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变成庄稼,
生长在乡村这片贫瘠而厚重的泥土里。
——摘自大学生村官王亮QQ空间
运动鞋、牛仔裤、黑色T恤,短而微卷的头发,鼻梁上架一副近视眼镜,1米87的身高,皮肤晒得黑黝黝的,这就是大学生村官王亮——干练、聪明而又没有完全脱去学生气。在新一轮的村支书换届选举中,他刚刚被选为江苏省海安县孙庄镇营溪村党支部书记。
合作社里的笑声
见到王亮,是上午8点,他正在参加人口普查会议。王亮说:“昨天我跟着卡车帮村民到盐城卖甜叶菊去了。晚上8点多才回来,本想多睡一会儿,一大早又通知我参加人口普查会议。”会议没开到一半,王亮就被拉走了:“走,到合作社去。”原来,种植甜叶菊的村民上午要到合作社取钱。
一路上,王亮兴致勃勃地介绍:“今年甜叶菊行情好,每斤卖到8元,全村近30亩,最高亩产600斤,每亩收入4000多元。”
然而,去年刚创业时是何等艰难!王亮通过向朋友借、银行贷款才筹得4.5万元启动资金,经镇村协调开垦了十几亩荒地,然后从外地买回菊苗雇村民栽上。甜叶菊喜旱怕雨,菊苗下地后,正逢那几天连着下雨,淹死了两万多株苗,王亮当时都急得哭了。所幸,还是收回了近4万元成本。
第一次创业就获得了小小的成功,大大增强了王亮的信心。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生长期为3个月,周期短,效益高。今年,王亮推广给农户种植,并成立了江苏省海安县首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富源甜叶菊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距镇政府有两三里地,王亮到合作社时,种植甜叶菊拿钱的村民已挤满了一屋子。被王亮称作“阿姨”的合作社会计开始分发现金,身为合作社董事长的王亮也在一边帮着数钱。
15组村民王伯伦说:“我家种了6分地的甜叶菊,收入2200元。”村民王俊生也说:“我家种了8分地,亩产450斤,收入3600元。”村民们点数着一张张百元大钞,笑得好不开心。很多村民当场就向王亮提出“明年要扩种”。
王亮介绍说,合作社同所有种植甜叶菊的农户都签订了协议,包种子、包技术指导、包价格、包销售。
钱发到最后,会计问王亮,周昌平的钱怎么办。
王亮看看时间,11点不到,便说:“我送去吧。”
五分之一的工资
周昌平今年50多岁,早年丧偶,无儿无女,膝盖至臀部骨头坏死,基本丧失劳动能力。2008年,王亮刚到村时了解到周昌平的情况后,马上花80元买了一根拐杖送给周昌平。周昌平平时靠70多岁的老父老母种几亩责任田过日子,看病吃药的钱都没有着落。为增加周家的收入,王亮让他家也种了2分地的甜叶菊,这次卖了700元。
王亮说,通过向镇民政办等多方争取,已帮助周昌平办理了一份低保,一年大概能拿到3000多元。
周昌平的家,是住了几十年前的老式平房,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看的是黑白电视。
“爷爷、奶奶中午准备吃点什么?”“周伯伯的身体恢复得怎样?”一进周昌平家,王亮一边嘘寒问暖,一边将1000元交到周昌平的父亲周文光手里,说是今年甜叶菊卖的钱。其实,这1000元里,有300元是王亮自掏腰包——这,相当于他工资的五分之一。
整个上午,不断有电话打到王亮的手机上,有询问村里什么时候装数字电视的,有找王亮办理基础养老保险的,有解决邻里纠纷的,王亮一一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