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方文墨。图/黄剑
中国共青团网11月19日讯(记者黄剑)在方文墨家里,有一个仓库,里面收藏着只属于他的“玩具”。
刚一推开门,让人有一种误入五金铺的错觉。锉、锤子、夹钳、钢锯、扳手、电磨、固定器……各式各样的工具、设备,分门别类地或挂在墙上,或躺在架子上,或安置于地板上,几乎填满了这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小房间。
“这些都是我的玩具。”方文墨用右手食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颇为得意地说道。
26岁,1米8的个儿,总是戴着一副时下最流行的黑框眼镜,除了嘴角偶尔露出的俏皮微笑,颇显斯文的方文墨,让人第一眼看到他时,以为是个大学生,而不是在车间操作台上挥汗的技术工人。
事实上,方文墨不仅是一名地道的技工,而且还是技工中的佼佼者,是国内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之一。对他来说,那些工具、设备是“命中注定”与自己相伴一生的。这是他“3岁第一次接触机器时就决定了”的事。
方文墨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工人世家。小时候,父母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他,母亲便把3岁的他带到办公室,自己则在一旁工作。方文墨常常一个人在那里度过一天的时光,尽管没有玩伴,但他却有自己的快乐。
母亲的办公室里有很多的工具和仪器设备,这正是方文墨的快乐所在。从第一次见到那些设备开始,他便深深地被迷住了,常常摸摸这件,玩玩那件,而拆装那些旧仪器更是他的最爱。“别的小孩玩的那些玩具,我都没多大兴趣,对我来说,妈妈办公室里的那些工具就是最好的玩具。”
读书以后,方文墨对机器的愈发痴迷,而家里人也一直很支持他。尽管文化成绩一般,但他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早已作好了规划。所以中考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沈阳沈飞技术学校。
“我的爷爷奶奶是技工,爸爸妈妈也是技工,我不能断了这根线。”方文墨笑道。
“在一年之内完善操作技能,加工出高质量的工件;在5到10年内丰富相关知识,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初入技校,方文墨在自己的学习计划里这样写道。
方文墨说到做到。在技校三年,除了偶尔和同学出去打打篮球,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钻研机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