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团中央文件库->1990年-1997年 -> 正文
 
 
 
1992年
 
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
帜全面推动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宋德福同志在共青团十二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同志们:
  我们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总结1992年全团工作,部署1993年全团任务,讨论通过《关于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决定》,审议通过《关于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研究修改《共青团1992年工作情况和1993年工作要点》。我们还将安排专门时间讨论一下如何开好团的十三大以及其他事宜。会议期间,锦涛同志来看望大家,并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团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思想教育工作重点突出,中国青年科技行动成果显著,维权和社会监督工作稳步推进,自身建设和改革明显加强,团属企事业健康发展,民族、统战和外事工作扎实活跃,全团带队工作质量提高,建团70周年的活动突出了特色,全团出现了一个工作创新求实、持续活跃的良好局面。巩固和发展这一局面,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993年全团的工作就必须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团,坚持原原本本地学,立足扎扎实实地干,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经济,继续抓好思想教育、劳动创造、社会监督,推动发展实体、机构改革、服务青年等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探索共青团发展的新走向,构建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使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团的各项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

  明年我们将召开团的十三大,专门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对此,团中央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提交代表大会之前还要广泛征求各地的意见。现在我受书记处委托,着重讲一讲明年的工作。当然,有些问题也要联系到长远一些的情况和发展。

(一)

  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基于对十四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明确提出了九十年代改革、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系统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依据这一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明确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十四年来共青团经历了与经济改革同频共振的实践考验,形成了规范的说法,建立了基本的章法,使团的工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全团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基层实践探索的结果,是机关总结推广并加以理论概括的结果。这就说明了,共青团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是一切依据新的情况,着眼于探索和实践。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宽视野找市场,千方百计闯市场,雄心勃勃建市场。在这种催人奋进的新形势下,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中国共青团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站在市场经济新潮头,探索新走向,构建新格局,继续保持十四年来团的工作发展的好势头;一种是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恪守老观念,沿袭老办法,坐失在改革中建设和发展的好时机。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立志干一番事业的团干部,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书记处认为,做出这种选择,关键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点在研究走向,把握规律。

  未来共青团工作发展的走向,应该从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去寻找,应该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中去寻找,应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去寻找。我们感到,在关系到共青团未来走向的诸因素中,以下几点是至关重要的:(1)作为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改革的一场攻坚战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市场体系的步伐明显加快。(2)为了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服务于经济基础,政府部门更新计划观念,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职能转变,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简政放权。(3)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已经拉开帷幕,并将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4)随着沿海、沿边、沿江及内陆地区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将迈出更大步伐,步入新的天地。(5)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我国农业正酝酿着一场新的重大的转变。(6)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越来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7)随着县级机构改革的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实行,酝酿已久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将取得实质性进展。(8)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接轨将成为现实。(9)全球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进程大大加快,特别是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正孕育着新的突破,这对于我国采用新的技术加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在九十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对政府职能、企业经营机制、国家资源配置方式等带来重大变化,必将对广大青年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产生深刻影响,必将对共青团组织的思想认识、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提出现实挑战。我们认识这些经济上的变化,分析这些思想上的影响,迎接这种工作上的挑战,就会使我们研究共青团未来走向时,思路更加开阔一些,工作更加主动一些。

  研究走向,就应该看到:共青团的指导思想,将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共青团确立了“以四化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的指导思想,团的十二大把团的指导思想完整地表述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和活跃团的工作,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勇奋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形势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新时期团的指导思想不论如何表述,就其核心内容来说,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有利于统一全团的意志,关系到共青团的发展方向;(2)必须强调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这有利于把团的全部工作渗透纳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中去,关系到九十年代共青团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战略;(3)必须强调党团关系和团青关系的一致性,这有利于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和全心全意地为青年服务,关系到团的性质和团的职能;(4)必须强调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和实践中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是党交给团的任务,也是团的政治优势所在。

  研究走向,就应该看到:团的社会职能内涵将更为丰富,外延将逐步扩展。任何一个组织或团体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以特定的职能为前提。团的三项社会职能,即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作用,已在实践中被全团所接受,被社会所认可,在新的形势下,仍然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如同任何事物都要在实践中发展、完善一样,团的社会职能也会根据新的形势,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比如,在党的助和后备军职能方面,强调推荐优秀青年上岗;在桥梁和纽带职能方面,注重发挥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作用;在代表和维护职能方面,增强为青年服务的力度。要坚持团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统一,把先进性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充分发挥出来,把群众性在服务青年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无论是丰富,还是扩展,都必须遵循党中央[1989]12号文件和党的十四大的原则规定来考虑。

  研究走向,就应该看到:市场的利益导向作用对青年观念和行为愈益广泛的影响,将促使团的思想工作在运用物质利益原则的过程中发挥出新的活力威力。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人们对自身利益的高度关注。最近在青年中出现的证券热、经商热、跳槽热、第二职业热,就说明青年的兴奋点已经越来越集中表现在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我们分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利益导向将更强烈地牵动着青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团的思想工作不能漠视青年中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那些变化,因为我们的思想工作根本上就是为了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而青年积极性的高低受到他们切身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团的思想工作应该设身处地地为青年的利益着想,引导青年去正确追求自身利益,激励青年面向市场去实现自身利益。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正确运用,将使我们新时期团的思想工人更好地贴近经济,贴近改革,贴近青年,贴近时代,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

  研究走向,就应该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团的文化工作的功能将得到更为全面深入的开掘。改革开放的深化将较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过程中,青年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必然会放到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市场体制的建立将导致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在竞争的压力下,青年的工作节奏会不断加快,心理负荷会不断增大,闲暇时间渴望缓冲的愿望必然会相应地强烈起来。这都为进一步开发团的文化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而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新时期特殊文化现象的应运而生,正向我们表明,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文化的更新与传递,比单纯的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和针对性。青年需要文化、文化引导青年,团的文化建设将走文化工作与思想工作互相渗透之路;经济刺激文化,文化促进经济,团的文化建设将走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发展之路;文化需要阵地依托,阵地传播辐射文化,团的文化建设将走文化阵地与文化实体协调发展之路。

  研究走向,就应该看到:以市场为取向、以科技为先导,团的劳动创造的主旋律将日益突出。团的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就势必要把团的劳动创造活动贯穿到生产、经营、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去,全面推向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选择项目,遵从市场的规则进行操作,瞄准市场的发展参与竞争,用闯市场的成绩评估质量,这将成为团的劳动创造活动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的迹象表明,在新科技革命浪潮汹涌而来、经济发展越来越注重于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青年在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正在由以发挥体力优势为主向以发挥智力优势为主转变。这应看成是团的劳动创造迈向市场的重要优势所在。开展科技行动,开发青年智力,开拓科技市场,将成为团的劳动创造活动的主旋律。

  研究走向,就应该看到: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团办实体将进入一个乘“市”再上的时期。未来靠行政手段来确定一个组织的地位和开展各项工作的成份可能越来越小,一个组织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市场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团办实体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兴办开发实体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机关分流几个人,为团组织赚几个钱。这是壮大团的实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团干部学习经济、增长才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把团干部头脑中经济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的成功的尝试,是团组织发动带领更多的团员青年直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一个大胆创造。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团办实体将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已办的将由单一经营发展成多种经营,松散联合发展成紧密型集团,并会了现一批团办的三资企业。

  研究走向,就应该看到:代表是为了服务,服务才能代表,将成为共青团维权工作的新视角。在未来的工作中,团的维权职能将进一步强化,服务的比重将不断加大。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组织要凝聚更多的成员,除了要凭借自己的政治优势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为自己的成员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服务的内容是丰富的:为青年政治进步服务,为青年劳动致富服务,为青年岗位成才服务,为青年求学、求职服务,为青年生活消费服务等。服务的形式和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建立服务性机构,开发服务性机构,开发服务性实体,兴办服务性阵地,制定服务性政策等。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健全,团的维权工作和社会监督,将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走上依法维权、依法监督的道路,更好地为青年服务。

  研究走向,就应该看到:新型青年群体正在崛起,将要求共青团相应地开辟工作领域、完善工作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以及各种属性经济群体的形成,带来了新型青年群体的出现。这些新型群体中,有的是因为所有制形式不同而形成的,如国营企业青年、集体企业青年、乡镇企业青年、三资企业青年、私营企业青年、个体青年等;有由于劳动组合的变化而出现的新型青年群体,如在岗青年、试岗青年、待岗青年等;有由于不同职业特点而形成的新型青年群体,如青年厂长、经理,青年知识分子等。另外,由于年龄构成、兴趣爱好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类型的青年群体。

  众多新型青年群体的出现,无疑使团的工作对象多样化,要求在这些群体中建立团的组织、并相应地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在继续抓好企业、学校三条重点战线工作的同时,客观上要求我们对不同所有制形式下团的工作,尤其是对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建团工作给予特别关注;对经济生活中比较活跃的青年群体,尤其是对各类青年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群体加大工作份量。

  众多新型青年群体的出现,将逐渐改变依照计划体制按系统、与行政机构相对应的工作体制,使完善团的工作社会化体系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就要求我们确立坚固核心、扩大外围的战略,采取大胆灵活、求实进取的策略,在团要管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青联、学联、少工委等组织的作用,探索社区联合、社团配合的新路子,形成工作对象遍布全社会、工作手段借助全社会、工作力量依托全社会的团的工作社会化体系,以适应青年流向多元、流量多变、兴趣分散、爱好多样的新情况。

  研究走向,就应该看到:更加适合市场机制要求的团的运作方式,将在艰难的实践中探索产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重要的是抓好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快培育市场体系,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主要环节。这无一不向团的传统运作方式提出严峻的挑战,促使团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再次更新。

  在领导方式方面,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传统的带有浓厚行政化色彩的重指令、轻指导的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其不适应性,基层团组织要求上级团的机关提供更多有效的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典型指导。因此,建立新型的指导体系,可能成为今后转变团的领导方式的一个取向。

  在工作方式方面,随着现代管理的日益严密,生产任务的日益加重,团组织发挥作用将坚持突击与岗位的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岗位。因此,加强青年岗位建设,加强青年班组建设,建立岗内的“参与渗透”与岗外的“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可能成为今后转变团的工作方式的一个取向。

  在活动方式方面,随着青年生活时空的变化,将出现班上活动减少、班下活动增加,大型活动减少、小型活动增加,全员性活动减少、分散型活动增加等变化趋势。因此,立足小型、分散、灵活、多样,注重质量、注重效益、注重示范,可能成为今后转变活动方式的一个取向。

  研究走向,就应该看到:“大团建”思路的逐步确立将使团的基层建设跃上新台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团组织作用,关键是要把团组织自身建设好,尤其是增强广大基层的活力。在过去的几年里,团的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以往的实践告诉我们:团的基层建设不能小打小闹,修修补补,不能就团建抓团建,离开经济建设的中心。必须走出“小团建”那种自我封闭的状态,把团的建设尤其是基层建设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环境、大背景、大趋势中,系统考虑,总体上抓,也就是说,必须搞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大团建”。根据这样一个思路,今后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建设,应按照高效、服务的要求,建设自身、改革自身、发展自身,使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具有经济头脑、政治眼光、全局观念。团的组织建设,应根据“组织设置真正灵活,组织机制真正自转”的要求,优化团的组织结构,按岗因需设置团的组织,将来农村基层团组织,可望有相当数量的走上支部与实体、支书与经理“两位一体”的道路。

  我们初步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团的工作可能出现的新的走向,是为了引起全团更加关注和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为了今后构建团的工作新格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些情况,并不是立即出现,有些目标也不是马上能够达到。因此,今天的初步探讨是具有研究性的,不是定论。今后应不断探讨,并把这种探讨贯穿全过程。总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件可彪炳千秋的丰功伟业,中国青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中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对于成就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肩负着历史重任。我们的团干部要在各条战线寻找市场的过程中,找新的位置,找新的内容,找新的方法。我们的团组织要在建立市场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劳动创造、社会监督。我们的团员青年要在培育市场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增加收入、争做贡献。共青团应该在寻找、建立、培育市场的过程中推动团的建设、改革和发展。

(二)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探索新走向、构建新格局,既是关乎共青团长期发展的问题,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现实任务。从明年开始,我们就必须以拼搏进取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往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工作的摊子铺开了,就应该着力抓好重点,以免轻重不分。发展的基础奠定了,就应该注意突破难点,以免整体失衡。客观的形势变化了,就应该及时把握热点,以免错失良机。

  一、抓好两个重点:思想教育和劳动创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我们把思想教育和劳动创造作为团的工作的两个重点,就是结合实际具体贯彻这个方针。

  (一)团的思想教育要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要学好指导形成这条基本路线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对这套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伟大意义,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学习要求进行了科学阐述。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组织好全团的学习,我们这次全会将做出《关于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决定》。全团务必站在培养跨世纪的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百年不动摇的高度,把学习作为当前团的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引我们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共青团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团,必须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工作。

  武装全团、指导工作,关键的是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要努力帮助广大团员认清这套理论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脉络,把握主要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精神实质和关键所在,掌握科学立场和辩证方法。在学习中,团干部应明确以下几点:明确党的基本路线在团的全部工作中的统揽地位;明确在解放、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共青团的现实位置和团员青年的历史使命;明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共青团所具有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明确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中共青团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明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共青团实现自身建设、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团的领导机关要根据《决定》精神,拿出具体的安排措施。要注意培训学习骨干,丰富学习形式,把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学习小平同志著作包括南巡谈话结合起来,同落实陆续出台的改革开放新举措结合起来,同本单位本部门的思想、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使思想教育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使各项工作都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武装全团、指导工作,重要的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团结青年、凝聚青年的一面旗帜。青年是改革开放的亲身实践者和直接受益者,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是科技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身上集中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因此,不应用老的标准、旧的眼光去衡量他们,不能只盯着青年中的消极因素,而应当通过包括思想教育在内的各项工作,把青年中蕴藏和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新形势下,青年的认识需要统一,思想需要凝聚,利益需要协调,这些都离不开在特色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教育工作。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党的十四大报告的要求,坚持对青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这些内容中,爱国主义是基础教育,要帮助团员青年了解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史、建国四十多年来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振兴中华的发展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情感基础和实践动力。明年团中央有关部门将在青年学生中举办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近代史知识竞赛。要使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善于借助文化媒介,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的学习、工作、生活正由靠别人安排逐渐转向靠自己竞争。有些青年已感到整日奔波、紧紧张张,与人沟通的场合减少,稍事轻松的时间减少,被动地对待生活。因此,要通过组织健康有益、轻松活泼、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为青年提供精神食粮,寻求精神寄托,保持心理平衡,使他们更好地承受竞争的压力,更好地投入紧张的工作。明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是学雷锋活动开展三十周年,要借此机会,为包括“两校一组”在内的理论学习和传统教育赋予时代内涵。在继续推动学雷锋活动立足本职、服务社会的同时,要根据新的情况、新的特点组织好中央领导同志为雷锋题词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团中央准备与有关部门一起,召开一个纪念会,表彰一批学雷锋先进典型,还将组织一台文艺晚会。

  武装全团、指导工作,迫切的是帮助青年转变观念。必须看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是时代的产物,过去提倡过的有些观念,过去习惯了的有些做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变得不适用了。一味要求青年坚持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东西,是对青年不负责任,是误人子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必将日益突出,社会竞争的力度必将日趋强劲。这种竞争宏观上表现为市场角逐,微观上表现为岗位角逐,可以说是潜伏于商品优胜劣汰背后的人员的优胜劣汰。团组织引导青年实现观念转变,就要引导他们认清竞争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也有挫折,使他们既有参与竞争的勇气,又有承受竞争后果的准备。我们要注重培养青年竞争意识,提高竞争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竞争的市场环境。具体地说,就是在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范围内,帮助青年进一步树立起平等竞争的公平观念、追求效率的时间观念、多劳多得的利益观念、守法经营的法制观念、敢于试验的风险观念等等。当然,我们讲的转变观念,主要是变计划经济意识为市场经济意识,变观念落后于现实为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既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而不是去动摇理想信念。

  (二)团的劳动创造要以青年科技行动闯市场为主攻主向。

  开展劳动创造活动,是共青团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带领团员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实际行动。通过全团的努力,这项工作走过了内容不断充实、方法不断更新的历程。特别是去年底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提出“中国青年科技行动”以后,全团以科技行动为载体,青工、青农、学校、统战、外事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找到团组织参与经济建设的有力途径,使今年的劳动创造活动出现了一个全团行动、各显神通的好局面。明年要通过继续开展青年科技行动深化劳动创造,通过建立青年科技市场深化科技行动,这是共青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项措施。

  科技行动闯市场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取向,以科技为先导,使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战线工作与经济中心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走上劳动创造倚重科技、科技行动面向市场的发展轨道。过去我们引导、组织开发多,抓推广、应用少。而实际上许多企业缺技术,求技无门;许多科技成果又缺需求,找不到“婆家”。我们提出科技行动闯市场,就是想通过科技市场的导向作用、媒介作用,培养青年人才,推广青年科技成果,发挥青年作用,促进科技信息传播和科技交流,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使这些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尽快“长”出财富来。

  科技行动闯市场的目标是,建立青工科技成果市场、青年星火技术市场、大学生科技市场。开发这三个市场,社会有需要,团内有优势。要靠全团上下的“大合唱”,各级、各部门、各条战线都要到位。团的领导机关主要是搞好全局协调,发挥指导作用;有关经营实体主要是依据市场动向,积极参与交易,增强竞争能力;团的基层组织主要是培养科技骨干,提供发明成果,发挥基础作用。建立三个市场涉及许多方面,要在发挥团组织作用的同时,善于借助社会力量,形成闯市场的良好环境。建立三个市场必须把广大青年的注意力引导到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贡献上来,为青年进入市场提供大舞台,而不是简单地建几个实体。因此,思路要开阔,范围要广,体制要活,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目前大学生科技市场已有了雏形,我们通过开展“挑战杯”活动,开发和和筛选成果;通过服务中心的网络,进行组织指导;通过建立实体,形成成果转让的依托;通过建立基金,培育科技人才。我们设想的大学生科技实体,不是通过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管理,而是通过控股来管理,建立起团内第一个没有上级管理部门的实体,逐步走出一条有偿服务、市场管理的路子来。

  科技行动闯市场的群众基础是,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团员青年。青年总是站在社会发展潮头的,也必然是市场经济的开拓者,要充分发挥青年智力和体力的整体优势。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青年岗位建设,根据“三岗位三提高”的要求,强化岗位意识,提高岗位素质,在岗位上发明,在岗位上创造,在岗位上成才。另一方面,要开动脑筋、拓展思路,进一步充实“青年突击队”的内容。近年来,在各级团组织的摸索创造下,“青年突击队”已经由单纯体力型派生出科技攻关和智力突击型,由临时组合型发展到常年活动型,由拾遗补缺型变化成项目承包型,由完全尽义务和有偿相结合,还出现了成建制的、专业性的、行业性的“青年突击队”。这些都是很好的发展趋势,应该注意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新要求继续大胆地去创造。同时,还应强调团的劳动创造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既要抓好科技行动这个重点,又不能忽略其他工作。

  我们把思想教育和劳动创造作为明年工作的两个重点,不是要兵分两路、各自为战,而是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两个重点共同服务于经济建设一个中心。

  二、突破两个难点:社会监督和服务青年。

  从全团的情况看,这两方面的工作这几年都有明显的进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使我们的社会监督工作有了法律依据;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拓宽了工作领域,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希望工程”的实施,使我们找到了为青少年维权和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这两项工作与社会和青年的需求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是有待突破的两个难点。

  (一)团的社会监督工作要在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上寻求突破。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团的社会监督工作的难度,主要表现在认识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操作程序还没有完全理顺,基础工作还没有及时跟上。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几处强调了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这说明我们把参与社会监督作为团的三项任务之一是正确的,现在正是我们努力推进社会监督工作的良好时机。因此,各级团组织必须围绕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抓几件实事。

  (1)在认真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建议和争取当地加紧修改地方的保护条例,加紧制定地方的实施细则。

  (2)着手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法》的调研和立项,切实做好立法提案、舆论宣传和论证工作。

  (3)在团组织内部设立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职能部门。团中央机关拟在团十三大前成立青少年权益保护部,把社会监督、维权和建议立法工作统抓起来;各省、市团委已经建立机构的要进一步完善职能,并承担起当地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职能(目前有17个省级团委这样做了)。

  (4)进一步密切与党政部门的工作联系,在改革过程中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青少年的合理要求,使青少年的正当权益得到维护。

  (5)共青团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代表和委员要注意倾听青少年的呼声,通过发言和提案充分表达青少年的意愿。

  (6)要把团内新闻舆论工具作为社会监督和维权工作的重要阵地,开辟专栏,进行专访,组织专稿,报道典型案例,引起社会重视,促成问题解决。

  (7)基层团组织要努力争取各方支持,提高在职工代表大会中青年的比例和增加村民委员会中青年的代表。

  (8)利用监督网络,配合有关部门,参加打击非法出版物的斗争,清除社会丑恶现象,转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服务青年工作要在健全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寻求突破。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是青年工作之魂,一心一意地为青年服务是青年工作之本。毛主席、周总理都曾要求共青团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要青年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青年的整体特征日趋鲜明,青年的个体需求日益多样。党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团也必须一心一意地为青年服务。我们团干部来自青年、属于青年,必须面向青年、服务青年,帮助青年增强自立的能力,拓宽成才的渠道,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提供稍事休整的生活港湾。共青团始终与青年在一起,帮助他们成长进步,陪同他们渡过青春岁月,才能成为党领导下的青年自己的组织。各级团组织为青年提供服务,在项目上要实现由少到多的发展,在规模上要实现由分到合的转变,尽快建立起共青团为团员青年服务、团员青年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共同为国家服务的多方面的服务体系。这不是发几个号召能解决的,要干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要成为青年精神上物质上的良师益友,在帮助青年思想进步的同时,抓好以下几件事。

  (1)针对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岗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青年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的服务机构,帮助青年更新知识,帮助青年脱贫致富。

  (2)根据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后青年择业问题的日益突出,要增设青年择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服务项目。

  (3)要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网络,青年集中的大城市逐渐设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有条件的中小城市设立心理咨询站、咨询所,为青年指点迷津,解决心理困惑。

  (4)青年学生渴望接触了解社会,渴望锻炼动手能力,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缩小从学校到社会的差距。同时,做好海外留学人员为祖国经济建设发挥作用的牵线搭桥工作。

  (5)面对青少年寻求法律帮助、保护自身权益的愿望,要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起青少年法律咨询机构,有条件地地方要依靠社会力量建立青少年律师事务所。

  (6)通过开展婚仪服务、建立青年住房基金等,满足青年的特殊需求。

  (7)要进一步开发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功能,引入竞争机制,用经济手段调动他们更好地服务青少年的积极性。

  (8)要继续推进“希望工程”,面向海内外增加基金来源,扩大救助范围。

  社会监督和服务青年的工作难度大,但希望也大。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有节奏地推进,多办一些实事,难点就会被攻破,工作就有发展。

  三、把握两个热点:实体开发和机构改革。

  这是今年以来团内再次形成的两个热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预计明年这两个热点还会持续升温。我们既要积极供氧助燃,也要合理投放精力,使这两项工作有条紊地向前推进。

  (一)实体开发,要围绕精干、健康做文章,使团的实力不断增强。

  打家底、建家业,增强实力,开发实体,我们喊了许多年,并列入了团的体制改革设想,一直到今年,全团才有了个样子。目前和明年我们准备做这样几件事:(1)思想发动。深入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关规定,继续宣传今年团中央党委扩大会议明确的兴办团属企事业的七条方针原则。(2)政策启动。全团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这项工作的普遍深入进行,经团中央党委会讨论修改的《关于共青团发展第三产业、兴办经济实体有关问题的规定》,已由团中央、财政部、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联合会签下发,该文件明确了重要意义、发展方向、登记程序、资金来源、管理监督、税产支付管理费和税收优惠政策等等。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将来再逐渐完善。(3)章程推动。设想在团的十三大修改《团章》时专门增加一章“经费和团属企事业”。(4)示范带动。团中央机关专设实业发展部,指导、服务全团。市以上团委办好起示范作用的实体。总结推广一批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5)利益驱动。通过上下联合、内外合资、联姻合作,共同开发多种形式的新的团属企事业,以利益为纽带,形成整体的合力和竞争的实力。总之,要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干一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面,团组织要有出钱、出本事、出人才的气魄,这样才能最终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真正发挥“游泳池”、“蓄水池”的作用。近几年,我们力所能及地为基层赠送一批物品,今后我们视条件还要这样做。另外,我们也要考虑,怎样把输血型的服务逐渐转变为造血型的服务,我看上级机关帮助基层办一些实体是一个路子。

  团的领导机关要加强对实体开发工作的领导,不刮风,不消极,抓好龙头。刮风,会搞乱步骤,搞乱布局。消极,会错过时机,痛失良缘。既不刮风,又不消极,就要求团委机关抓好龙头,搞出几个像样的龙头项目,来牵引全局,就是从领导机关的角度搞好指导和服务,来推动全局。就全团来讲,与工作、优势、服务结合起来,能办多少办多少,多多益善。就一个单位来说,既不能滥,也不宜过多,否则,顾此失彼,无情的大海就会淹你个半死。因此,机关的重心不能陷进去,机关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出来。

  企业团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分别情况,能搞则加速去搞,不能搞不要勉强。企业团组织主要是解决位置问题,要动脑筋参与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各个环节中去。有条件的企业团组织可以办这样几种内容的实体:青年科技、产品推销、生产突击、文化娱乐、生活服务。

  农村团组织则应该加快步伐,特别是县以下的农村基层团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发展实体。农村团组织从总体上说,家底很薄,适应不了需要,掣肘着农村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因此非走实体开发的路子不可。当前农村面临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任务,有许多题目可以做,发展实体可谓前景广阔。农村基层团组织办实体,要多搞一些有发展的项目,从产业上分,种植、养殖、加工都可以上;从重点上看,科技开发、社会化服务方面大有可为。明年团中央准备分片研究,分层指导,探索出一些不同类型的模式来,供各地借鉴。今后开这类会既要有经验交流,也要有现场观摩,全团性的会还要逐渐增加经贸洽谈的内容,实现更大的效益。

  就团办实体自身发展讲,还应注意:“用好管好人,管住用活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一起要。青年干部成长起来不容易,前进的道路还很长,在钱的问题上栽跟斗不值得。因此共青团办的实体,特别是新创办的实体,一上来就要端正经营思想,遵守政策法律,严格管理制度,同时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办出新的特色。

  (二)机构改革,要围绕高效、服务做文章,把团委机关建设好。

  全局意义上的机构改革,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阐述得非常清楚:“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一项艰巨任务,必须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上下结合,分步实施,三年内基本完成。”团的机构改革要根据党和政府的统一安排来进行,团组织要顾全大局,巩固阵地,早做准备,同时也要看到这项改革是有过程、有重点的,千万不要影响队伍的稳定和正常工作的开展。

  关于团委机关的部门设置问题。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和工作发展的需要,对团委机关的部门设置进行一些调整,是正常的,必须的。设置的思路大体有三个:一是综合部门与战线部门并重;二是向综合部门倾斜,进行横向设置;三是向战线部门倾斜,进行纵向设置。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和利弊,还需要认真研究。但总的原则必须明确,就是围绕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根据职能设置机构,根据需要定岗定人,不搞统一模式,也不强求上下对口。职能交叉重叠,可以考虑合并;职能需要加强的,可新设部门;职能已经很明确的部门,则无须硬去调整。怎样设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今天合并,明天分开,反复折腾。团中央机关现在的机构设置是综合部门与战线部门并设并存,目前不准备做大的变动,主要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新发展的职能,进行适当的调整。待中央的具体要求下达后,再统筹解决。

  关于团干部的管理体制问题。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分类管理,据说先分五大类:党务系统、政权机关、群众团体(主要是工青妇)、企业、事业。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者试行条例》,已经讨论修改了多次。我们正参照这两个条例的基本内容着手制定团干部管理办法或暂行规定,尽量与两个条例相衔接,基本内容总体一致,级别、工资使用一个,又能体现团的特色。这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关系到团的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团干部队伍的进、出、管,关系到每个团干部的切身利益。我们在制定的过程中将广泛征求团内意见,并随时向有关部门汇报,有了基础稿以后再拿到一定会议上集思广益、讨论修改。

  实体开发和机构改革这两件事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实体开发为机构改革创造了条件,机构改革促进了实体开发。所以这两件事要系统周密地考虑,两个轮子一起转。

(三)

  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现在理论路线、大政方针、目标任务都已明确,关键是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团内的情况也是如此。谁来抓,谁来干,谁来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就要靠团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去实现。因此,在这里就团的干部队伍和班子建设讲一些意见。

  一、珍惜良好环境,抓住有利时机。

  回顾团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经济建设做贡献的轨道上来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每一步深入,团内都有一些同志感受到冲击。其实,受到冲击的只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组织设置、工作机制、活动内容和领导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那些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东西。而这种冲击,实际上向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促使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团的工作置于更高的起点上,创造出新的格局。现在,面对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共青团正在孕育着大的发展,酝酿着新的突破,遇到的是良好的环境和难得的时机。这一点,从党的十四大文件中,我们有了共同的感受。

  十四在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这是党对青年一代殷切期望;报告指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是党对青年工作的战略要求;报告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充分发挥团结和教育青年的作用”,经十四大修改并通过的党章,一字未改地保留了强调党团特殊政治关系的专门章节,这是党对共青团地位、作用的一贯表述;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是党对中央[1989]12号文件精神的再次重申;报告还强调,“选拔大批优秀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是当前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放开视野,拓宽渠道,对青年干部要热情爱护,严格要求”,这是党对培养包括团干部在内的广大青年干部的高度重视。这一切都表明邓小平同志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青年观,是我们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环境中做好团的工作的信心保证和动力来源。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我们工作中也有许多不足,但是,从总体上说,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宏伟目标,给包括团干部在内的广大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全面成长的广阔领域,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大显身手、全面活跃的驰骋天地。

  二、不负光荣岗位,全面锻炼自己。

  我们团干部的岗位面向着未来,联系着全局,我们的事业牵动着上上下下,我们的工作渗透到方方面面,党的精神知道得快,社会情况了解得多。在这个岗位上,我们做惯了无米之炊,养成了求人办事,学会了多方配合,练就了借台唱戏,特殊的岗位使我们面临着特殊的困难,而特殊的困难又使我们经受了特殊的锻炼,我们一旦转业了,遇到了别人习以为常、不认为是良好的财物条件,我们具有了,却会感到如虎添翼。许多转业团干部对这一点都有深切的体会,他们说,正由于在团的岗位上经受艰苦奋斗的磨练,培养了拼搏奉献的精神,当转业到工作环境与物质条件更好一些的岗位上后,就会有自如、出色的工作,真是几年团干,没有白干,受益匪浅。今天,我们又送走了为团的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38位团中央委员、候补委员,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们的感谢。

  我们说团干部的岗位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这是就客观条件而言的;但要在这个岗位上有所建树、健康成长,主观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珍惜这个岗位,就应该多学一些实实在在的本领,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我们必须边实践边学习,把学习作为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团干部队伍是一池活水,象百川归大海一样,终究要流向海洋,我们要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摔打出一支过硬的队伍,就必须在团的岗位上学会游泳,多学习一些经济知识,多参加一些经济工作的实践,多组织一些为经济服务的活动,等等,这是团干部将来“下海”的入海口。当前,加强对团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团的业务培训,无疑是不能荒疏和偏废的;但是我们还要强调学经济、学科学、学管理。学习的范围应该包括有关发展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法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关于商品、市场和先进经营管理的知识,等等。要从工作需要和个人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课和继续提高。团的干部培训、团校教育等项工作,都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团中央、团省委要本着对团干部未来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这项工作。有了真才实学,还得真抓实干。我们要坚持为发展经济办实事,为青年健康成长办实事,为基层持续活跃办实事。在办实事的过程中,要强调工作效益,讲究投入产出,不搞那些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东西,要培养良好作风,提高整体素质,塑造群体形象。否则,即使我们找准了工作位置,也难以进入角色;即使被推上了舞台,也难以唱好这出戏。

  为了促使我们的团干部在岗位上成长成才,明年重点抓好几件事:(1)适当的时候,组织一个在团的岗位上锻炼成长的报告团,请一些不同战线的转业后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团干部现身说法,请他们结合在新的岗位上工作的经历,谈一谈过去在团的岗位上学到了什么,还希望团组织为团干部增加什么学习锻炼的内容。(2)在安排团干部上各级党校、团校学习理论和进行培训的同时,推广完善团干部挂职交流制度。这项制度有利于我们对各种层面工作的熟悉,有利于优化团干部的素质结构,也有利于拓宽团干部的转业渠道。按照中央的要求,挂职交流主要是到沿海开放地区和艰苦的地方去。在继续安排一部分团干部到党政部门和经济部门去挂职的基础上,再安排数名团中央机关的同志到团省委挂职当副书记,一些省级团委的副书记到团中央有关部门挂职,沿海开放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团干部也安排一些对口挂职交流。有条件的省市团委也应采取类似的做法。(3)在继续做好推存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同时,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向党政部门推荐优秀青年上岗的工作上,这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大计。江苏省无锡市的团组织和黑龙江、中央国家机关团委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值得我们去总结推广。

  三、贯彻民主集中制,搞好全团大团结。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是我国政权的构成形式,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便利、最合理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民主集中制也是共青团的根本组织原则。充分的民主和正确的集中,是团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1991年9月召开的基层工作会上我们列出专题强调了这个问题。

  团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团内民主。差额选举的规定必须坚持,不能后退。凡是应当选举产生的团的领导干部,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经选举产生,不能改变。决策过程中集体领导的原则必须贯彻,凡是重大的全局性的决策,必须事先搞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更不能由书记一人包办代替。接受来自下级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批评、监督必须真诚,不能敷衍。要把这些批评和建议当作我们改进推动工作的动力。

  在健全团内民主的同时要有正确的集中。正确的集中是团的系统领导的基础,是全团步调一致的保证。团的领导干部要敢于集中、善于集中。敢于集中就是要敢于负责,敢于拍板,班长尤其要敢于负责,不能议而不决。善于集中就是要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各种意见,形成正确决议,对不同的意见要做耐心和必要的解释工作,不能搞一言堂。决策之前要多强调民主,决策之后要多强调集中,不是一致通过的决议,也必须行动一致地去贯彻执行。

  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实现全团的大团结。在各级团的组织陆续换届的时候,强调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团结,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全团要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二是要把广大青年团结到团组织中来,三是发展全团的大团结。而实现全团的大团结,搞好团的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是关键。从以往搞好班子团结的经验和班子不团结的教训看,我们认为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个人服从组织能促进团结,个人脱离集体会破坏团结。班子团结不好往往和其中有的同志组织观念淡薄有关。班子成员之间,要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要求处理好相互的关系,树立起相互信任、帮助、支持和谅解的良好风气,经常互通情况,互相交心。二是多考虑工作全局能巩固团结,多考虑一已之利会影响团结。人人都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淡泊明志,夙夜在公,就没有搞不好团结的道理。特别是在面临换届的时候,要多把精力放在搞好工作上面,而不是去过多考虑那些本该由组织上考虑的事情,当然,按照组织渠道,谈谈个人的想法是正常的、应该的。三是胸怀开阔能促进团结,心胸狭窄会损害团结。作为团内一级领导班子的成员,要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光明正大,宽宏大度,相互有意见,应摆到桌面上来,应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一把手要尽量团结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四是纪律严明能保障团结,纪律松驰会削弱团结。我们讲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而不是搞一团和气。对不团结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用纪律来约束、来规范班子成员的行为。上面讲的,概括了今年换届的几个团省委所强调的内容,就是用组织原则、思想基础、品德修养、纪律约束来巩固和发展各级班子的团结。

  四、掌握辩证法,坚持两点论。

  我们所有的团干部都应该听党的话,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有知识,有实践经验,有组织领导才能,争做真正的共产党人。同时,团的领导干部还要学习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在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苦繁重的情况下,抓住主要矛盾,防止绝对化和片面性。我们应该看到,过去的某些做法、经验已经不适用了,既要换掉陈旧过时的观念,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目标上,既要有长远打算,又要有近期安排。在工作摆布上,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精神文明建设。在工作条件上,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困难和问题。在工作节奏上,能加快的加快,该放缓的放缓,既不束缚手脚,又不偏离轨道。共青团工作在党的正确的理论、正确的路线指引下,再加上好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我们就能够不断前进。

  部队和武警的共青团工作主要是按照军委总政治部的要求去做。《工作要点》中根据部队和武警的青年部门提供的材料,写了两段话,全会以后的军队还要召开青年处长会议。因此,我们针对地方情况讲的内容仅供参考。

  同志们,我们将在明年召开中国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广大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全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动员和带领各族青年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功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全团同志要乘团的十三大五月召开的春风,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拼搏进取,艰苦奋斗,使共青团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链接:
第四届无锡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杰出(优秀)青年评选揭晓   2009/10/10
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   2009/06/18
重庆:凝聚力量投身五大重庆建设   2009/02/20
崆峒区团柳湖乡委举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活动   2008/07/16
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乡镇场采取“团支部+协会”模式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建设   2008/05/14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