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不经历苦尽甘来的过程,就无法体会泪流满面的激动。3月9日,当记者见到自京城载誉归来的睢阳区李口镇李帽头村大学生村官万一时,知道自己要被采访,这位学生气依然未脱的年轻人眼睛里霎时泪光涌现。2009年4月,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以及光明日报社总编室、中国青年网共同发起活动,面向全国征集反映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的电视剧本。身处其中并深有感触的我市大学生村官万一以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感受,精心创作了8集电视剧本《早晨阳光好》,荣获三等奖,成为河南省唯一获奖的作品。
“选材是大学生村官,作者也是大学生村官。真实的记录来自内心真实的感受,生动的故事来自生动的生活实践,性格鲜明的人物来自风雨兼程的人生历程。之所以早晨阳光好,是因为他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为万一宣读的颁奖词。
曾经迷茫但不迷失
两年大学生村官生活的经历和磨炼,让万一比同龄人多了些成熟和沉重。这次殊荣的获得,让他多了几许自信,几多憧憬。
万一2008年毕业于商丘师院外语系,当年10月被选拔为睢阳区李口镇李帽头村大学生村官。“刚一开始村民们不认可,认为是找不到工作才来村里的,小青年懂什么?”万一说这话时,眼神中依然难掩那时的迷茫,“也是,一开始村民们这样怀疑,真的没错。”
万一告诉记者,当初他脚步还没迈进农村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自信是满满的。要做什么,怎样做,他想了很多很多。甚至要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该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口气,什么样的方法,怎样着手解决,都想得明明白白。直到投身其中了,他才醒悟,自己还是太年轻,想事情过于简单。
初出茅庐的万一,遇到的困惑是所有刚刚步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村官的困惑。既然选择了这一项事业,他们便心怀热血和梦想,想要在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毕竟校园离农村、学生离村官都存在一段距离,他们难免无所适从,甚至难免迷茫。
“用老百姓的话说,我们起先都找不到‘北’。”万一爽快地笑笑说,丝毫不掩饰当初遭遇的尴尬和困窘。但一度迷茫过的万一却不迷失,在市委及李口镇帮扶大学生村官的领导的多次带领下,他学着深入村民的家里,了解村民的意愿和村情,力争多发现问题,多与人交流,多虚心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开始做的就是‘传递员’的工作,把老百姓的情况反映给乡里,把上边的政策像粮种补贴、如何才能享受到农村低保等传递给村民。他们刚开始不信,不信有这么好的事落在他们头上。等真正为他们把好事办下来了,他们信了,信得心服口服。”
万一说,原来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就这么简单,而且特别让人有成就感。万一还告诉记者,农村工作开展最棘手的,就是让上访户不再上访,他们上访多半就是为赌一口气,多次上访,不仅伤心伤财力,还荒了地荒了家。他们就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跑到上访户家里帮助干活,干最脏的活、最累的活,想方设法取得他们的信任,平复他们的情绪,开导他们不再上访。
两年的村官生活,让万一感觉最有成就感的,是把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也带进了农村。
当初万一他们这批大学生村官进村时,还肩负着网通公司“远程教育”宣传员的身份和义务。“这工作看起来挺容易,带给他们致富的信息,他们能不乐意看?事实上并不那么容易。农闲了动员他们来村室,我们放给他们看。家家户户去动员,来的就两三个人。我们不灰心,就坚持呗。后来‘西瓜大王’、‘养猪大王’都来了,都说好,人才越来越多,发展到屋子里站不下,只好到开阔的地方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