专门在公共汽车上抢劫的犯罪团伙在拉萨郊县频繁作案,特勤中队10名官兵奉命配合公安机关展开抓捕行动。一天傍晚,特勤中队班长李前容带领3名战士身着便衣登上一辆开往江孜县的公共汽车,对犯罪团伙进行侦察。
汽车刚驶出拉萨城区,坐在小李前排的4名“乘客”凶相毕露,他们蒙上面具,手持藏刀开始对乘客实施抢劫。“请停止犯罪,我是武警!”李前容起身凛然喝道。“敢挡我生财道,我放你的开膛血!”一个身材彪悍的歹徒叫骂着挥刀向小李刺来,小李一个急闪身,顺势一记重腿直击歹徒的下身。“哎哟”一声,歹徒的藏刀脱手,人倒在了车上。其他歹徒刚想反抗,就被3名身手敏捷的特勤队员瞬间制服。仅用两天,这个流窜作案的团伙就在特勤官兵和当地公安的联合打击下,纷纷落网。
在美丽的拉萨,一个英雄的名字连同其英雄的壮举在群众中广为传颂。2008年的一天傍晚,一名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逃窜到八廓街内。上级要求特勤中队官兵配合公安机关实施紧急抓捕。一级士官胡雨和战友们组成抓捕小分队,在八廓街内设伏。
官兵们冒着刺骨的寒风连续蹲守了10个小时。天黑了,犯罪嫌疑人趁着夜色出来活动,特勤官兵不费一枪一弹迅速将歹徒生擒。不料在押送途中,官兵们遭遇了犯罪嫌疑人同伙的炸弹袭击,年轻的胡雨为了掩护过往群众扑向炸弹,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
“掉皮不能掉斗志,缺氧不能缺精神。”烈士胡雨生前日记本扉页上的这句话,说出了高原特勤官兵的心声。2008年4月25日,特勤中队官兵担负护送奥运圣火上珠峰任务,在令专业登山运动员都望而却步的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上,特勤官兵护卫火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脸脱皮、鼻子流血、嘴唇曝裂,但始终没有一人退却掉队。
在守护圣火的20多天里,官兵们翻越了6座海拔5000米雪山达坂,行程超过 1000公里。
“他们是我们家的大救星”
在武警西藏总队第二支队特勤中队的荣誉室内,100多条各族群众献给中队官兵的哈达格外引人注目。比如县茶曲乡藏族母亲卓玛指着其中的一条哈达,动情地说:“感谢武警战士,他们是我们家的大救星!”
2009年3月9日,卓玛4岁的女儿白央措和小伙伴旦增卓嘎、白朗在怒江边的一个冰湖上玩耍时,冰层突然断裂,3个小女孩掉入湖中,情况十分危急。
执行任务路经此地的特勤中队战士夏勇、朱城和高帅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迅速赶来,顾不上脱衣服,就跳进两米多深的湖水中展开营救。
白央措和旦增卓嘎距离岸边较近,夏勇和朱城迅速把两名女孩拉上岸。白朗一边哭一边在湖中心拼命挣扎,高帅见状拼命游向湖心。小白朗由于惊恐不停地扑腾,高帅托了3次都没有托住。由于湖水太冷和高原缺氧,高帅的呼吸越来越困难,他努力坚持着。凭着过硬的身体素质,高帅第4次潜入水中,托住白朗奋力游向岸边。
3个孩子最终全部得救了,高帅因极度劳累昏倒在湖岸上。
当雄县县长尼玛说,每当灾难降临,第一个出现的总是特勤中队官兵。2008年10月6日,海拔4500米的当雄县发生里氏6.6级地震,中队100名官兵闻令而动,携带抢险器材,顶风冒雪驾车两个多小时奔驰250多公里到达救灾现场。官兵们连续奋战7天7夜,先后从废墟中抢救受伤群众85名,安全转移牲畜2000多头。
挑战生命极限,锻造钢刀利剑
特勤官兵们关键时候冲得上、打得赢,在于他们平时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在特勤中队,每名新兵一下到中队,每天除完成正常的训练课目外,睡觉前还要完成仰卧起坐、俯卧撑、蛙跳和原地跳各100个,这“四个一百”雷打不动。为增强战士们恶劣环境下的野战生存能力,盛夏,官兵们要在烈日下练习静坐,在蚊虫密集的草丛中搞隐蔽;三九寒冬,他们还要拉到冰山雪地上进行潜伏、爬山、耐氧耐寒训练。
高原反恐处突不仅对特战队员的体能要求高,对他们反恐处突的技能也提出了超常要求。随着微波传输系统、天鹰无人侦察机、88狙击步枪等新式武器装备的配发,特勤中队官兵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驾驭新装备对圆满完成高原反恐处突任务的重要性。于是,一场向高科技装备要战斗力的热潮在中队官兵中兴起。
超常的磨砺,超人的钻研,铸造了特勤官兵履行使命的钢刀利剑。2009年8月,在西藏“卫士—09”演习现场,随着指挥员一声号令,特勤官兵熟练地驾驶着装甲车、防弹运兵车、特种车,风驰电掣般抵达“事发”地点。特勤官兵们迅即跳下战车,跨壕沟、趟冰河、穿火圈、越障碍,抬手枪响,“恐怖分子”当场被击毙,“人质”安全获救。特勤官兵们精彩的实战演练,获得在场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