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运志愿助威团成员挥动志愿彩为运动健儿加油呐喊助威。本报记者 林洁摄
当海心沙上的亚运主火炬被跳水运动员何冲和两个儿童用极富中国特色的爆竹点燃,第16届亚运会大幕正式拉开。在亚运会及随后的亚残运会期间,8.5万名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和50万名城市志愿者一起,用微笑扮靓广州,让亚运赛场更精彩,也让广州这座千年古城变得更温润、和谐。
正如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在开幕式上寄语志愿者时所说:“你们的笑容是广州的名片!正因为你们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和全力参与,才能确保广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
开幕式离我很近又很远
12日晚,万众期待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在海心沙广场举行,这个夜晚,点燃亚运激情的,除了绚烂的烟花和富有中国特色的点火仪式,还有5979名亚运志愿者的微笑。
当天早上8点开始,开幕式志愿者就陆续到达海心沙广场做前期准备。下午3点,广场正式对持票观众开放,志愿者开始在安检入口、各检票口以及观赛区地点引导观众有序入场。开幕式期间,为了保证现场秩序,坐席区的志愿者一直微笑着站在各自的岗位上,直至观众全部离场。
很多市民觉得能做开幕式志愿者十分幸运,可以免费看到精彩的开幕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服务岗位和任务,对我们来说,开幕式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志愿者黄婧告诉记者。
“有一刻自己真的很冲动,想进去看一眼开幕式,但想到自己是一名亚运志愿者,坚守岗位是我们的使命,这才坚持了下来。”志愿者杨君茹说,虽然只隔几米却无法看到里面精彩的表演很遗憾,但看到观众对我们竖起大拇指,会觉得自己真的很棒!
这晚,开幕式现场外的珠江两岸同样流光溢彩,逾100支志愿者表演团队、近10万名志愿者在两岸上热情献艺、载歌载舞,用特别的方式为亚运会献上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岸上文艺演出。这些志愿者来自不同省市、不同行业、不同民族,他们在珠江两岸的洲头咀公园、西堤码头、星海音乐厅江岸等七个互动表演区,为市民献上了一幅“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南粤风情画卷。
赛场边默默无闻的“绿羊羊”
17日上午,大学城中心体育馆,广州亚运会场地自行车男子争先赛正在激烈进行。赛场上,中国选手张磊夺冠时的精彩表现引发了观众的阵阵欢呼。而在观众入口处,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志愿者小邝只能用微笑迎接不断进来的观众,而把比赛场上的一幕幕精彩留在身后。
“您好,欢迎您前来观看比赛。”这样的问候语,小邝他们一天记不清要说上多少遍。而在安检位置的志愿者,光蹲下起来这个动作一天下来要做千次以上。
志愿者主管刘峰告诉本报记者,昨天场地内发生了碰撞事故,为了保证观赛秩序,场馆内100多名观众服务志愿者今天要全部上岗。早上6点多,小邝和她的同学们就来到场馆为比赛做准备了。
在天河体育馆,来自印度尼西亚、就读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志愿者吴蜜正在为同伴办理考勤手续。在谈到为什么要报名参加亚运志愿服务时,吴蜜说,亚运会是一件大事,而且是国际性的活动,肯定需要很多志愿者来帮忙,作为一名外籍留学生,她想为亚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广州药学院体院馆,黄宛平用志愿者特有的微笑把记者领进他们的大本营——一间由室外泳池更衣室临时改造而成的志愿者之家。从13日比赛正式开始,这里就成了广药体育馆635名赛会志愿者的家。
“家”的面积不大,但看得出来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入口处,两个卡通版的志愿者展开笑容欢迎各位志愿者回家。这两个卡通版的志愿者,还是广州美术学院的同学“友情赞助”的。走廊两侧的墙上则挂满了志愿者笑脸的照片,还有评选出来的“每日之星”。
作为广药体院馆志愿者第四中队的队长,黄宛平告诉记者,有比赛的日子,他们每天早上8点钟就要来到场馆,而下班往往是在第二天的凌晨。“大家一起熬夜、一起工作,很辛苦,也很快乐”。
记者从亚运志愿者部了解到,亚运会开幕以来,有6万名赛会志愿者分布在53个竞赛场馆、11个非竞赛场馆、18个独立训练场馆和20个专项工作团队,为赛事提供包括礼宾接待、语言翻译、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服务、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财务管理支持和文化活动组织支持在内的多项志愿服务。亚运志愿者穿着绿白相间的服装,市民亲切称他们为“绿羊羊”。
人人是东道主 个个是志愿者
对着海心沙的花城广场、临近广州博物馆的一侧,一间只有6平方米、挂着“新生活驿站”牌子的小房子在熙攘的人流中格外醒目,这是亚运会城市志愿服务的一个站点。由于建筑风格充满岭南特色,广州人更习惯称它为“西关小屋”。
来自广东龙康医药有限公司的8个年轻人是这间小屋的主人,能分派在这么“显要”的位置做志愿者,站长潘叶挺觉得非常自豪。
为了做好服务,他们可没少下工夫,不但准备了美食地图、地铁交通图,还特意为过往游客提供手机、相机充电服务。因为站点还承担着亚运皮划艇项目的推广宣传任务,为此,他们还自费订做了一个与真皮划艇同样大小的模型,摆在小屋一侧,让市民能近距离感受这个项目的魅力。
最吸引过往游客的,莫过于小屋提供的拍照服务,对着镜头露出笑脸,轻点大屏幕上的拍照图标,就可以留下自己最美的笑容。自站点正式开门迎客以来,短短几天时间,来这里拍照的游客就超过了3000人,为了让游客尽早看到自己的照片,他们专门开通了一个博客,市民和游客可以自行登录并下载。
在亚运会期间,有600个同样的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西关小屋”遍布于广州市区,为市民和来宾提供包括语言翻译、应急救援、交通指引和亚运知识宣传等多项服务。
除了在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西关小屋”,在羊城的街头也随处可见亚运城市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佩戴“红袖章”在街头、社区开展治安巡逻,有的手腕系着志愿彩、手举“大拇指”在公交站点倡导排队候车,在路口劝导文明出行……
在采访中,一位来自卡塔尔的贵宾告诉本报记者,在广州期间,精彩的开幕式和现代化的城市让他赞叹不已,而随处可见的志愿者的微笑更是他对这个城市、对这届亚运最温暖的回忆。
本报广州11月2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