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张杰属牛,大家都说,属牛的人往往会吃苦耐劳,他就是用“老黄牛”的精神创业初步成功,本月初,他作为农村创业好青年,受到了宁波鄞州区团委的表彰。
昨天下午,记者在他位于四明中路的公司内找到这位长相普通的后生时,他正忙着和江苏的客商谈判。
大学初尝生意甜头
张杰住在下应街道东胜村,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四那年,一次机缘巧合,他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
张杰的大学同学中有不少是温州人,和他要好的温州同学有一个亲戚在意大利做塑料生意,刚巧有一笔生意要交给人做,同学无意间说起这件事,张杰一下很有冲动,想要试一试,赶紧从身边的朋友中寻找买家,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个慈溪老板。
从来没谈过生意,怎么办?张杰觉得,真诚是第一位的,第一次见面,张杰就将他的货物来源等详情一一告知对方,对方是个40多岁的老手,听出了张杰的真诚,二话没说,先要了一个集装箱的货,并且付了三成的定金。
拿着这些定金,张杰顺利订到了货,当一个集装箱的货发到慈溪后,那个老板马上又将剩余尾款打给他。虽然只赚到了4000元的差价,但是他觉得很高兴,摸到了赚钱的门道。
张杰很诚实,不随意抬高价格,还会及时报告货物情况,使得慈溪老板很放心,渐渐从一个集装箱增加到三个、五个,最多时,一次要了十个集装箱的货。
忙前忙后,张杰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约20万元。
一次赔光全部的钱
大学毕业那年,他想甩开膀子干,不想遭遇金融危机,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2008年9月,他照旧从意大利订下十个集装箱的货,货是在国庆之前装船的,没想到过了国庆节,塑料价格急转直下,而装着货的船却还在海上漂着,“15天左右,价格已经跌去了一半。”这一次,不仅之前赚来的20多万元没了,他父母还倒贴进去5万元。
因为赔了钱,他变得慎重了,那时刚好有大学生村官的招考,他考上了,不过,在下应街道的社会管理科上了不到三个月的班,他实在坐不住,觉得自己还是想做生意,与父母商量后,他辞了工作,利用手头的资源,开了一家塑料粒子加工厂。
为省钱想过不少招
对张杰来说,父母给的20多万本钱是做了一辈子的辛苦钱,要是弄砸了,可真对不起父母。
一次,他去山东买机器,为了省下回程的车费,他干脆就窝在装机器的平板车里,怕司机睡着,他一路和司机闲聊,一天一夜后终于到了宁波,累得眼皮都要塌下来了。
因为开厂,细细碎碎的事情很多,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整天泡在厂里,“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一点不夸张。”开厂几个月后,张杰发现,废旧塑料再加工成塑料粒子,过程繁琐,而且下家也不好找,他马上掉转枪头,关了厂,重新做起外贸生意。
做苦力换来机遇
2009年的夏天,张杰的朋友介绍了一个香港人给他认识。这个香港人的公司常年和美国杜邦公司合作,很多上下游企业都很想打入该公司,但苦于没有渠道。
机缘巧合,香港人的货转运到宁波江北一个仓库里,当天急于出货但一时找不到小工,张杰脱了衣服就帮他干起来。一个塑料模块有100多公斤,有整整9个集装箱的货要出掉,“当时天气很热,仓库是全封闭的,里面差不多有50多度。”张杰说,他忘记自己搬了多少趟,快搬完的时候,他弯腰去拿水喝,不想一头栽倒在地。香港人连忙把他送到医院,原来张杰是中暑了,一阵针灸之后,他觉得身体好了点,又回到仓库,把剩余的货发完。
张杰的表现让香港人对他刮目相看,并且打算将浙江区域的生意交由他来打理。“货都是他们发给我,而我只要找到下家就可以。”张杰说,他压根没想到,自己的苦力经历会为他带来一位“财神爷”,短短两个月,就赚了十几万。
“我年纪轻,没什么经验,但是肯吃苦,就是我的优势。”张杰说。(记者袁妙飞 通讯员郦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