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路蜿蜒通向我所工作的砖墙镇四园村,每天我骑车沿着这条小路往返于镇、村之间,不经意间已悄悄走过夏、秋、冬三季。这一路的风景随着季节不停变换,而我,一名大学生村官,也在不断地成长。
记得初来高淳,每天下班时,望着远处农家的袅袅炊烟,我常常陷入沉思。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来到这里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如何把二十年来积淀的知识用于工作中,如何才能不辜负村民殷切期待的目光,我有过希冀,有过彷徨。直到去年八月的一天,村支书把农家书屋的钥匙交到我手中,我确信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并渐渐明白了作为一名村官的意义所在。
从那时起,除了任职四园村村主任助理,我有了另一个身份——四园村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参加完县文化局组织的管理员培训后,我就钻进农家书屋忙活起来。首先将所有图书分类:党建、法律、少儿、文学、实用技术等;其次是图书登记,为了方便查找,我决定制作电子版的图书目录,将书名、编号、作者、出版社、页数等信息全部录入电脑,虽然近千册的图书登记起来费时费力,但是这样既方便以后更新目录,又方便借阅者查找;然后,我还去专门刻了一枚“四园村农家书屋藏书”的印章,给每本书都盖上书屋专用章;最后,我把每本图书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将它们按类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
整整半个月,我每天不停地在书屋里忙着,常常不知天色已晚,虽然又热又累,但是每天都充实而快乐着。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让焕然一新的农家书屋鸣锣开张了。我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在村里发放宣传单,动员更多的村民来农家书屋免费借阅,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一段时间后,前来借书的村民络绎不绝,有老人每天都来看报,还有放暑假的小学生来这个“宝库”寻找心仪的童话故事和科幻读物,一股浓郁的书香正慢慢地飘满农家。
看着村民们在书屋里认真读书的表情,我常常想:如果一个孩子藉此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一名养殖户学到了一项新技术而增加了收入,如果一位老人因一篇精彩的文章享受到读报的乐趣,那么这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小书屋就充分发挥了“人类进步阶梯”的作用。也许这样的文化建设不像经济建设那样直接、明显,但它对于提升村民人文素养、启迪科学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却是厚积薄发,意义重大,而我能够在其中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和骄傲的事情!
新的一年,我依然在前往四园村的小路上奔波,风景依旧,心中敞亮。路的两边种着一片片油菜,待到春风又绿时,又将是遍地金黄,无限生机。我知道,新的一年,我将做的更多,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