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村官,一段平凡的创业故事,但记者却很有把它写出来的强烈愿望。
连日大雨,路不好走。6月8日,当记者赶到大学生村官唐勇圣的住处——江都武坚新祥村部时天已擦黑。唐勇圣不在,村党总支书记王明松先和记者聊起来。
“当初我们担心他成了井里的葫芦——上面的看它在下面,下面的看它在上面。”王明松对记者说,唐勇圣刚到村里,许多村民都存在这样的疑惑。老党员们当面“恭维”这位后生,“用咱农民话讲,你是留在筛子上面的黄豆——好黄豆,但在咱们村呆不了几天。”
说话间,唐勇圣办事回来了。他告诉记者,临近端午节,自己创办的蛋品加工厂格外忙碌:厂里黄泥腌制的3万只咸鸭蛋供不应求,方才,从上海回家探亲的一个村里人,又要订购10箱咸鸭蛋,说是带往上海让亲朋好友品一品家乡特产,为此,他特意骑车到生产车间,紧急包装了这批货。
去年7月,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毕业,离开农村7年的唐勇圣又来到了新祥村。跟在村干部屁股后面跑了半个月后,唐勇圣有些茫然:“除了读读文件、贴贴标语、搞点普查这些村务,大部分时间只能上上网、打打球,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闲不住的唐勇圣想为自己找点活干,开始寻找项目。巧合的是,刚好遇上到村里谈租房的腌蛋能手赵从彪,两人不谋而合。唐勇圣大学读的市场营销专业,正是赵从彪需要的合作者。
听说儿子要靠村里的几间房腌咸蛋,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不乐意了,说这不是一个大学生村官该做的事。唐勇圣笑着说,那时候父亲搜集了许多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报道给他看,这个开了饭店,那个投入几十万搞了蔬菜大棚,就是不同意他搞腌蛋这一行,认为做这没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