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勇正在检查鸡场
一个从城市到农村的大学生,一个放弃优越条件到贫困山区创业的青年,从5万元起家到拥有价值30万元的养鸡场,最近又勇夺“全国大学生村官十大创业先锋”第一名,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故事?带着疑问和好奇,7月7日,记者采访了素有“鸡勇士”之称的人杨勇。
“离亲别友”帅小伙执意到农村
“当初我放弃了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来到这里时,家人都相当反对。”说起这个话题,杨勇有些无奈。26岁的杨勇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又充满朝气和活力,很难让人把他和“养鸡”联系在一起。
杨勇的家在资阳市雁江区,父母都从事经商。2002年,杨勇考进四川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攻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杨勇一直对创业情有独钟,在读大学期间,他先后与同学一起搞茶叶批发、办摄影棚等,积累了很多创业经验。2004年,他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一路过关斩将,获得铜奖,初露锋芒。
2006年,大学毕业的杨勇应聘到成都市一家大型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他慢慢发现,这条很多人眼中的康庄大道并不适合自己。
杨勇说:“我希望到农村创业,农村生活压力小,人才少,竞争小。尤其是象屏山这样的贫困地区,竞争压力会更小。”他相信,在农村,只要能吃苦耐劳,只要肯动脑筋,就会获得比留在城市更大的成功。
然而,他的父母不能理解,认为儿子有好的工作、有较高的学历、有一定的事业基础,为什么还要到农村?父母的反对没有让他动摇。2008年,背着父母,杨勇离开城市,来到屏山,当起了该县大乘镇龙胜村的大学生村官,迈向人生新的旅途。
艰难创业 村官当上“鸡勇士”
来到农村,不会做农活,不会搞生产,“做什么”成了杨勇的第一个难题。通过市场调查,杨勇发现,在屏山县尚无一家蛋鸡养殖场,而且,正在修建的屏山新县城离他所在的龙胜村和女朋友老家大乘镇柏杨村非常近,“一个养殖场,是远远不能供应一个县城需要的。”杨勇看中了屏山未来的新县城市场,通过分析、调查,他发现,蛋鸡养殖项目周期短、见效快。
项目选好了,面临的问题却还很多,养殖的资金、场地、技术……谈起养殖场建设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杨勇轻描淡写地提起了几件事:
房子未拆修前,每逢雨天卧室里总灌满了水,为了救急,他和女友只好把被子搬到新修的鸡场与鸡共枕;
养鸡场开建时,说好的开挖和平整地基工钱是2500元包干,但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对方要求加价,最后用了3500元工钱;
由于不了解市场价格,修养殖场的砖块转运费曾经每块高达0.5元,而正常的价格是0.1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