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就能够奔流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宋松的笔记本扉页上赫然写着这么一段话,日期是2008年8月,这句话也成了他一年多来成长了真实写照。
2008年七月,刚刚分配到丰县师寨镇张寨村的大学生村官宋松,带领本村及周边村民大力发展设施大棚菜、黑木耳等经济作物,仅一年时间,就使村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他也从一个不懂农业、不会种地的毛头小子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的“小宋同志”,一年多来,宋松在师寨镇这一片土地上,不辱使命,充分的发挥了自己所能。
广阔天地,激荡青春
到大浪淘沙的基层去!到最广阔的农村天地去!燃烧着青春激情宋松回到了家乡丰县。可等待他的并非鲜花和掌声,而是一些失望。
刚到张寨村时,张寨是一个以种植大蒜、洋葱、棉花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经济薄弱村,面对简陋的村办公场所、陌生的村里事务,落寞、迷茫、无从下手,不期而至的向他袭来。“刚参加工作,要多调查了解,掌握村情民情,找准突破口,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关键时刻,组织的点拨,镇村领导的教诲,家人的鼓励给了宋松莫大的信心。入户走访,成了他工作的起点,宋松首先拜访了村中的老党员、老干部,虚心听他们讲述村里的基本情况,并且走访了多家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在田间地头,在蔬菜大棚里,在老百姓的家中,总能看到宋松忙碌的身影,和农民拉拉家常,讲解国家惠农政策,帮助村民解决力所能及的生活问题……渐渐的,农村融入了宋松的生活,宋松也融入了农民的生活,“小宋人家是大学生,懂得多,有事找小宋准没错!”哪家有困难,都想找小宋说说,不管能不能解决,和小宋聊一聊总能开开心心的回来;哪家有了喜事,都会找到小宋,请他到时候去坐坐。在现在的张寨村,每当提起“小宋”这两个字,总能听到村民七嘴八舌说上一堆他做的好事,说上一堆他在村里发生的趣事。
村民张成光八十多岁的母亲曾经满含着老泪找到镇领导,说了这么一件事情:今年6月张成光突发脑肿瘤住院,家人需要在医院陪护,老母亲在家无人照顾。噩耗已使老人倍受打击,为了不让老人再次受到孤独的摧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宋松自愿的担当起了照顾老人的角色,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一样看待,自己出钱给老人买米买面,每天早早赶到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给老人置换了新的凉席和电风扇。陪老人聊家常,给老人放她最喜欢听的戏剧,外人看来,这就是相依为命的祖孙俩。在张成光住院的日子里,宋松每天都打电话过去询问他的病情,然后汇报给老人。直到张成光出院,小宋才默默的退出了他们家人的生活。老人知道小宋爱喝酒,不顾家里负债治病的困难,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托人从镇上给小宋带回了两瓶酒,含着热泪塞给他,小宋难以拒绝,接过了老人的礼物,悄悄的压在老人枕下两百元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