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丁才
中国共青团网4月7日讯 通讯员吴小英 记者悦丹
在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林鲁文的办公桌上,一封简洁又精致的信引人注意:信封有着“桂花镇”的图标,一张清新的徽派建筑图。这是一封来自服务于四川彭州市桂花镇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来信。打开信件,上面写道:
书记:
您好!我是04级史本专业的本科生。2008年参加抗震救灾专项行动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四川灾区志愿服务一年。一年的抗震救灾生涯,让我充分认识到了人生的价值,本科毕业的第一年,需要的就是经历和阅历。后来,我续约成为“灾后重建专项行动”西部志愿者,目前任全镇灾后重建办副主任,镇团委书记。负责全镇灾后重建工作。
在社历院的四年,历史专业让我能够适应一切岗位。我将大学学到的东西用在工作上,在灾后重建干出了自己的成绩,看着很多分管领导争着要我,很多局行部门一直想挖我,成就感十足。但我只是一名志愿者,有很多该做的事情。历史让我有足够的知识去面对工作。同时,在基层的经历也丰富了我的认识。第一次惊讶,原来中国的基层这么复杂。庆幸能有这一次机会让我为灾区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让我的人生历程当中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比很多志愿者,他们没有我的机遇,不能像我一样零距离地投入到灾后的重建中,镇党委政府还将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交给了我。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历院四年的培养。书记,不好意思,工作实在太多,不能长篇大论,等我服务期满再回去向您请教人生的经验。过年没有回家,不能到师大去聆听老师们的讲课,以后会常到社历院。非常怀念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课的大学生活。
现在和曾导和李导还保持联系,他们经常关心我在灾区的一切,在四川学会了感恩,能到社历院攻读历史专业,实在是一种幸福。虽然没有兑现学为师范的承诺,却也让人生变得很不一般。
书记,话说得多了,有点唠叨,明天元宵,政府终于放了我一天假,拿起久违的笔写了很多贺卡。信封上面是灾后重建安置点,仿徽派建筑风格,现在群众基本住进了这种新居,这里是西蜀陶瓷重镇,我学历史的,刚好可以发挥文化方面的特长。再过不久,重建结束了,我也可以如释重负了。
曾丁才
2010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