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2月15日,“村官”信贷员白迪生在养鸭户李永家中了解鸭子的养殖和销售情况。此前,养鸭户李永通过邮储银行10万元的小额贷款 扩大养殖规模,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鸭专业户。
2006年,两千多名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背着行囊走向乡间。2009年,期满卸任的他们开始了第二次人生选择。如今,他们在哪儿?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话语中却带着务实和老练,这是首批期满卸任的大学生“村官”。
2009年7月,在3年的农村基层工作期满后,北京市首批2016名大学生“村官”们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下称“邮储银行”)北京分行率先向他们打开了进入基层金融机构的“入口”。2009年6月,期满的96名“村官”被纳入邮储银行的各个郊区县支行,从事针对农商户的小额信贷 工作,到2010年3月,大学生“村官”的数量已经占基层信贷人员的三分之一,发放小额贷款过亿元。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许春河对《中国经济周刊 》说,“我们是全市首个招聘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 且招聘人数最多的企业,希望此举能够带动各家企业积极吸纳村官再创业。”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徐学明 行长介绍,邮储银行北京分行40%的储蓄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近年来,邮储银行依托金融网络优势,陆续开办农村小额信贷、个人商务贷款等金融产品,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
“大学生‘村官’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大学理论知识的积淀,又有三年农村工作经验,更能深刻理解农村的金融需求,熟悉农村的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状况,正是邮储服务‘三农’急需的人才。”
紧随其后,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争夺有农村工作基础的人才。2009年7月,在大学生“村官”双选会上,北京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商业银行为大学生“村官”预设了客户经理、储蓄柜员等近百个岗位。
2010年,先行一步的邮储银行北京分行郑重承诺将面向社会再招聘100名村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