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经过长期反思和潜心研究,提出了“超常人才全人教育”新理念,并已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内容如下:
二、让更多人受益——超常教育创新的开端
1、终身开发潜能:对超常教育“五个拓宽”:
(1)教育定义拓宽:它是面向广大智力中等以上学生(含超常儿童)及大器晚成者开发潜能的终身高素养教育(台湾已兼顾全民);
(2)教育对象拓宽:它至少应有三种教育对象,即:超常儿童、特长生、潜慧的普通生(含18岁以上的成人);
(3)教育区域拓宽:为推进教育公平,我们应从大中城市向城乡交界和农村地区发展,让70%的农村孩子也能受益。
(4)教育模式拓宽:从理科少年班拓宽到特长班(文艺、体育、创新等)、融合班、连读班、课外兴趣班、技能短期培训班、夏(冬)令营等多种模式;
(5)教育研究拓宽:这是一个交叉型的新学科,它不是某一个学科能胜任的,它需要以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人才学等多学科联手共建新理念;
2、让更多孩子受益:全人教育的基本模式
(1)集中式教育:超常儿童的集中教育。鉴别超常儿、课程设置与教师素质是关键;
(2)融合式教育: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式教育。即有共同课程和要求,又对其中的超常儿童有特别的公共课之外的兴趣课程和要求。
(3)普及式教育:在初中以下要普遍地、全面地开发潜能,特别是创新思维教育和健康人格教育。
三、超常人才全人教育的依据和理念——超常教育创新的实质
1、依据超常人才的特征:榜样的力量(反向思维)
(1)有强烈的使命感。即理想或目标的确立
(2)有超常的创新。详见《创新与超常发展——像天才一样思维》
(3)有持久的热忱。即从热情→热爱→执著。
(4)有超常的绩效。即成就与效能,训练孩子的时间摡念和行动快捷。
2、全人教育新理念:阶段教育论
超常人才全人教育,不再是笼统的“因材施教”,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需要而采取“阶段教育论”:
(1)初中以下阶段(含初中)的教育理念是:因人施教、开发潜能;
①因人施教,即以人为本。教育是“根雕”的艺术,一切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和成才。它具有适度的干预性,但不能过份,同时也不能放弃。正如树木花草需要阳光、雨露、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一样…家长和老师不能将自已的意愿,生硬地强加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人格缺陷。
②全面开发潜能:德、智、体、艺、做——全方位的教育。
首先,对“多元智能”的再认识
当今世界各国乃至中国都在炒作的“多元智能”,它既不完善又有可能引发后患。多元智能:言语、音乐、逻辑(数理)、空间、肢体、交往、内省等。因为它没有提出“品德”、“创新”情志、“统帅”等超常人才的核心智能。故不适应超常人才教育。而且有可能培养出来的是“失去灵魂”的、不会创新的及无统师力的人。
其二,本人提出:德、智、体、艺、做
●“德”,指公德、道德、品行等;
●“智”,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体”,指体力、体能,肢体运动等。
●“艺”,指音乐、美术、文艺等。是育想象力(创新)的手段。
●“做”,指做人、做事、、做物。
(2)高中及大学阶段期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扬长补需(为走向社会作准备);
(3)终身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因需施教,不断创新(适应社会发展和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