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继续强化层级化的组织载体,在守住县级团组织作为面向基层的“桥头堡”的基础上,努力把“桥头堡”推向乡镇街道一级,进而带动村、社区团的工作。这几年,通过下派干部帮助工作,向社会募集资金支援基层,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第二,探索推进非层级化的组织载体,运用多种符合社会机理、市场活动、情感因素、兴趣爱好和青年特点的新方式作为组织建设载体,实现对广大青年的多领域、多渠道覆盖。
第三,努力在制度条件、工作内容设计、干部队伍这“三个关键”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4.共青团如何引导青年。第一,要注重对青年人思想逻辑的把握,努力找到新的时代条件下青年新的思想逻辑,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直、善良、诚实、有爱心等基本道德品格。
第二,要注重不同青年群体的分类引导。学生、农村青年、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对同一个问题的判断都不一样,他们的兴趣也不一样。要根据不同青年群体在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生活态度方面的思想意识关键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引导。
第三,要注重既看到真理本身的魅力,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又看到感情、信任、友谊等因素和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在真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就是一个例子。同样一个正确的话,让真正帮助过他的基层片警讲出来,就非常管用,很能感染人,这是信任因素。当然还要注重艺术时尚元素,年轻人生活在社会里,空洞的说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要注重运用新媒体和文化艺术手段,努力实现引导青年工作由“内容供应”向“产品供应”全面转变。
5.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要努力形成社会功能。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团的重要工作和活动之所以能持久产生积极的社会成效,说明在服务青年工作中,团的工作只有在党政工作大局中找准社会关注、青年关切、共青团力所能及的结合点,深入地抓、持久地抓、务实地抓,才能形成社会功能,真正为青年、为社会作更大贡献。比如,希望工程的社会功能就是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青年文明号的社会功能就是把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相结合为优质高效的行业服务提供标准。比如,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中,要注重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与引导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结合起来,把关注个案与关注青少年普遍性的权益问题结合起来,把代表和反映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
二、关于共青团理论和青运史研究工作的重点
共青团理论研究和青运史研究工作要以胡锦涛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重点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深入研究党和青年的关系、党和共青团的关系以及共青团和青年的关系、共青团和社会的关系。只有把这些关系讲清楚了,我们的工作方向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
第二,要深入研究共青团遇到的挑战,要通过请老团干从历史角度的比较、专家学者从“团内”和“团外”角度的比较,研究共青团当前遇到了哪些真正的挑战,对我们的工作从根本上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又应如何应对?
第三,要从理论思考的角度研究共青团应当如何改革创新,特别要研究共青团如何按胡锦涛总书记五四讲话中“四个着力”的要求,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四,要研究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中,目前还有哪些方面想得不够清楚、做得不够深入。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学习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按照党的要求、总结团的实践、研究当前面对的新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思考,推动共青团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团的干部要特别注重提高理论素养。团干部肩负着为党引导青年的重要任务,理论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要求。要对团干部开展理论学习有硬任务、硬要求。各级团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重要理论和党对共青团的一系列重要要求,注重对共青团工作和建设的实践探索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在学习党的理论和要求、总结实践经验、把握客观规律的过程中提高理论素养,提升工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