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双属于侦察兵的眼睛。
这双深嵌在古铜色肌肤里的黑眼睛,孤傲而从容,威严而凌厉,就像鹰,在西藏的雪山圣湖间或高旋或低回的雄鹰。
走进雪域高原上的军营,当你的目光与这样的一双眼睛交会,你就找到了它们的主人——西藏军区某部副营长江勇西绕。
鹰之翼——从雪域高原到国际赛场,爱党报国的志向,托起了他飞翔的翅膀
2003年8月,北纬59度的原始森林。没有尽头的冷杉和油松林,一如深不可测的海洋。
五星红旗第六次在“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场上升起,率队获得外军组第二名的江勇西绕,成为第一位扬威国际赛场的藏族军人。
此刻,在万里之外的家乡——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洁白的哈达挂满了阿爸阿妈的胸前,阿妈却落泪了。10多年前,当怯生生的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求学时,路已经够长了,这通向爱沙尼亚的路,又该有多远、多难啊!
较量,在比赛打响之前就开始了。
英国、丹麦、波兰、瑞典……28个国家的38支参赛队伍见面时,中国侦察兵们彬彬有礼地伸出手去,却被对方老虎钳子一般的大手握得生疼——前几届比赛里中国人不是挺厉害吗?老外们憋着一股劲哪!
26岁的中国二队队长江勇西绕打量着他的对手们。论装备、实战经验,我们不如外军。看看块头,他们几乎清一色大个头,相比之下,9位中国队员则显得有些单薄。
智与勇,从来都是中国军人的最大优势。江勇西绕相信,这一点,即使是在国际赛场上也不例外。
营救人质,过水障,侦察与情报传递……参赛队员要在负重40公斤、毫无补给的情况下,摆脱千余名假设敌的围追堵截,5天4夜奔袭200公里,完成18个课目的角逐。
空中和地面的假设敌穷追不舍,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江勇西绕专门选择地形复杂的无人区、沼泽地秘密行进。在这片世界上作战环境最恶劣的陌生丛林里,他险些被沼泽地吞噬,也上演了伪装成“敌军”、孤身进入“敌营”探军情的好戏……
在这场“死亡角逐”中,中国侦察兵们仅休息了6个小时。面对“你们为什么这么拼命”的问题,江勇西绕回答说:为祖国荣誉而战,就算死,也要死到终点!
江勇西绕载誉而归。征尘未洗,他又领受了一项新的任务:调至驻拉萨某部队,组织首期代号为“雪豹”的高原侦察兵骨干集训班。
有人劝他,你应该请假好好休息,更何况,这项工作没有人搞过,弄砸了怎么办?
江勇西绕没有犹豫。在他看来,把国际赛场上获得的经验用于我侦察兵的实战化训练,比拿名次更重要。就像3年前选择从昆明回到西藏一样,他锐利的眼睛,总是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寻找自己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