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村两委班子的“智囊”,他是村民致富增收的“金桥”,他是科技宣传的“喇叭”,他是对接企业的“伴侣”,他是农村远程教育的“管家”,他是群众贴心的“小棉袄”,他是大学生村官们心中的“带头大哥”……他就是兖州市大学生村官、谷村镇前官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宋强。
有一种责任叫做使命
上高中时的宋强就感慨于农业的落后,立志成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一直都是他多年来的梦想。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山东农业大学。如愿以偿考入农大的他在大学期间,加强对党的理论学习,大二期末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得一、二等专业奖学金;担任学生会干部期间,以其出色的工作能力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防“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06年刚刚大学毕业,他就被一家外资企业“统联住商农资有限公司”看中。凭借其在学校打牢的扎实功底、练就的过硬本领、工作的拼劲和出色的业绩,很快就赢得了上司的认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他就从一名业务推广代表被破格提拔为该企业驻烟台办事处的销售经理,每月有着3000多元的收入,足以让许多同龄人羡慕。然而,一个来自老家的电话阻断了他事业上升的链条。
“咱们那里要招考大学生村官下乡服务,你去不去报名?”
“去!……”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得知此事后,上司极力挽留宋强并提出:“只要你不走,三年之内我叫你买上车!”。而他却婉言谢绝:“我是学农的,那里适合我,那里也更需要我!”
这个已经崭露头角的年轻小伙告别了公司领导和同事,毅然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幸运的是,他以十分靠前的名次通过了兖州市委组织部统一的笔试和面试,光荣的成为了兖州市百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并担任谷村镇前官村支部书记助理一职。
事后每当有人问起:以前在烟台一月能拿3000多,现在每月补助才1000元,亏不亏?
他总是幽默地回答道:鱼哪能离开水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