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丁丽华,男,毕业于江西省九江职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08年8月到村任职,一直担任湖南澧县涔南乡新堰村支部书记助理。于今年4月作为澧县大学生“村官”代表参加全市“村官”座谈,并作为全市2名村官代表之一,参加了湖南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座谈会。
“村官”手记
感受之一:要变失落为坚守,增强扎根基层的信心
应当说,选择当一名“村官”,我是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的。但当自己真正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不适应。刚到村里的那一段时间,一个人都不认识,再加上现实条件的艰苦与心里预期的巨大落差,让我感觉生活好象一下子变得毫无希望。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都是在失眠中度过的,心绪不宁的我,甚至对自己的选择有些彷徨与后悔。
我一直清楚记得那是去年8月22日的雨夜,当时正逢汛期,村里安排我到涔水防护大堤巡逻,和几名村干部一直忙到后半夜。第二天我就病倒了,高烧不退。村支书听说后,当即带着村上的赤脚医生和几名干部来看我,我的住户还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鸡蛋。“学生伢子,我们农村里的生活比不上城里,没么的吃的,你就别往心里去哦!”支书朴实的一番话,让我心里感到份外温暖。村里有一个68岁的五保户听说我病了,还特地跑来看我,满带笑容叫了我一声:“丁书记,村里就需要你这样的学生娃,等你好了,要记得跟往常一样去看我哟!”当时,我是既感动又欣喜,这说明村民没把我当外人。
这本是件小事,对我的触动却很大。淳朴的乡亲们的关怀,使我感到自己其实并不孤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我暗下决心,既然不可能要求环境适应我,那就要调整好心态,主动去适应环境,用扎实的工作,来回报组织上的信任、乡亲们的期望,也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感受之二:要用真心换真情,逐步融入到群众中去
为尽快进入“助理”角色,我每天都坚持六点钟起床,协助落实村里一天的工作任务。到村工作后半个月时间,我几乎走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拜访了村里所有村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以及老干部。村民只要有事找到我,我都会热心去帮忙。
在大学期间我学的是电子工程专业,村里广播器材出现什么问题,一般都是由我来修理。有一次,村四组有个叫王昌英的老人找到我,“小丁,听说你修电器蛮在行,有空帮我把电视机弄一弄吧。”虽说以前从未修过电视机,但为了不让老人失望,我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我当即来到她家,一边检修,一边打电话向学校的老师请教,终于把电视机修好了。老人家拉着我的手,高兴地说:“还是大学生有办法!”从那以后,只要村民的家电一有故障,都会来找我帮忙,我在村里也小有名气,乡亲们都亲切的叫我“小丁师傅”。
我离家比较远,平常都吃住在村里,一般很少回家。闲暇时,我就会到周围邻居家里去串串门,其中两户人家的四名小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完全由老人来照料,孩子的学习问题也就成了老人们最头疼的问题。于是每到周末,我就主动找上门,把4个孩子组织到一起进行集中辅导和学习,有时还买回一些小礼物作为学习奖励。时间一长,在老人们和孩子们的眼里,我俨然成了他们家庭中的一员。
经过这几件事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只有真正融入到基层群众中去,才能赢得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