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廉思撰写的新书《蚁族》的畅销,唐家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城中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聚居着大量北漂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大多刚刚毕业,在唐家岭过着低成本、高志向的奋斗生活。
对于本村村民来说,拆迁无非意味着从平房搬进楼房,只要补贴政策下来,这是好事一桩,然而对于租住在这里的5万名外来人口来说,这次唐家岭改造则是意味着他们好不容易找到的便宜又方便的“家”没了,其中大部分人依然领着低薪,却很难再找到像唐家岭这么合适的住处了。
外来打工者:孩子上学犯难
祥哥在唐家岭住了3年了,月薪4000元,有一个女儿就在唐家岭村北面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上学,如果唐家岭拆了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搬到周围的村落,但别的村子的生活状况要差很多,交通也欠方便;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搬到市里面,但那样的话,孩子上学的费用就成问题。
为此,记者前往子弟学校了解情况。学校的办公室主任熊老师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学校里有学生300多人,几乎都是外地人的孩子,他们的教育确实成问题,拆迁后我们也不打算办学校了,太难了。”
据了解,唐家岭现居本村人口不足3000人,外地人口却已经超过5万人,而整个唐家岭村只有两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其他的国办学校根本不收这些外来人口的孩子。唐家岭拆迁之后,这些“贫二代”的教育问题着实有些棘手,此外,这些农民工子弟学校里将近30名教师的就业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
高薪窝民:有没有第二个唐家岭
沈祥国在金融行业做销售工作,他在唐家岭已经住了6年了,从月薪300元干到现在月薪过万,他都没有搬出唐家岭,他早就住习惯了,把这儿当家了。沈祥国说:“我有4个同事都住在这里,月薪都有近万元,可他们也都不搬走,反正也不是本地人,又没有买房,还经常出差,住多高级有什么用?还不如省点钱有机会买房子呢!”
沈祥国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家乡黑龙江的一个行政部门工作,每月500元工资。后来本打算到北京玩玩散散心,可没承想机缘巧合下来到了一家小的软件公司面试,沈祥国就决定试试,没想到试用期还没结束,他就签了两单业务得以提前转正,那个月的工资拿了2400元,这可是家乡工资的5倍啊!这让他有了工作的动力,也辞去了家乡的工作。
这期间他一直住在唐家岭,虽然收入不高,但唐家岭低廉的生活水准让他的生活不至于捉襟见肘。沈祥国说:“早几年,我住这儿才170块钱一个月。”
后来沈祥国到了现在的金融公司,业绩一直非常好,他算了一下自己去年的薪水,税后超过了12万元,在唐家岭,他绝对算得上是富人了。沈祥国说:“现在我的老婆也来到了北京跟我住在唐家岭,并且在去年11月份注册了一个小公司,管理得还井井有条。”对于唐家岭拆迁后的打算,沈祥国坚定了继续租房的想法。
而同为唐家岭“富人”的董芳林的对策就显得比较随遇而安。他说:“我还没找房子呢,我房东说,一时半会儿拆不了,如果拆迁的话肯定会提前告诉我的,到时候再找地方吧。”
董芳林今年33岁,前年从广州来到北京工作,是一家知名企业的部门负责人,月薪超过8000元。
董芳林表示,虽然自己的薪水足够他租一个更好的房子,但是他也是外地人,也希望在北京拥有自己的房子,平时还是希望能省就省,况且在唐家岭居住,虽然省钱,但生活水平并没有降低,还不用跟别人合租,避免了很多麻烦,而且离软件园也近,上班很方便,“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找到像唐家岭这样的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