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繁华的商场和街道,却有一望无垠的广阔天空。”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几名大学生村官发自内心的表白。
从2008年开始,喀什地区共选聘1315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他们把青春的激情投入村里各项工作中,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这里介绍的3名村官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阿不都艾尼·阿布都热西提:据理力争为村民保留下供奶站
阿不都艾尼·阿布都热西提从喀什师范学院毕业后,选择到疏勒县洋大曼乡六村当村支书助理。
六村是远近闻名的奶牛村,200多户人家户户有奶牛。2008年,某企业在村里建了一个供奶站,每天在村里收购鲜奶。2009年7月以后,新疆的奶制品市场不景气,企业决定撤掉洋大曼乡六村的供奶站。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很着急,村干部们也心急如焚。“我去和他们谈判!”阿不都艾尼·阿布都热西提勇敢地站了出来。
跑了几趟,企业负责人一看是个毛头小子,根本不搭理他。可他还是顶着烈日,一趟趟往企业跑。这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终于打动了对方,对方给了他一个说话的机会。阿不都艾尼·阿布都热西提说:“奶制品滞销只是暂时的,你们如果撤销奶站,不仅失去了优质奶源,还有可能失信于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企业负责人终于被说服了,重新与六村签订了供奶协议,奶站被保留了下来。
首战告捷,阿不都艾尼·阿布都热西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具有商业头脑的他后来又忙着帮村里找资金、跑项目。“我的目标是把六村的牛奶加工业发展成规模化、特色化的产业,让村里人真正富起来。”阿不都艾尼·阿布都热西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