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先生涉嫌抄袭一事余波未平,朱学勤先生涉嫌抄袭的证据,近日又哄传网络,并迅速得到平面媒体的关注。
面对此类指控,我希望自己能秉持这种态度:不问动机,不问门派,唯事实是问。上月在论坛上回应某网友关于门户之见的质疑时,还曾强调:“抄袭就是抄袭,抄袭与门户之见无关,抄袭自成一个委琐山头。从我来讲,假如朱学勤先生或秦晖先生被指抄袭,我的鄙夷肯定不减分毫,说不定还会更加激烈。”这不,话音还盘旋在半山腰呢,针对朱学勤的抄袭指控,转瞬间已弥山遍野。
我得承认自己的尴尬,当初这么说,原是顺手举例,私心还坚信朱学勤先生绝不至此。通常,一个人的学术地位越尊崇,他就必须接受越严厉的学术质疑,对汪晖如此,对朱学勤同样如此。当然,我更想听到朱学勤先生的解释。
当很多人都在问“下一个会是谁”时,下一个问题就真的迫在眉睫了,即:我们是否还有干净的学者?当“学界领袖”汪晖和朱学勤先生都难免被究诘,我们还能相信谁?
实际上,与我在网上讨论的网友,有人已经提出了警告,网友“蝈蝈”就不无悲怆地表示:“汪晖事件不是不可以查,但以那样的心态、那样的方式、那样的标准去查,结果就是现在这样。但现在这样也还只是一个开头。查汪晖的那种标准,并不只是朱学勤碰巧也适用。朱学勤也有弟子以及一大群拥趸,他们也可以按同样的标准再去查别人,而且一定能查得到。要不了多久,一场中国学术界的相互揭发、相互揭短、相互批判的群众运动就会兴起。”
是呀,现在的互联网搜索技术如此发达,那些在前互联网时代仗着资料的稀罕而忍不住过度借鉴并坚信不会被发现的学者,在突然出现的新式武器面前,很可能大面积地遭遇报应。如果说以往的类似揭露仰仗博学人士出手或某种巧合的话,现如今,一个谙熟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本科生、研究生,随意敲几下回车键,就可能让某位师长露馅。人们不禁会想:学界是否会出现一次可怕的整风运动?我们原本外强中干的学界,会否因再遭一劫而愈加气若游丝?
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